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与脊椎错位的关系

来源 :健康忠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u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根据颈胸椎解剖形态学改变特点,探讨椎体错位与乳腺增生的关系及治疗。方法 拍摄颈、胸椎正侧位X线片,画线测量各椎体间的形态学变化,并予以相应的手法矫治。结果 本组30例乳腺增生患者中,均有颈胸椎椎体错位及半脱位,并伴有脊柱的“C或S”弯。经上法治疗,有14例症状立即消失或显著改善;12例逐步好转;总有效率达86%。结论 颈胸椎骨性错位,是引发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法矫正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乳腺增生;脊椎错位;唐氏正脊术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以乳腺肿块和发作性疼痛为特点。目前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现代医学认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环境和遗传因素是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1]。中医认为: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称之为“乳癖”。为探讨颈胸椎解剖形态学改变与乳腺增生的关系,笔者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间,随机选取30例乳腺增生的患者,进行了颈胸椎形态学的研究及手法矫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乳腺增生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5-47岁,平均3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乳房周期性疼痛。起初为游漫性胀痛或触痛,以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常见,每逢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者经期前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肩、背、上肢等处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内有肿块,临床查体可触及增厚的乳腺腺体,并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发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部分患者常有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一般大多数患者都需要治疗,千万别忍着。因为,部分囊性增生有可能癌变(肿块多呈弥漫性增厚),所以,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2]。
  1.2 颈胸椎形态学改变的评判
  1.2.1 错位[3] 破坏了脊柱解剖形态正常排列的脊椎关节,处于错位状态或存在移位;也可以说:椎体上下关节面不平行,两侧关节间隙不对称,椎体外侧缘连线不连续等形态位置改变时,笔者定义为错位。
  1.2.2 半脱位 长时间错位可引起椎骨局部的炎性症状及退变,出现活动受限、皮温升高、软组织压痛及某些神经、血管卡压综合症时,我们称之为半脱位(这与骨科定义的半脱位有所不同)。
  1.3 治疗方法
  以正常脊柱解剖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医学影像及临床资料确定半脱位的椎体,并明确矫正方向和部位,采用脊柱矫正术,令病人仰卧位或俯卧位躺好、放松,医生立于患者的头顶床头前,先放松患者颈项部及背部的肌肉,再用拇指或一手食指抵住半脱位的椎体,将出现错位的脊椎关节矫正复位;胸椎用豆状骨抵住半脱位的椎体,在患者呼气末尾予以矫正复位,12次为一疗程,隔天一次;期间配合服用乳癖舒胶囊,5粒TID,连服1-2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外科学会制订的标准[4]。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3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不减轻;无效:肿块不缩小反而增大变硬或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2.2 治疗结果
  30例乳腺增生患者中,胸椎关节几乎同时存在着侧移或旋转半脱位,这主要是因为胸椎的结构特点所决定。同时伴有脊柱(胸段)的“C”或“S”弯,出现率高达90%以上[5]。椎体旋转错位出现率最多的是T3、T4、T5;侧弯或S弯的顶椎多集中在T5、T4、T1;脊椎半脱位出现率从高到低依次是T1、T5、T4。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发现颈胸椎形态位置改变,既可加重加速退行性病变,又与乳腺增生有直接关系,其形态学改变越早越重,治疗难度及疗程也越大越长。本组患者经手法矫治,有14例症状明显改善;12例逐步好转;4例无变化;无加重病例。
  3 讨论
  3.1 颈胸椎形态解剖学特点
  我们知道脊椎是平行、有序,像垒积木一样罗列在骶骨上,并通过寰枕关节与头颅相连,其各椎体的轴中心线与枕骨髁中心线,在X线正位片上应该重合;侧位片上符合正常的生理弯曲。正常脊柱的稳定,靠内、外原性稳定系统来加固和维持,当脊柱任何一节段受到破坏,都可以诱发或造成其正常生物力学失衡,导致形态学改变。而颈胸椎形态学改变,可通过各椎体轴中心线(三维坐标)的位置变化来说明,也就是说其错位有前后移位、左右侧移和左右旋转六个方向三种类型[7]。
  3.2 颈胸椎形态学改变与乳腺增生的关系及发病机理
  人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受神经调控的。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运动、外伤、超负荷及少儿时期的磕摔碰伤等,导致脊柱力学结构和椎体形态异常,致使椎节不稳继而出现错位,这种错位或损伤影响并刺激到椎周组织,逐渐出现骨质增生、神经血管嵌压、肌肉韧带挛缩、纤维化、粘连等慢性病理改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顽固性病灶,这个顽固性病灶会因脊柱的再次伤害而加重。反之,顽固性病灶局部形成的代偿性应力,又会促进脊椎错位的发生与发展,并对其周围组织,尤其是神经组织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8]。又因为,颈胸交感神经与颈胸椎各结构关系密切,其交感神经链位于脊柱两侧,而椎旁节就位于胸椎肋骨小头前约1毫米处,其神经纤维几乎遍布全身,功能在于保持机体的平衡状态,调节着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内所有组织的血供、增加血糖水平和体温,并在机体保护等相关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如果能控制一个特定区域的血液供应,那就可以控制这一区域组织的生存;同样可以控制其恢复、抵御感染的能力,以及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当脊柱有问题或颈胸椎错位,即可导致内分泌紊乱,又可直接激惹、压迫到支配乳腺这一区域的交感神经,从而造成其功能紊乱或障碍,使这一区域的血供量减少,导致此区域组织或腺体因缺血而发生慢性病理改变[9]。当椎体错位加重时,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受激压随之加重,乳腺增生及症状也相应加重;反之其症状则明显减轻或消失,组织修复功能也相应得到加强。   3.3 治疗结果支持上述论断
  以往文献报道多认为:乳腺增生的发展和转归,完全是由于妇女体内的激素周期性变化所导致。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孕激素过少,或者这两者分泌不协调,就可以引起乳房中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正常情况下,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妇女的乳房的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里,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而在某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如脊椎错位,工作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及患某些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来应该复原的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表现为增厚的乳叶和结节性颗粒,乳房胀痛及乳头溢液等三大症状和体征。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还发现,颈胸椎形态学改变越早越重,其乳腺增生出现率也越多越重。也就是说:颈胸椎的骨性错位及退变,对脊神经、血管等组织,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它既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亦可造成内分泌紊乱,从而使妇女体内的激素周期发生紊乱。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在治疗时只采用纠正骨性错位的唐氏正脊术,重点放在颈胸椎半脱位椎体的矫正复位上,平均治疗2疗程,同时服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和软坚散结之效能的乳癖舒胶囊1-2疗程,在短时间内其临床症状即得到明显控制或好转,X线片复诊椎体半脱位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治疗有效率达到86%。因此笔者认为:脊椎脱轨排列(骨性错位)这一内在因素,是导致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或者说:脊柱形态学改变的早晚、轻重与乳腺增生出现的早晚、轻重呈正相关关系。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摘自健康网《乳腺增生病》.
