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奥运经济为体育产业造就了巨大的商机。而江西省体育产业还处开起步阶段,因而必须加大江西省体育产业国际化步伐,紧抓机遇,以开阔的思路求发展,以产业化经营谋发展,通过强有力的体育产业管理改革,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奥运经济 江西省 体育产业
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当前,北京正全力筹办奥运会,并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北京和全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江西省的体育产业应该紧抓这次机遇,更新观念,以开阔的思路求发展,以产业化经营谋发展,通过强有力的体育产业管理改革,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江西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江西省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质量有所改善,产业效益明显增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体育彩票为支柱、以体育场馆经营、体育设备生产消费为先导的产业基本框架;基本具备了建立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多层次细分市场体系的条件。据统计,1986年全省体育产业收入仅为39万元;到2003年,省本级体育产业收入为4222.7万元。其中,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结合无形资产的开发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企业以冠名、冠杯的形式参与体育竞赛表演,已成为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的有效舞台。江西省的体育场馆经营,近几年主动与市场接轨,开拓创新,呈现出多种经营的模式,保持了经营创收稳步增长的形势。南昌、宜春、景德镇等地的场馆已成为体育产业经营的重要阵地。作为江西省体育产业重要支柱的体育彩票,2003年销售量达到30091.51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79%,筹集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基金9832万元。江西省体育产业虽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
1.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仍待提高。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与相邻的浙江相比,浙江省2000年体育产业就占浙江省生产总值的0.92%,而我省2003年仅占0.59%,有一定的差距。江西省体育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体育服务业的比重偏低。江西省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7.89%,比重较低。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体育服务的需求也将日益扩大,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增长将会逐步加快,可以预见,江西省的体育产业正面临着高速发展的时期。
3.体育产品竞争力不强。江西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利润虽然有所增加,但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大多数企业仍然是来料加工或是小打小闹,这不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做大做强,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急需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竞争。
4.竞技体育的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竞技体育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虽然建立了足球、篮球等一些体育俱乐部,但这些俱乐部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仍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这些俱乐部多数为省级俱乐部,市及市以下体育俱乐部仍是凤毛麟角。
针对上述问题,要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大力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体育资源,实现体育企业的资产重组;加强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拓宽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借奥运经济之风,加快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把江西省体育产业培养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江西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江西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应从江西的实情出发,找到既符合实情又遵循惯例的,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尊重体育规律的发展模式。这是加快江西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江西体育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发展江西体育产业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和本质要求,以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逐步理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积极推进体育产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2.健全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资体育。
3.努力搞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体育彩票作为体育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集资功能。
4.加大各类体育赛事的营销力度,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江西要加大各类赛事的营销力度,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鼓励社会各界承办体育赛事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逐步建立赛事机构和赛事经纪人制度,以此带动相关的传媒、广告等行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5.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元发展江西体育产业。发展江西体育产业仅仅依靠体育部门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多元发展体育产业。要力争民营经济在投资发展体育产业中唱主角。参与体育产业经营开发,参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参与社区体育服务、体育中介服务,形式不同所有制共同发展体育产业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王斌王骏: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经济”效应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4年
[2]宋宜清王曉明:“十一五”期间江西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5,3
[3]傅秋仁王跃凤:江西省普通高校试办体育俱乐部可行性研究.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11
[关键词] 奥运经济 江西省 体育产业
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当前,北京正全力筹办奥运会,并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北京和全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江西省的体育产业应该紧抓这次机遇,更新观念,以开阔的思路求发展,以产业化经营谋发展,通过强有力的体育产业管理改革,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江西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江西省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质量有所改善,产业效益明显增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体育彩票为支柱、以体育场馆经营、体育设备生产消费为先导的产业基本框架;基本具备了建立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多层次细分市场体系的条件。据统计,1986年全省体育产业收入仅为39万元;到2003年,省本级体育产业收入为4222.7万元。其中,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结合无形资产的开发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企业以冠名、冠杯的形式参与体育竞赛表演,已成为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的有效舞台。江西省的体育场馆经营,近几年主动与市场接轨,开拓创新,呈现出多种经营的模式,保持了经营创收稳步增长的形势。南昌、宜春、景德镇等地的场馆已成为体育产业经营的重要阵地。作为江西省体育产业重要支柱的体育彩票,2003年销售量达到30091.51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79%,筹集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基金9832万元。江西省体育产业虽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
1.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仍待提高。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与相邻的浙江相比,浙江省2000年体育产业就占浙江省生产总值的0.92%,而我省2003年仅占0.59%,有一定的差距。江西省体育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体育服务业的比重偏低。江西省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7.89%,比重较低。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体育服务的需求也将日益扩大,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增长将会逐步加快,可以预见,江西省的体育产业正面临着高速发展的时期。
3.体育产品竞争力不强。江西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利润虽然有所增加,但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大多数企业仍然是来料加工或是小打小闹,这不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做大做强,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急需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竞争。
4.竞技体育的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竞技体育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虽然建立了足球、篮球等一些体育俱乐部,但这些俱乐部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仍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这些俱乐部多数为省级俱乐部,市及市以下体育俱乐部仍是凤毛麟角。
针对上述问题,要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大力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体育资源,实现体育企业的资产重组;加强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拓宽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借奥运经济之风,加快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把江西省体育产业培养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江西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江西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应从江西的实情出发,找到既符合实情又遵循惯例的,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尊重体育规律的发展模式。这是加快江西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江西体育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发展江西体育产业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和本质要求,以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逐步理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积极推进体育产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2.健全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资体育。
3.努力搞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体育彩票作为体育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集资功能。
4.加大各类体育赛事的营销力度,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江西要加大各类赛事的营销力度,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鼓励社会各界承办体育赛事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逐步建立赛事机构和赛事经纪人制度,以此带动相关的传媒、广告等行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5.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元发展江西体育产业。发展江西体育产业仅仅依靠体育部门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多元发展体育产业。要力争民营经济在投资发展体育产业中唱主角。参与体育产业经营开发,参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参与社区体育服务、体育中介服务,形式不同所有制共同发展体育产业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王斌王骏: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经济”效应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4年
[2]宋宜清王曉明:“十一五”期间江西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5,3
[3]傅秋仁王跃凤:江西省普通高校试办体育俱乐部可行性研究.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