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发展现状调查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2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期新闻宣传舆论工作,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加强阵地管理,强化阵地意识,掌握舆论主动权,构建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在当今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新环境下,网络化和手机媒体迅猛发展,高校校报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通过对高校校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进行分析,为高校宣传工作者探寻有效发挥校报的传统优势,发挥其高校党委“喉舌”功能及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使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校校报;新媒体;宣传阵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8-0082-02
  1 高校校报的职能与传统优势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期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多次就适应传播新格局,创新推动新闻宣传工作改革发展做出明确指示。
  作为学校党委联系师生的纽带与桥梁,高校校报严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体现学校工作重心和中心任务,既发挥了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功能,又弘扬了校园文化、引导舆论走向,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提升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着教育和启发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校形象、传播学校文化的重要职能,“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②,其主要优势在于:
  1)校报是最具权威性的宣传平台之一。有助于师生准确了解学校发展变化、准确解读学校政策方针。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校报是记录学校发展历史的“档案性”材料。
  3)校报是提振师生精神的平台。通过对师生员工先进、优秀事迹、榜样模范进行报道宣传,提振精神,树立榜样。
  2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发展面临的困局与挑战
  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在2016年,我国公民图书阅读率、人均图书阅读量、数字化阅读方式以及手机阅读率相比2015年均有上升。但是,人均报纸阅读量和期刊阅读量相比2015年均有所下降③,可以说在报刊阅读率整体下降的大背景下,高校校报也难逃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严冬”。
  校报作为高校党委机关报,读者相对固定,依靠固定拨款运作,缺乏社会上传统纸媒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生存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多数高校的校报缺乏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宣传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闭门”办报,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对校报自身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剖析深度不够,创新实践不足,致使校报质量难以提高。二是报网融合“貌合神离”。尽管目前各个高校的校报都建立了电子报、数字报平台,但仅将内容原封不动的由纸上搬到网上的“融合”形式,只是“形融”,而非“神融”。三是校报作为传统媒体,自身也有着发行周期长、信息量有限、定位不准、行政色彩浓厚、内容和表现形式单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因素使校报面临着读者群体萎缩、关注度降低的挑战。
  1)作为传统媒体校报自身存在的问题。
  (1)作为“宣传纸”,影响力不够。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植根于高校这一特殊土壤,拥有特殊的读者群体,从传播学角度看,校报仍属于新闻传播范畴,作为校园内党的喉舌和舆论工具,不仅是“新闻纸”“文化纸”,更是“宣传纸”,校报的新闻传播的效果应当是衡量其新闻传播活动有效性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笔者认为,校报的传播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有效投递率、有效阅读率及读者满意度,校报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正是如何做到有效传播。通过对校内行政人员、专职教师及学生三类人群进行读者情况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参与调查的行政人员群体中,有33.56%每一期校报都会阅读,相比而言,专职教师和学生中每期阅读校报的人数比重仅分别占该群体的14.28%和13.82%。这一数据要与校报的发放形式结合起来分析,目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报》的主要发放形式是派送到办公室、宿舍,以及在办公楼、寝室大厅的报刊架摆放供师生自取。在关于“您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取《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报》”的问题中,有21.22%的受访者“从未在任何地方获取到”校报,在这101位从未在任何地方获取到校报的群体中,专职教师与学生共占八成以上。据分析,主要原因是专职教师无课程安排时不需到校,在教研办公室停留的时间不固定、无规律,加之未设置报刊取阅架,专职教师获取报纸的几率比较低。可以说校报的有效投递率是比较低的,如果不被读者阅读,校报的宣传思想教育功能和校园文化传播功能也就无从发挥。
  (2)作为“新闻纸”,时效性不够。在调查中,每期都阅读校报的群体认为目前我校校报存在的不足由高到低依次是“新闻时效性不够”(35.04%)、信息量不够大(23.93%)、选题不够接近师生生活(16.24%)、生动性不够(13.68%)及内容可读性不够(11.11%)。相比当前网络信息“爆炸式”的传播速度,高校校报多为周刊、半月刊、月刊,出版速度较慢,刊登的内容在读者看来往往不是新闻而是旧闻。导致各高校校报出版周期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人力不足,校报编辑往往是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兼职”校报编辑,尽管政治素质过硬,但新闻采集能力、写作能力、排版设计能力较新闻专业采编人员相去甚远。
  (3)作为“文化纸”,可读性不够。高校校報行政化色彩浓厚,宣传本位的意识需要改变,作为学校党委机关报,校报往往在“传者本位”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策划编辑,报道内容单一,如头版经常长篇幅刊登会议报道、文件精神等,使报纸缺乏可读性。且高校工作具有一定规律性,如每年都要进行的迎新季、毕业季、运动会、双选会等,翻开每年同一月份的校报就会发现内容大同小异,对读者而言缺乏新鲜感。可见,校报作为“文化纸”,其可读性、多样性都有待提高。   2)新媒体盛行给校报发展带来冲击。新媒体便捷的阅读体验也对传统纸媒造成了较大冲击,通过对467位受访者“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的调查,有16.67%的人“基本不主动关注新闻资讯,只是被动阅读手机App推送的新闻”,其中,学生占近六成;有近68.51%的师生选择“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资讯”,远超过14.81%选择“通过读报纸、看电视新闻获取新闻资讯”的群体。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赋予了网民更广泛的表达权和社会事务参与权,通过运用微信、微博、BBS等社交平台,每个互联网使用者都可以在非实名的情况下,不经编辑审核把关而自主发布信息。这种多元、开放、自主、自由的互动交流形式下,观点表达更加自由、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信息真伪更难辨别、不良言论更难控制,因此网络空间往往充斥着谣言与假信息,真假难辨;此外,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过快导致人们急于抓住每一个“碎片”信息,快速获取更多信息,遇到长文章往往没有耐心顺着文中的逻辑层次进行阅读和思考,这种“字多不看”(网络词语:字太多,不看了)的阅读方式折射出了浮躁的心态和阅读修养的缺失。此二者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形成了冲击之势,削弱了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3 结论
