【摘 要】
:
李永宁给李镇西的信rn镇西先生:rn今天我想与您就“例子”教材观做一探讨.rn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拿来做要改变教材观的强有力的证据.我并不反
【机 构】
:
北京房山良乡北潞园学校,102288四川成都石室中学,6100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永宁给李镇西的信rn镇西先生:rn今天我想与您就“例子”教材观做一探讨.rn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拿来做要改变教材观的强有力的证据.我并不反对把现在的教材看成是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就应当是个例子.“例子”教材观一方面借叶老的话巧妙地回避了现行教材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一厢情愿地肯定持有这样的教材观可以组织成功的教学,由此导致“例子”教材观的几个重大误区.rn
其他文献
一、加大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提高辅助教学的效率rn我们知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是理论知识
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社会正常发展和运行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行事.初中生介于13-16周岁之间,他们正处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并逐渐形成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探索一条使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发展的语文教学之路,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
“读书·积累·发展”的教学实验对象为本人所带的两个教学自然班,共156人。在学校领导和各位专家、老师和同事的指导与帮助下,三年实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一、问题的提出本实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逐渐紧缺,这也说明了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提升,但是随着技能在创新发展,所要求的人才也要得到一定的
科学是一项不断完善和修正、不断发展,积累知识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史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桥梁,初中的科学是
很高兴拙文(见本刊今年第3期)发表后有一些不同看法,为更好地认识语文教学,特绘制了一张图奉上,并扼要地作点说明.
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旨在从既有的教学问题中总结经验,探寻以改革手段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常见的问题,并就具体的优化方法提出了建设
关于语文“姓”什么的争论可谓久矣!自语文单独设科以来,先是世纪初的文白之争,后是50年代的文道之争,再是90年代以来日益激烈的工具说和人文说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