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饮膳正要》的“守中”养生观(一)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9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膳正要》是现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饮食养生专著,它集蒙汉两族医学精华为一体,创造了蒙汉食疗学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的典范。作者忽思慧,亦作和斯辉,元朝蒙古族人,对于作者的生平,包括《元史》和《新元史》在内的史书中均无记载,我们只能通过该书的序言及进书表中的内容得知一二:元仁宗延佑年间(公元1314年~1330年),作者忽思慧任饮膳太医,兼通蒙汉族医学。元朝皇帝素来重视饮膳事宜,世祖忽必烈即设饮膳太医4人,其职能是“补养调护之术,饮食百味之宜”,具体工作是“于本草内选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药物,与饮食相宜,调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所以作者在任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学知识,并吸取了元朝的精华,汇集成书。该书成书于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至今670余年,但它的研究价值仍不可估量。书中尤其突出的“守中”思想贯穿于全书始终,主要体现在饮食守中、性味守中、摄量守中和选料守中4方面。
  
  一.内容简介
  
  该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七点:
  1、收录朝野食疗之精粹。正如作者进书表中所言:“……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名曰《饮膳正要》,分为三卷。本草未收者,今即采摭附写。”
  2、注重各民族食疗之方法。除了蒙古族的很多食疗方法以外,还有天竺(今之印度)的“八儿不汤”、“撒速汤”和维吾尔族的“搠罗脱因”。
  3、配方以羊品为主料。仅以“聚珍异馔”部分为例,共载95方中,有77方选用了羊品。
  4、主张重食疗而勿犯“避忌”。从目录中便可一目了然,诸如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服药食忌、食物利害、食物中毒等。
  5、坚持不用矿物药和毒性药的配方原则。正如该书进书表中所述:“……于本草内选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药物,与饮食相宜,调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御膳必须精制。”
  6、重视妇婴卫生保健。书中“妊娠食忌”和“乳母食忌”在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二者的提出与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得不到重视形成鲜明对比。
  7、食疗膳型丰富多样。共计29类型,有羹、粥、汤、煎、浆、酒、膏、茶、油、脯、角儿、饼、烧饼、乇、服剂、面、粉、水、馄饨、马乞(手搓面)、馒头、包子、兜子、其子、脍、签子、丸子、攒、荠。
  
  二.“守中”溯源
  
  作者在序言与“养生避忌”中都提到:“……保养之法,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守中”即遵守中庸之道,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医。所以这里谈一下“中医”一词中的“中”的含义。一般认为,“中医”的“中”是中国之意,也有人认为这个“中”是古之“中庸之道”的“中”,是不偏不倚、适当、适中之意,围棋天才吴清源老人在其自传《中的精神》中写道:“‘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为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我经常说,要思考‘中’的那一点。中和了棋盘上各个子的作用的那一点,就是正着。”“简单概述来说,我的围棋理想可以用‘中和’这个词来表达,翻译成日语也许可以用‘调和’这个词吧。我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同时认为“守中”之“中”正是“中庸”之“中”。
  
  三.饮食守中
  
  《饮膳正要》的“守中”思想在饮食中体现为饮食有节。我们从书中“养生避忌”中就可找到该思想的具体体现:“其善摄生者,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语,轻得失,破忧阻,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勤内固,不劳神,不劳形,神形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饱则伤肺,饥则伤气。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很多古人的饮食养生观中都体现了这一点,曾国藩曾云:“《三叟诗》云:量腹节所受,量腹二字最妙,或多或少,非他人所知,须自己审量。节食,今日如此,明日亦如此,宁少毋多。不欲极饥而便食,食戒过饱,不欲极渴而便饮,饮戒过多。食若过饱则症块成,饮酒过多则痰癖聚。”总结古人的养生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古人主张饮食有节制,不因食欲而多食,否则便生疾病,同时也认为饥饿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今天看来,即我们所说的用餐定时定量。
  我们再从书中调中(如补中、温中或寒中)的食疗方法来看,仅“聚珍异馔”95方中就有39个。
  另外,书中还有“饮酒避忌”部分,提到饮酒有度,这个问题早已为世人所关注,前人已研究很多,在此勿庸赘论。
  《饮膳正要》的作者不仅在饮食中崇尚“守中”,在行为举止中也追求“守中”,如“立不可久,立伤骨;坐不可久,坐伤血。行不可久,行伤筋;卧不可久,卧伤气。视不可久,视伤神;食饱勿洗头,生风疾。”
  
