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对高职学校提出的重点要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也要跟随时代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12-01
0、引 言
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专业化人才,现代很多高职院校申办了艺术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这种方式首先解决了高中生学习美术专业的升学难问题,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可以缓解生源方面的压力,最重要的还是新专业的设置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1、培养高职艺术人才的教学对策
1.1 教学观念的更新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同时也是实现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必须先从艺术专业的特性人手,以科学的、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完成课程结构改革和重组。学校课堂教学以专业教学为主,并通过在校外建立合作平台的方式,加强校外课堂教学,保证学生可以及时掌握到艺术发展的新状态,并不断总结经验。我国现有的艺术教学模式都是以绘画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为主,而每个阶段都是互相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最终目标来确定教学方案,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完整的教材,实现课程的交叉和渗透。
1.2 推进技能型人才的发展
我们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普遍不高,加上学生的基础差,专科又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是十分不利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是理论教学,而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学生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成功率,在各方面条件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加强自身技能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就弥补了操作类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专业教师多数是本科、研究生毕业,他们有着较好的理论知识,而操作技能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却就能保证实践方面的教学,软件操作是他们的强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性培养,还可以很好的发挥了他们的专业。推进教学质量的进步。
1.3 加强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自我发展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肯定,并改善自我能力,扩展视野,深入思考,让评价成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我发现、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首先,学生要用专业和市场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不断加强自己的敏锐度。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学生可将自己的作品与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比较,反复分析讨论,选择最好的方案,从而提升设计能力。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老师应继续引导学生研究市场具体情况,考虑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2、提高信息收集能力
信息的获得与技术能力的更新在专业设计中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个人作品的研究分析,加强与班级的合作以及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围绕一个主题开始进行信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不断的实践演练,最后实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实际上。走出课堂,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就是搜集信息的最好方式。例如,学生在毕业实践之前,可以根据专业课程和后期毕业设计课题设计的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到大环境中去搜集材料。丰富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这对完成毕业设计有着积极作用。在更宽广的实践领域里,学生可以解除到更多、更新鲜的资讯,不仅能直接应用到课题训练中,还能终身受益。
3、加强实践教育
近年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是,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各种问题的主要途径,利用这种模式,可以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把社会生产实践与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大力推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车间或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吸取更多的知识,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很难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这就不太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而“工作室”就打破了这种界限,所有的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灵活的安排教学空间和时间,教室可以是车间,车间也可以是教室。学生介入“工作室”就相当于进入了企业,由此做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近距离。
4、总 结
总之,虽然在高职艺术专业才人培养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但只要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在解决这些普遍问题的前提下,深入指导教学,不断开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探索、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君,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和建设,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CEAC“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双证培养方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马玉山,论电脑艺术设计的教与学设计,美与时,2003(6)
[4]丰明高,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16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12-01
0、引 言
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专业化人才,现代很多高职院校申办了艺术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这种方式首先解决了高中生学习美术专业的升学难问题,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可以缓解生源方面的压力,最重要的还是新专业的设置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1、培养高职艺术人才的教学对策
1.1 教学观念的更新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同时也是实现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必须先从艺术专业的特性人手,以科学的、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完成课程结构改革和重组。学校课堂教学以专业教学为主,并通过在校外建立合作平台的方式,加强校外课堂教学,保证学生可以及时掌握到艺术发展的新状态,并不断总结经验。我国现有的艺术教学模式都是以绘画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为主,而每个阶段都是互相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最终目标来确定教学方案,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完整的教材,实现课程的交叉和渗透。
1.2 推进技能型人才的发展
我们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普遍不高,加上学生的基础差,专科又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是十分不利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是理论教学,而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学生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成功率,在各方面条件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加强自身技能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就弥补了操作类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专业教师多数是本科、研究生毕业,他们有着较好的理论知识,而操作技能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却就能保证实践方面的教学,软件操作是他们的强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性培养,还可以很好的发挥了他们的专业。推进教学质量的进步。
1.3 加强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自我发展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肯定,并改善自我能力,扩展视野,深入思考,让评价成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我发现、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首先,学生要用专业和市场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不断加强自己的敏锐度。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学生可将自己的作品与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比较,反复分析讨论,选择最好的方案,从而提升设计能力。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老师应继续引导学生研究市场具体情况,考虑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2、提高信息收集能力
信息的获得与技术能力的更新在专业设计中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个人作品的研究分析,加强与班级的合作以及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围绕一个主题开始进行信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不断的实践演练,最后实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实际上。走出课堂,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就是搜集信息的最好方式。例如,学生在毕业实践之前,可以根据专业课程和后期毕业设计课题设计的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到大环境中去搜集材料。丰富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这对完成毕业设计有着积极作用。在更宽广的实践领域里,学生可以解除到更多、更新鲜的资讯,不仅能直接应用到课题训练中,还能终身受益。
3、加强实践教育
近年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是,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各种问题的主要途径,利用这种模式,可以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把社会生产实践与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大力推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车间或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吸取更多的知识,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很难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这就不太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而“工作室”就打破了这种界限,所有的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灵活的安排教学空间和时间,教室可以是车间,车间也可以是教室。学生介入“工作室”就相当于进入了企业,由此做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近距离。
4、总 结
总之,虽然在高职艺术专业才人培养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但只要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在解决这些普遍问题的前提下,深入指导教学,不断开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探索、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君,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和建设,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CEAC“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双证培养方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马玉山,论电脑艺术设计的教与学设计,美与时,2003(6)
[4]丰明高,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