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整曲面隔震结构的双自由度动力模型及地震响应研究

来源 :振动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强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隔震层变形过大的现象提出了曲面隔震结构体系,该结构隔震层为曲面布置,在地震作用和结构重力作用下上部结构可绕曲率中心进行曲面运动。建立了非平整曲面隔震结构双自由度动力分析模型,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研究非平整曲面隔震层的曲率半径对结构地震响应、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非平整隔震层的合理曲率半径。采用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曲面隔震结构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平整曲面隔震结构相比于普通隔震结构,上部结构加速度平均放大幅度略有增大,曲面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能力,实现了隔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住院医师对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的认识与态度。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5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医师对GMER标准普遍认同,对“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
目的通过调查住院医师对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的实用性评价,为GMER在我同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有益信息。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5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医师
介电弹性体球壳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瞬态振动,由于其具有较大柔性,将经历较长时间的持续衰减震荡。最优有界参数控制策略是通过实时地微调电压使球壳的震荡迅速衰减,从而达
摘要: 已建结构的动力测试是了解其实际动力性能、提升建模和计算分析精度、检测结构损伤情况的重要手段。提出了Human Shaker(HS)的方法,利用人的行走、跳跃和摆动等运动实现对结构的激振,由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激振荷载和结构响应,并由此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首先建立了由特征点加速度重构人致激振荷载的方法,以及利用可穿戴设备的HS应用步骤,进而以横向摆动为例通过实验确定了特征点位置及其对应的质量参
摘要:为了更加准确地对乘车舒适性进行评价,建立了乘客一车辆一桥梁系统耦合振动分析模型,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系统的动力微分方程,Newmark积分进行迭代计算,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进行求解,分别计算了桥梁、车辆及乘客的振动响应,并与通常的车辆一桥梁耦合振动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是否考虑乘客模型对于桥梁的位移影响比较有限,但是对于车辆的振动状态会产生明显影响,且车辆与乘客的运动响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