  [3] 唐勇,李健,王凯,等.手法矫正结合心脑联通治疗颈性眩晕95例[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09,17(6):39.
  [4] 中华全国中医外科学会,乳腺增生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国医药学报,1988.3(3):66.
  [5] 唐勇、李健、王莲,等.颈椎病的病因分析与手法矫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23(18):41.
  [6] 董安立.脊椎侧弯症原因的探讨[J].中华脊柱医学,2004,1(1):80.
  [7] 唐勇、李健、付鹏,等.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法矫治[J].社区医学杂志,2003,2(1):38.
  [8] 唐勇、李健、唐圣印,等.高血压与颈椎的关系[J]. 社区医学杂志,2010.4,第卷,总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在中医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理论指导下,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疗湿热内蕴证大鼠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能片组、加味茵陈蒿汤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大鼠复制湿热内蕴型肝损伤模型。造模48h后处死动物,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仪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血浆ALT、AST及TB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IL-4、IL-10、IL-2、IFN-γ、
期刊
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好像也越来越差了!这可怎么办?不用担心,下面推荐的8款平日常见的食物,具有强大的补脑健脑功效,女性们经常食用可以强化记忆力、保持脑部年轻与健康,哪怕老了也不需要“脑白金”了!  1、鸡蛋  大脑活动功能,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密切相关。实验证明,吃鸡蛋的妙处在于:当蛋黄中所含丰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后,能产生出丰富的乙酰胆碱,进入血液又会很快到达脑组织中,可增强记忆力。国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紫杉醇与顺铂或者顺铂与5-氟尿嘧啶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在中晚期食管鳞癌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30名在我院被确诊为中晚期食管鳞癌并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紫杉醇与顺铂化疗或者同步联合顺铂与5-氟尿嘧啶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有效率、毒副反应以及生存率方面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振动型物理治疗仪在预防心脏术后肺不张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入选的83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安排1-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常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除在常规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外,术后6 h内开始行胸部振动体疗,每6 h一次。心电监护仪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氧饱和度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适度,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新途径和新方法。方法 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口服药物,配合牵引和功能锻炼。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的治疗骨质疏松所致型椎体压缩性骨折,大大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rbral compression fr
期刊
严冬来临,万物都在休养生息,不少人也随之进入“冬眠模式”,总是昏昏欲睡,甚至一吃完饭就躺在床上进入梦乡。  不良的睡眠习惯,对健康影响很大。刚吃完饭就睡觉,很容易引起食物反流,使胃液刺激食道,轻则引起不适,重则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此外,入睡以后,机体新陈代谢减低,食物中的热量转变为脂肪,容易导致发胖、血脂升高等。更严重的是,饭后血液会集中在消化系统,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
期刊
一天之中的晚餐,能够帮助人们安心凝神,调整大脑状态,帮助人体尽快放松、休息。晚餐该如何吃得健康呢?专家表示,健康晚餐不宜吃得太多、太迟、太好,否则会让身体产生不适,还易引发多种疾病。  过饱隐患多  通常人们在晚上活动较少,能量消耗小。相比早餐和午餐,晚餐更应该吃得简单些,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给的能量不超过全日膳食总能量的30%即可。  倘若晚餐吃得过饱,会引起胆固醇升高,刺激肝脏制造出更多的低密度与
期刊
上班、逛街、玩乐。各类杂乱的生活节奏充斥着人们现在的生活,而隐藏的健康危机也就慢慢呈现。只有当常受到病痛的折磨才会明白平时健康的重要性,作息的不规律才让亚健康的情况出现,这样不健康的生活形态才得到人们的重视,而牙口,这个看似没什么毛病的地方却也在慢慢的亮出警示灯。  在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忍受着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而这些口腔问题都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点:饮食和
期刊
我们常见的鸭梨、雪型等梨口感略硬,小宝宝咬起来费劲,而且容易噎住,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试试口感糯软,甜度强烈的西洋梨。  每逢气候干燥的冬季,口干鼻燥、久咳不愈,皮肤瘙痒的小宝宝就多了起来,尤其是北方有暖气的家庭,“干宝宝”们简直让父母们操碎了心。家长给宝宝多喝水的同时,不妨再多吃点润燥的水果,梨子就是不错的选择。  在中医上讲,“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是指小宝宝生机蓬勃,体内阳气占据优势,
期刊
摘要: 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三大致死疾病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g)、D-二聚体(D-D)的检测,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凝血纤溶功能状态及其相互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血尿酸升高及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中的作用。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人群2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