  四.性味守中
  
  为了便于阐述性味守中的若干问题,笔者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食物性味,食物的四性和五味合称为食物的性味。
  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其中,寒和凉为同一性质,属阴;温与热为同一性质,属阳。凡属于寒凉性质的物质,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症;凡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扶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还有一类平性食物,适用于一般体质。
  前面已详细介绍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那么饮食就应注意,针对不同体质的人,食用相宜性质的食物,各种性质的食物又不可偏食,否则会导致疾病。《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疥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基于这些原因,我们一年四季应合理选择食物,即春食凉性食物,夏食寒性食物,秋食温性食物,冬食热性食物。
  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和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虚汗、久泻、遗精等体虚所引起的体液或精液外泻的病症;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多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症;甘味物质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多用于体质虚弱或虚症;辛味物质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多用于表症;咸味物质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多用于瘰疬、痰核、痞块等病症。还有淡味食物与涩味食物,前者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后者具有收敛的作用,与酸味物质的作用基本相同。
  序言中有云:“……调顺四时,节慎饮食,起居不妄,是以五味调和五藏。”书中还有“五味偏走”部分,其核心思想是五味适度。人的饮食离不开五味,否则无法调动人的食欲,但过于浓重或有所偏重,也是不妥的。文中有详细叙述:“酸涩以收,多食则膀胱不利,为癃闭。苦燥以坚,多食则三焦闭塞,为呕吐。辛味薰蒸,多食则上走于肺,荣卫不时而心洞。咸味涌泄,多食则外注于脉,胃竭,咽燥而病渴。甘味弱劣,多食则胃柔缓而虫过,故中满而心烦。”最后总结而言:“食欲口嗜,皆不可多也。多者生痰,少者为益。百味珍馔,日有慎节,是为上矣。”《千金方·食治》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饮膳正要》强调五味偏食的危害,《千金方·食治》则强调了一年四季应相应调整五味的比重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但二者都可以说明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凉面又称“过水面”,古称为“冷淘”,传说最早起源于唐代武则天未入宫之前,由于武则天与情人吃山西面时烫伤了舌头,于是两人便研究出凉面的新吃法。  杜甫形容这种夏天吃的凉面是“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北京的过水面是把煮熟的热面直接放入冷水中过一下,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则放入刚打上来的井水中。由于是凉面,拌面的所有作料都是生冷的,首先菜码是黄瓜丝、水萝卜丝、用水焯过的绿豆芽,然后浇上调稀了的芝麻酱,再配上
期刊
玉菇蒸粉:主治肺结核、阴虚潮热、自汗盗汗、胸肺烦燥胀满,痰中有血、健忘失眠等症。将玉竹50 g洗净切成薄片,用布包紧备用;母鸡肉1 000 g,火腿片50 g,香菇50 g,冬笋片30 g,同放入大碗或蒸钵,投入姜片、黄酒,注入清水500 g,盖好隔水蒸到鸡肉、玉竹等物酥烂喷香之时,捡去药袋,下精盐、味精,淋入麻油,即可品味。久食功效惊人,病友不妨试之。  荠菜鸡片:主治眩晕、咳嗽等症。将鸡片25