  通过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报》读者群体的调查分析,综合校报自身作为传统媒体具有的不足及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可以看出高校校报的宣传思想教育主媒体、主阵地的功能日益式微,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出现了弱化趋势。面对自身局限性和新媒体发展带来的读者群體萎缩、关注度降低等冲击,高校校报应立足根基、坚定信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紧跟趋势,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定位、增强策划、媒体融合、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真正发挥起高校党委“喉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的职责和使命。
  注释
  ①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社政[2005]13号。
  ③2016年,纸质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与2015年的人均54.76期(份)和4.91期(份)相比有所下降。《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
  调查》。
  参考文献
  [1]杨振武.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3-21.
  [2]谭华祥,等.最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艺术与网络信息化管理及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8-68.
其他文献
摘 要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名片,微信等微媒介的兴起为城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呈现方式。文章力图从微信公众平台对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城市文化;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6-0104-02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外化,城市文化传播与城市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提升城市文化传
期刊
摘 要 自2013年9月7日起,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构想。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能够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在海外传播中运用丰富的手段和工具,让沿线各国准确了解“一带
期刊
摘 要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掌上交互软件,其便捷、快速的信息接收和传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使用人群的覆盖面广。乌鲁木齐市气象局通过微信公众号“乌鲁木齐气象”开展公众气象服务近两年来,积累了一定的用户群。文章就“乌鲁木齐气象”开展公众服务以来关注用户数、图文阅读量及菜单点击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公众气象服务;防灾减灾
期刊
摘 要 身处大数据和过剩信息的风险社会,新闻客户端的用户需求由最基础的新闻聚合,进阶到如今的深层互动与社交需求。在低迁移成本的威胁之下,澎湃新闻率先开展新一轮的用户思维实践,颇具前瞻性地进行社区关系网的编织。在其新闻问答社区——“问吧”中,邀请新闻当事人、报道组记者以及相关专家入驻,同用户一起进行新闻价值的再挖掘。其试图建立的“新闻+服务”的闭环,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逻辑产物,它颠覆了新闻生产模式,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媒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互联网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的依赖逐渐加深,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的程度不断加深,积极进行改革,树立品牌意识,延伸产业链,搭建多元化平台,注重营销方式的整合,培养互联网思维,是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传统电视节目;媒介融合;启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 近来乐视网频频被推上风口浪尖,采用经济学赢利模式设计五要素分析发现:乐视网利润点权重波动幅度大,终端业务比重高;细分利润源和利润杠杆的实施,使企业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寡头垄断的利润屏障,需要优秀的利润家带领前行。  关键词 视频网站;乐视网;赢利模式;利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你好 明天”微评栏目在2017年发布网络新闻评论的分析,分析出网络新闻评论在选题上紧抓受众关心话题,语言上贴近读者,更新时间固定,结构灵活,“软化”传播的特征。  关键词 网络;新闻评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3-0021-02  1 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区分于传统媒体中的新闻评论,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适
期刊
上海广播电视台(SMG),上海 200041  摘 要 从传者研究的角度入手,通过对SMG旗下平均阅读数排名前五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深度访谈,结合创新扩散理论、期望确认理论、媒介丰富度理论等传播学研究理论及模型,探索归纳高用户黏性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一般特征,即资讯有用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丰富性、服务优质性等特征,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受众的满意度及黏性。  关键词 媒体融合;SMG;微信公众号;案例研究 
期刊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网络越来越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中公众发表舆论的阵地,因而网络舆论的引导关乎整个互联网环境的净化与和谐。文章从首因效应、从众心理、恶魔效应、宣泄心理、相对剥夺感来分析在“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事件”中网民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 留学生演讲;网络舆论;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 G2 文
期刊
摘 要 以美妆网红@王岳鹏Niko为案例,分析其2014—2017年期间各发展阶段内外部不同驱动因素,探讨了自我养成模式、公司孵化模式和生态产业链模式三种典型的网红生成模式的演进及特点,反思网红生成过程中普适性的行业问题,并探索性地提出未来网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网红;生成模式;自我养成;公司孵化;生态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