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对留守学生教育、心理发展等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下面结合我校“留守学生”关爱工作来谈谈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形成的原因
  (一)性格缺陷。由于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与留守儿童联系较少,有的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二)情感缺失。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少,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两星期通一次电话;有的一年见到一两次,有的甚至3、5年都没有见面,许多留守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
  (三)行为偏差。由于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四)价值错位。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陋习,一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热衷于吃喝玩乐,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五)心理障碍。由于远离父母,与父母交流少;监护人也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不可能有专门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造成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社交恐惧等。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家庭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措施。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经常性地与学校“留守学生”联系,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督促他们努力学习,遵守校纪校规;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此外,远方父母要和代理监护人、孩子经常保持联系。
  (二)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措施。要经常组织“留守学生”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开展心理辅导,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选聘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留守学生”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学生”提供倾诉的渠道;可以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帮助、督促、检查家长履行监护职责等,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留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三)教育部门对“留守学生”教育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尽量为农村“留守学生”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学生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从社会环境上,建立农村社区“留守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如选聘义务监护人、义务辅导员,鼓励身边没有小孩的父母实行一对一的义务帮扶,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留守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此外,应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对不良社会现象,诸如赌博等进行治理,对游戏室、网吧的营业活动进行规范,为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面临的问题
  由于农村留守学生这一群体所产生出来的问题,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共同的责任,具体工作中各个方面没有形成一整套行而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难免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最后,留守学生是当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留守学生”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这一教育并不是任何部门单一方面的责任,只有通力合作,群策群力才能做好。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思想以及政治保障,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学校教育的创新以及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创新现有的思维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
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知道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好人,怎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修养。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而中学生又处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成
在国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以培养人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职业生涯教育,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考虑,怎样使在校学生的学习是为一生做准备,而不是为了应付考大学;怎样使学生在校时,在心理上、态度上作好迎接变幻一生的准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程度。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活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式教学方法.新式教学由于方法新颖,深得老师与学生的喜爱.在现在每个人不网络、不出门的情况下,推出了一种利用视频或
青春期是一个年轻的时期,是一个美好的时期,也是一个烦恼的时期,学生、家长和教师为这个时期忧郁、痛苦、烦恼,对正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以如何促进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下,我们在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素养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