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zh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为此,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观,科学地运用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操作模式和操作策略,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28-0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热情越来越高。如何使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科研的有效性,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为此,秦皇岛市在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的《提升域内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能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着力对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提供指导,并重点对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操作模式和操作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驱动力,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与专业研究者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同的性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运用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目的。通过学习研究,我们形成了以下认识。
  (一)教师教育科研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遇到的疑难或困惑主要是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主要就是要研究教与学的行为。通过研究,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己的实际情境和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用研究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钥匙。当教师的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当研究的内容与教师已有的经验紧密相联时,教师就会充满研究的渴望与激情,研究中思维的灵动就会增强,研究中投入的精力也会增多,教师教育科研才能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持久生命力。
  (二)教师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教师如果离开课堂教学去搞教育科研,不仅会加重自身负担,所谓的研究成果也会变成空中楼阁。教师教育科研只有符合自身的实际水平,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才会有能力研究,有经验和教训可探讨,并能使研究的心得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只有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教师教育科研要依托有效的校本教研
  教研是科研的基础,是科研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要通过有效教研来促进。科研需解决的问题或是需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相关理论,可以以教研的形式来展开研究,把科研中的理论、感性经验作为教研主题,依托“集体备课”、“课例研究”、“主题研讨”、“反思交流”等活动,把科研和教研结合起来,把科研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科研问题教研化,课堂化。
  二、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模式
  在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探索总结出了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直面教师的教学工作需求,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炼、上升、转化、确立为校本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科研与教研联动式主题活动,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整合起来。“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是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采用问题导入式的“五步研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实践方案——成果总结。五步研究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提出问题
  学期初,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交流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将这些问题与困惑进行分类、筛选,将问题或困惑中具有共性且又是亟需解决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提炼、转化、上升为研究课题,由学校确立若干个校本研究课题,由学科教研组或年级教研组组织实施。这样从教学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中生成的研究课题,才切合实际,操作性强。
  (二)分析原因
  明确问题,并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提出改进的策略。调查法是明确问题、分析原因的重要手段。调查开始前,要作好充分准备,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然后选择调查对象,确定好研究的样本,做好调查的基本框架,在基本框架上规划调查的纬度,在纬度的基础上设计调查的题目。科学、完善的调查题目是提高调查结论准确性的保证。
  (三)制定方案
  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和制订改进方案。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每一时段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以及要采用的具体措施。
  (四)实践方案
  教研组(或年级组)全体人员参与。在这期间,贯穿研究始终的活动包括:
  1.学习。围绕课题研究安排理论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课改理念;学习已有的相关教学成果。
  2.集体备课。教研组(或同年级学科组)围绕研究课题,按照“确立课题 ——确定主备人——分工准备(形成初案)—— 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教学实践(跟踪检验) —— 课后交流反思 —— 二次备课—— 资料保存”的程序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究。集体备课研究时要关注并落实研究的问题。教学目标要体现课题研究的专题性和实证性;教学内容应切合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具有针对性;方法上要注意把教学过程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呼应课题研究的问题;同时要注重资料积累,制定研究记录表。
  3.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开展的专项研究。研究过程按照确定研究的课题——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观察(上课与听课)——教学行为反思(评课研究,即围绕研究问题,分析具体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发现新的问题)——初步提炼、总结研究成果的程序开展。   4.课堂实践。一是教师要带着研究的问题进课堂,将每节课都上成课题研究课;二是举办课题研究课的公开教学活动,运用“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等形式进行课堂实践研究。
  5.主题研讨。将研究课题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研究子课题,提炼、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6.研究交流会。研究交流会是课题组成员及时解决研究中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汇报交流在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工作,讨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好下两周的研究工作任务。
  7.课后反思。带着研究的问题走进课堂,将反思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始终,带着研究的心态进行课后反思和阶段性反思,它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是汇总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
  实践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各种反馈信息,课题组及时进行交流研讨,并据反馈信息调整方案,再行实践。
  (五)成果总结
  对研究的全过程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对研究中获得的经验和发现的规律进行深入的研讨,通过对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回顾、梳理、反思、审视,探索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对研究问题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将教师教育科研植根于教师教学实际,与教学、与课堂、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炼为研究课题,确立为校本课题,并以校本教研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理论学习”、“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课题研究,运用校本教研的方法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使教师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过程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实践的良好态势。
  三、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操作策略
  实现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有效、有机结合,需要把握如下策略:
  (一)重问题、重实效——“小、真、实”的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
  教师教育科研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分解课题研究目标,落实研究任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富有本校特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倡导教师课题研究的“小、真、实”。
  (二)重教学、重常态——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重心
  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进行。其实,用科研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就是教育科研。因此,中小学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应以教育中心环节的课堂为研究的主要阵地。以“课例”为载体,将课题研究渗透、融入到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使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成课堂实践和科研实践。
  (三)重实践、重反思——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
  教师教育科研要把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实践与反思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使整个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自省、归纳总结和自我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是反思实践与学习研究有机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应以案例、反思为抓手,以课堂实践为归宿,促使教师关注问题、改革探索、冷静思考,将读书、实践、写作相结合,在这样的反复循环中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四)重合作、重交流——同伴互助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有效组织形式
  教师教育科研是在一种合作、对话的情境中进行的。同伴互助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有效组织形式,在以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的同伴互动研究中,教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交流、彼此接纳,使教师在思维的互补、智慧的交融、工作的合作中,既贡献自己的智慧,又吸收别人的智慧,收到双赢的效果。
  (五)重积累、重提升——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重要目标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经常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使经验得以上升为理论,上升为规律性的东西。每个研究课题在研究总方案统领下,形成若干子课题,每个教师每学期要制定一份课题或子课题实施计划,每个参研老师要记录研究数据,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案例和论文,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课题研究展示课,以此来促进参研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将会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李倡平.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徐世贵,刘恒贺.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关键词:写字;独体字;基本字;合体字;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2-0078-02  新课标再次强调了写字的重要性,建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对此,我想到了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提“10分钟”  “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这是于永正老师(语文教育家
【题目】奶奶养了75只公鸡和母鸡,这些鸡按颜色分为花毛鸡和白毛鸡两种。已知,花毛公鸡有16只,白毛鸡有23只,母鸡有47只。你能说出白毛母鸡有多少只吗?
关键词:儿童成长;尊重;权利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77-01  课间,我和学生一起做着游戏,望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纯真的笑脸,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久别的童年。  可是好景不长,美妙的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一个学生跑来告诉我说,我们班的小Z踩草坪摘花,被监察纪律的同学发现,减了分。听罢,我的脸旋即由“晴”转“阴”了,孩子们看在
近日,历时两年编写的北京"十二五"规划(草案)出台,草案提出要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再现朝阜大街美丽景观。几百年来,朝阜大街与北京的中轴线交叉,形成的一轴一线撑起了北京
穿着36码的鞋,我却常常忆起我的“小脚丫”时代。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
目的探讨围生儿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7—2011年在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的围生儿死亡率为25.02‰,
张琴秋,这个在中共党史和军史中都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女性,她辉煌的戎马生涯曾一度被组织"精致"地淡化,也在错综政治的罡风中,退却到了历史帷幕的边角,不再受到人们更多的关
摘 要:当今语文作文教学正处于从“教化取向作文向能力取向作文”转型过程中,它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把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使得写作教学生活化、能力化、个性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活”话题,利用“师生”对话互动,灵活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激“活”作文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学写、能写、爱写。培养学生语言的个性化、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