期刊
误区一:米越白,质量越高  专家提醒:经常食用精白米的人容易发生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缺乏症,因此,米不是越白越好。    误区二:蔬菜营养不如鱼肉蛋好  专家提醒:人体需要全面均衡的营养素,不能只偏重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而忽视维生素和矿物质。    误区三:肉骨头汤补钙  专家提醒:成人每日需要的钙约为800 mg,骨折的病人需要更多,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用牛奶或钙制剂补钙。
期刊
重庆 大家都知道,买回的食品若不注意保存,很快就会不新鲜了。这里提供几种食品的保存妙方,可以大大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  鱼 买到鲜鱼,当天吃不完,可将鱼的内脏挖除,不去鳞甲,不用水洗,把鱼放入冷却的食盐水中浸泡一天,取出晾干,涂些菜油,挂起晒干,可保存4~5天。也可以往鱼嘴里灌几滴白酒,再放入清水盆里,盖上能透气的盖子,并把盆放在阴凉黑暗的地方,即使在夏天,鱼也能活好几天。此外,新鲜的鱼在-26
期刊
2.呈味物质本身的情况:  ①温度:温度是影响味觉的一大因素,温度引起味感感度改变比较明显,尤其是呈化学物质的味,受温度影响很大。要想有效果地去品尝调制的菜肴,菜肴的温度必须适当。  既然温度对菜肴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成品菜肴的最佳温度范围应是多少呢?人体的温度是37 ℃,要让人感到适中,除温度要达到支撑“香”和“味”的程度外,还要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要“适口”,即在人体的承受范围之内。太高不行,烫
期刊
鱼米之乡的苏州,一年四季湖鲜不断,俗话说“杭州不断笋,苏州不断菜”。苏州美食天下闻名,占尽天势地利,所谓天时:春天有“春笋鱼片”、“笋脆鲜”、“碧螺虾仁”鲜香醉人;夏天的“落叶粉蒸肉”、“天下第一菜”、“响油鳝糊”、“清蒸鲥鱼”清淡适口;秋令时节的“栗子焖鸡”、“白汤鲫鱼”、“菊花蟹斗”、“醉蟹”让你口胃大开;隆冬季节的“清汤鱼翅”、“拆烩鲢鱼头”“清炖甲鱼”更是香浓诱人,而塘鳢鱼这种苏州盛产的美
期刊
驴,属大牲畜动物,性善驮负,不是常用食物,所以肉制食品自古在上党不入席,菜品也独不成筵,只有街头小吃食用。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扩大驴肉菜肴系列和多样烹调制法,满足客人的需求,山西世龙食品有限公司在长治市城西路开设了一座1800 m2大的二层酒楼,专经营驴肉系列菜点。并同长治市名吃研究会成功地研制出“驴肉筵席”5种,现例举“世龙滋补驴肉席”菜点如下。    一、滋补驴肉锅    原料配备:熟驴肉600
期刊
脆皮西瓜条    原料:开封西瓜、脆皮粉、炼乳、橙汁、干粉。  做法:①西瓜去籽,切成长条。②脆皮粉中加入水、鸡蛋和植物油打成脆皮浆。将西瓜条均匀拍粉后,托糊下入油锅炸黄,与炼乳、橙汁一同上桌蘸食。  特点:色泽诱人,酸甜适口。    牛尾煲汤    原料:南阳黄牛、牛尾、姜片、绍酒、精盐、香料。  做法:①牛尾剁成小件,浸泡半小时后汆水,盛入煲中。②锅内加水,下入姜片、绍酒、精盐、香料烧开,倒入
期刊
杜力总编:     您好!我是一名烹饪工作者,对贵刊非常喜爱,是一名忠实的读者。在工作中我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而专业期刊是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不仅是《烹调知识》、《快乐厨房》、《中国烹饪》、《四川烹饪》等一些市面常见的杂志,就连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书籍我也不放过。偶尔也写一些稿子。贵刊与市面上一些期刊相比朴实无华,内容翔实,涉及面较广,售价低廉,属于比较实在的杂志。但据我观察,贵刊在本地发行量不
期刊
傣族的村寨被一丛丛高大的竹林包围,傣家庭院被青翠的竹林环绕,道旁、河道、山坡到处都有茂盛的竹丛生长。傣家人住在竹楼里。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楼板是竹片,墙壁是竹片,屋顶是竹瓦或以竹子和茅草编成的草栅盖成。到了傣族地区就像进入了竹子的世界。  傣家的饭桌是用竹篾编成的,凳子是用竹篾编成的,放食物的用具是用竹篾编的,匙、勺、杯、盘、碗、碟也用竹制或用竹篾编成。傣族的竹制品,工艺都是十分精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