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现象两则——以“意思”、“到家”为例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分别以“意思”和“到家”两组词语为例,简要分析两组词语中值得读者进一步思考的特点,以期读者去发现更多有意义的语言现象。 Taking the two phrases “” and “home ” as examples, the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of words that should be further thought by readers, so that readers can discover more meaningful linguistic phenomena.
其他文献
关于修辞学和语法学,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一大对象。它们之间既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对于修辞学和语法学的本质性区别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二者的性质,从
“那叫一个X”是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句式中的X可以是名词,最常见的是谓词性词语,句式的表达功能是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该句式能呈现出动作行为的自主性和持续性
本文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出发,选取了近代许渊冲《道德经》英译本,通过对译文的分析,了解近代翻译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制约,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播。 Based on the
翻译即改写,改写即操纵。译者主体性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操纵下受到制约,但仍然在翻译改写中得到体现。本文从《红楼梦》王际真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改写中的制约和
戏剧话语作为一种艺术语体,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话语类型,有着典型的艺术语体特征,具有着和谐的节奏韵律、丰富的艺术词汇、多样化的变化语句与广泛地辞藻运用,正是由于此类特点
随着全球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以太极拳术语的翻译为例,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将中国文化更好的介绍给不同文化的人,同时更好的
人称代词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语篇衔接上的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英汉人称代词着手看他们在衔接语篇上的差异,并且从语言本身和认知方式上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这对对外汉语教学
《庐山远公话》一文中出现了较多意义虚化的词,给读者准确理解文义制造了困难。笔者选择了“阿”字和“却”字作为代表,结合文中出现的语境,就其发展演变进行分析说明。 The
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的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目前学界对此的讨论大部分集中在如何展开有效的口语练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和输出、如何与初级阶段所学习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数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单分析了英汉数词的基本用法,比较了从一到十的数字词组的异同,探讨了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以求在跨语言交际中进行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