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考场作文中有许多优秀篇章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它具有简洁明快、形象鲜明的特点,因此被誉为“裁云织锦的艺术”。
一、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来源于法语“Montage”,本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后来被移用到电影中。它是电影导演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为表现电影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片。其要素是主题、镜头、剪辑、组合。
作文中运用蒙太奇手法指的是根据主题需要,选取形象鲜明的有画面感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文的结构手法。它有四个基本要素:主题、画面、剪裁、组合。请看下面的文字:
关于幸福,可以有许多种诠释。在热情如火的恋人们眼中,柔情蜜意是一种幸福;在雄才大略的企业家眼中,耀眼出众也是一种幸福;在平凡无私的老师眼中,桃李满天下是一种幸福;而在慈祥的母亲眼中,为远行的儿子纳一双“千层底”也成为一种幸福。的确,在他们眼中,能让自己快乐、欣慰的无疑都是一种幸福,无论开心、得意、辛劳亦或是牵挂。
在这段文字中,选取了恋人们、企业家、老师、母亲等四则有画面感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了幸福这一主题,这就是蒙太奇手法。
二、蒙太奇手法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
1.蒙太奇手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蒙太奇手法可用在段落内对场面的描写,也可以运用在记叙文的整体构思中,如2008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让我走远看看你》,文章选取了四则有画面感的材料:很小的时候,游泳池边,爸爸狠心地把“我”扔到水中;一年级的时候,一个人走20多分钟的路上学、回家;初中的时候,留“我”独自一个人在家读书;今天早上,骂“我”不会买圆规,却亲自买一个送到教室。这四则材料以时间为序,选取不同成长阶段的有画面感的材料,寓褒于贬,共同表现了父爱深重的主题。
2.蒙太奇手法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在议论文中也可以运用蒙太奇手法,一般是运用论据时,从不同角度选择有画面感的材料,组合成一组事例论据,共同证明观点,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纪念》,文章选用三组材料对比:“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三幅60年前的画面与三幅60年后的画面,在强烈对比中,鲜明地论证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主题。这样的论据充实丰富又鲜明生动,为议论抹上了抒情的色彩。
其实,不仅仅考场作文可以运用蒙太奇手法,许多名家也运用蒙太奇手法创作出了散文名篇,如冰心的《笑》,写了三个画面:墙上画中安琪儿的笑,道旁抱着花儿的孩子的笑,茅檐下抱着花儿的老妇人的笑。他们共同构筑了一个纯净温馨的爱的世界,至今留在人们的心坎上。还有朱自清的《冬天》,用“冬天与父亲围炉煮豆腐吃”、“冬天与S君P君游西湖”、“冬天回家时看到厨房窗子里妻子与孩子们的笑脸”这样三个画面表现了“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这一主题。
三、如何运用蒙太奇手法
运用蒙太奇手法离不开它的四个要素。
首先要明确主题。无论是记叙文中的整体构思,还是议论文中的局部运用,都要考虑到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蒙太奇手法中的画面都属于材料,它们都是为主题服务,如果优美的画面与主题无关,那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文章的赘疣。
其次,材料要有画面感。所谓的画面感,一般要求有鲜明的形象,亮丽的色彩,分明的层次(包括景物的高低远近),动静虚实的映衬等等。下面也是高考满分作文中摘录的一段话,作者写自己化身为蝴蝶之后的一个片段:
什么是最美的?老蝴蝶告诉我江南的春天最美丽。我翩然而至,来到了杏花春雨的江南。小桥上是谁家紫色的人儿撑着一把油伞?运河边是哪位清秀的女儿凝望着一波波的涟漪?满树的梨花在雨中像一位泪眼婆婆的少女,枫桥墩的钟声响彻着一个个江南的春梦。
在这段文字中,“紫色的人儿”、“清秀的女儿”、“满树的梨花”、“枫桥墩的钟声”等四组画面,共同表达了“江南的春天最美丽”这一主题。这四则材料有人有物,视听结合,形象鲜明,画面感强。
再次,要从不同角度选材。在记叙文中,有画面感的材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选用材料就从内容上达到丰富与全面的要求;在议论文中,从不同角度选用有画面感的论据材料并列,确保了论据的典型性和论据的全面性。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三春暖水的漂泊,初夏细雨的惆怅,深秋桂子的幽怨,冬夜残月的清冷,都因我们的陌生而成为了一种新奇。
这是一个运用蒙太奇手法的段落,它选取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典型画面,以时间为序,表现了“因陌生而新奇”的主题。
最后,材料要组合在一起,因为蒙太奇手法中的材料往往是并列关系,上下文的衔接往往显得松散,写好过渡句和全文中心句就非常重要,如上文提到的朱自清的《冬天》,前面三个画面分别表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各自独立,结尾加了一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整个材料就串在一起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文中运用蒙太奇手法,必须同时具备这四个要素。
“蒙太奇”式结构法近年来备受青睐,是因为这种结构的作文有着共同的优势: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因为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可以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段上,以便快速而更臻完善地成文。它的行文感觉是:明快、简洁、大气,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从高考作文的要求来看,它以形象的画面、丰富的材料和优美的表达打动阅卷老师,称之为“裁云织锦的艺术”当之无愧。
