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作文现状及改进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更好地驾驭汉语言的能力,而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运用,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阅读量少,缺乏相应材料摄取技巧,学习语文难,写作文更是难比登天。而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转变,教师教学生写作文,更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较高分数,至于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许多从事语文教学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深入分析了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作文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言;阅读;素材
  一、农村少数民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综述
  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基础差,不敢轻易动笔写作文,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滔滔不绝讲得精疲力竭,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是空洞无物、索然无味或是弊病百出,甚至没有一句通顺的话。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费力学不好,以致教师疲惫,学生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作文形成一种“畏惧感”和抵触情绪。同时,传统作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题精神,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局限在课本中,禁锢着学生的思维,也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以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作文教学困惑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艰难的原因不光有学生的内在因素,也有教师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外部因素。
  二、对学生状况的分析
  1.语言障碍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媒介和工具,语言既是思维的现实,又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文章本身就是以语言作为基础的,写作就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叙事明理、表情达意的活动。丰富、生动的思想要靠丰富、生动的语言去表现。语言运用得好,才能增强文章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可见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而学生作文差,大多差在语言。而由于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他们依靠自己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以自己民族的语言进行思维。民族语作为母语,自然成了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主要工具,而汉语言则更多地成为在学校的课堂上才会用到的语言,有些学校甚至上课都在用方言。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两种语言相互渗透,学生把自己的方言表达习惯带到了汉语中进行表达,写文章也就出现了“佤式汉语”“拉祜式汉语”等诸多类似“中式英语”的毛病。我们说工具只有经常使用,才能灵活地运用好它。作为母语的方言自然是学生们喜欢用来交流的工具,而整个地区都是以方
  言作为交流,学生自然就没有了用普通话去交流的习惯,这也就难怪为什么会存在学生连一句简单的句子都无法用普通话连贯表达出来的现象了。既然少用,到用时那自然是非常生硬的了,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就不言而喻了。
  2.阅读的匮乏
  民族地区缺乏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缺少汉语文化的积淀,缺乏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人都处在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虽然国家的扫盲工作早已完成,但它的成效只停留在让人们能认识一些常用字的基础之上,没有文化氛围,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而我们的学生主体在这样环境中,深受其影响,阅读量非常少,除了教材的篇目能读读,其他书籍基本上很少能主动阅读。我曾在所教的班级做过调查,七年级学生几乎没有人认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课堂中提及的一些名著名家,学生更是闻所未闻,两眼一抹黑,学生的阅读量可想而知。然而阅读是提高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增长人的见识,增强人的知识素养,它为人的思维提供信息和写作的素材,增加大脑的信息储存量,书籍凝结了人类智慧,更凝结人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阅读过程也就是吸取的过程。写好作文可以说是从阅读开始的。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少了一个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缺少了阅读,写作就缺乏材料,语言的水平就难以提高。学生失去了这么一个提高写作最有效的途径,自然写作水平就难以提高。
  3.面对写作素材茫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畏惧作文,其主要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但并非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面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后的无从下手,因为把作文从心理上困难化、神秘化了。
  三、教学现状的分析
  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的转变。教师教学生作文,更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于是往往采取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教给学生做了限制,而忽视了切切实实的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连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更谈不上作文的创新了。在训练时往往可以采取形式单一的方式,作文训练未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兴趣。多年来,教师上作文课无非是老调重弹三部曲,即教师作前指导,学生照框作文,最后是教师挑灯夜战,精批细改,这好比是农村大戏台上演出的剧
  目,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这样的作文教学,教师错误地把学生引进一个死胡同,学生越写越没有兴趣,教师越教越没有信心。教师只有盲目增加作文的次数,以为多做就可以提高。甚至连作文的具体内容都为学生去设计,而他们忽略作文本质是学生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要想写得有特色或有创造性,那“自由”是很重要的,心灵不自由,笔墨不自由就很难写出好文章。而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时候,恰恰不能给予学生自由,相反,倒是强行命题,框死文体、限定字数,规定写法,粗暴批改。这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是不足取的。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千篇一律。
  四、对应策略
  1.克服不良语言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提高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倡任何场合都应尽可能地用普通话交流。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说。在有限的空间里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表现出语言本身所特有的魅力,用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普通话产生兴
  趣,并且乐于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得到锻炼。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或第二课堂中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例如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各种口头训练形式中,“课前三分钟学说”“口头作文”更应该得
  到重视。课前三分钟演说内容不拘一格,可评点时事,可叙事状物,可抒发感受,可以追忆过去,也可以想象未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题材,教师也可以因人而异提出要求,进行指导评价。这种学演说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操作性强,值得大力推行。口头作文则突破了作文旧有的模式,使说和写得到综合。口头作文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教学中理应得到重视。
  2.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文水平的关键
  阅读不光可以弥补学生在生活阅历中的不足,对生活有更深
  的认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为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而我们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因为地区发展滞后,图书少、图书利用率不高,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因而无话可说。要使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厚积才能博发,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因此必须加大阅读量,扩大学生知识面,还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要“重视文本”,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
  材料。
  3.引导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找下
  锅米”
  比如,学生所熟悉的农村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饮食特点以及学生感兴趣、有意思的事情,让学生首先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动笔。这样学生写起来因为有话可说,一般就不会感到作文太难,而且内容也较为充实。还可以激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自己把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其他人的意见;通过交流,既丰富了自己的作文素材,又能不断取长补短,克服作文恐惧,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技巧。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4.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学得“最好的可能”。所以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享受作文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5.改变教学模式和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作文训练形式宜多样化,不要老抱着“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调、传统、固定不变的训练模式不放。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题材、训练内容、训练时机、训练途径等等方面,简单地说,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切入点”。
  6.注重作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要允许学生失败,因为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要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在作文评改中注意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作文评改的方式,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同学评价或修改,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发展。
  总之,面对如此众多的问题,我们只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联系地区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安康乡中心小学
  初中部)
  
其他文献
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创新型区域概念的基本内核,也是创新型国家概念的城市化。鉴于此,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创新;中
NGO所从事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但是就我国NGO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NGO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NGO不能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四个坚定不移”的论述,是一个兼具总结历史、概括当代、指导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思维,这一思想丰富和
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才是有意义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主要经历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接受、指导实践四个基本环节。把这四个环节作为
教育性是教育自身的属性,教育性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即教育原则支配下的教育方法)在被教育者身上体现出来,所以教育者的教育精神直接影响了教育性。  不同教育者的教育精神是不同的,可能是利己的,亦可能是高尚的。只有爱智兼备的教育者,才能实现爱智统一的教育。以往的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知识性和机械性的管理能力。其实,具备这种能力的教师并不可能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自己任教的这几年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对思想解放历史进程的回顾,我们看到,解放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无止境
商业贿赂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商业贿赂在我国一些行业的泛滥,已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商业贿赂的原因错综复杂,其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
语文是各科的基础,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其他功课的能力。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如何增强语文教学实效,让学生把语文学得更好,为其他功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尝试、摸索和总结,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体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三个融入”。  一、融入生活情景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情景或者设置一些
新课改要求学校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不仅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实现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