一、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来源于法语“Montage”,本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后来被移用到电影中。它是电影导演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为表现电影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片。其要素是主题、镜头、剪辑、组合。
作文中运用蒙太奇手法指的是根据主题需要,选取形象鲜明的有画面感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文的结构手法。它有四个基本要素:主题、画面、剪裁、组合。请看下面的文字:
关于幸福,可以有许多种诠释。在热情如火的恋人们眼中,柔情蜜意是一种幸福;在雄才大略的企业家眼中,耀眼出众也是一种幸福;在平凡无私的老师眼中,桃李满天下是一种幸福;而在慈祥的母亲眼中,为远行的儿子纳一双“千层底”也成为一种幸福。的确,在他们眼中,能让自己快乐、欣慰的无疑都是一种幸福,无论开心、得意、辛劳亦或是牵挂。
在这段文字中,选取了恋人们、企业家、老师、母亲等四则有画面感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了幸福这一主题,这就是蒙太奇手法。
二、蒙太奇手法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
1.蒙太奇手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蒙太奇手法可用在段落内对场面的描写,也可以运用在记叙文的整体构思中,如2008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让我走远看看你》,文章选取了四则有画面感的材料:很小的时候,游泳池边,爸爸狠心地把“我”扔到水中;一年级的时候,一个人走20多分钟的路上学、回家;初中的时候,留“我”独自一个人在家读书;今天早上,骂“我”不会买圆规,却亲自买一个送到教室。这四则材料以时间为序,选取不同成长阶段的有画面感的材料,寓褒于贬,共同表现了父爱深重的主题。
2.蒙太奇手法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在议论文中也可以运用蒙太奇手法,一般是运用论据时,从不同角度选择有画面感的材料,组合成一组事例论据,共同证明观点,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纪念》,文章选用三组材料对比:“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三幅60年前的画面与三幅60年后的画面,在强烈对比中,鲜明地论证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主题。这样的论据充实丰富又鲜明生动,为议论抹上了抒情的色彩。
其实,不仅仅考场作文可以运用蒙太奇手法,许多名家也运用蒙太奇手法创作出了散文名篇,如冰心的《笑》,写了三个画面:墙上画中安琪儿的笑,道旁抱着花儿的孩子的笑,茅檐下抱着花儿的老妇人的笑。他们共同构筑了一个纯净温馨的爱的世界,至今留在人们的心坎上。还有朱自清的《冬天》,用“冬天与父亲围炉煮豆腐吃”、“冬天与S君P君游西湖”、“冬天回家时看到厨房窗子里妻子与孩子们的笑脸”这样三个画面表现了“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这一主题。
三、如何运用蒙太奇手法
运用蒙太奇手法离不开它的四个要素。
首先要明确主题。无论是记叙文中的整体构思,还是议论文中的局部运用,都要考虑到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蒙太奇手法中的画面都属于材料,它们都是为主题服务,如果优美的画面与主题无关,那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文章的赘疣。
其次,材料要有画面感。所谓的画面感,一般要求有鲜明的形象,亮丽的色彩,分明的层次(包括景物的高低远近),动静虚实的映衬等等。下面也是高考满分作文中摘录的一段话,作者写自己化身为蝴蝶之后的一个片段:
什么是最美的?老蝴蝶告诉我江南的春天最美丽。我翩然而至,来到了杏花春雨的江南。小桥上是谁家紫色的人儿撑着一把油伞?运河边是哪位清秀的女儿凝望着一波波的涟漪?满树的梨花在雨中像一位泪眼婆婆的少女,枫桥墩的钟声响彻着一个个江南的春梦。
在这段文字中,“紫色的人儿”、“清秀的女儿”、“满树的梨花”、“枫桥墩的钟声”等四组画面,共同表达了“江南的春天最美丽”这一主题。这四则材料有人有物,视听结合,形象鲜明,画面感强。
再次,要从不同角度选材。在记叙文中,有画面感的材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选用材料就从内容上达到丰富与全面的要求;在议论文中,从不同角度选用有画面感的论据材料并列,确保了论据的典型性和论据的全面性。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三春暖水的漂泊,初夏细雨的惆怅,深秋桂子的幽怨,冬夜残月的清冷,都因我们的陌生而成为了一种新奇。
这是一个运用蒙太奇手法的段落,它选取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典型画面,以时间为序,表现了“因陌生而新奇”的主题。
最后,材料要组合在一起,因为蒙太奇手法中的材料往往是并列关系,上下文的衔接往往显得松散,写好过渡句和全文中心句就非常重要,如上文提到的朱自清的《冬天》,前面三个画面分别表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各自独立,结尾加了一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整个材料就串在一起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文中运用蒙太奇手法,必须同时具备这四个要素。
“蒙太奇”式结构法近年来备受青睐,是因为这种结构的作文有着共同的优势: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因为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可以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段上,以便快速而更臻完善地成文。它的行文感觉是:明快、简洁、大气,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从高考作文的要求来看,它以形象的画面、丰富的材料和优美的表达打动阅卷老师,称之为“裁云织锦的艺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