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w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材料:如果我们在中学生中作一个调查,问其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可能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为了中考、为了高考;如果我们在非数学系的在读大学生中作一个调查,问其学习数学的用处是什么?可能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应付考试。
  应该说,中学数学教学是一种“目标教学”。一方面,我们一直想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但学生高中毕业后如不攻读数学专业,就觉得数学除了高考拿分外别无他用。另一方面,“类型十方法”的教学方式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学生一旦碰到陌生的题型或者联系实际的问题却又不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它。部分学生至少学了十二年的数学,却没有起码的数学思维及数学意识,更不用说用创造性的思维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看来,中学数学教与学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
  二、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
  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具体的讲数学模型方法的操作程序大致为:
  实际问题→分析抽象→建立模型→数学问题
  ↑ ↓
  檢验 ← 实际解 ← 释译 ← 数学解
  由此可以看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
  三、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途径。
  1.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应首先强化自己的建模意识。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我们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2.数学建模教学应与现行教材结合起来研究。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如讲立体几何时可引入正方体模型或长方体模型把相关问题放入这些模型中解决;又如在解几中讲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后,可引入两点间的距离模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则可渗透于数列教学中。
  3.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由于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自然科学以至于社会科学的工具,而且其他学科与数学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而且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
  4.在教学中还要结合专题讨论与建模法研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建模专题,如“代数法建模”、“图解法建模”、“直(曲)线拟合法建模”,通过讨论、分析和研究,熟悉并理解数学建模的一些重要思想,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
  四、构建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的统一。
  在诸多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麻省理工大学创新中心提出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三点基本要求:第一,对周围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要敢于提出问题;第三,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1.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应该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2.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恩格斯曾说:“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走很远。”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那么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速度是十分有益的。
  3.以“构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数学教育者与一个蹩脚的数学教育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有许多具体的例子,而后者则只有抽象的理论”。“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够强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应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地观察,精心地设计,就可以把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通过现象除去非本质的因素,从中构造出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回到已知的数学知识领域,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素质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光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数学建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文选,编著.数学建模.湖南师大出版社.
  [2]黄立俊,方水清.增强应用意识,增强建模能力.中学数学杂志.
其他文献
太空中的卫星需要同时具有自主供能和通信能力。要具备上述功能,卫星必须加载太阳能电池板和天线。为了发挥这两种器件的功能,它们必须安装在卫星表面,两者相互争夺十分有限的卫
为了解决当前无线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技术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应运而生。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在不影响授权用户的前提下接入信道实现频
摘 要: 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教师要打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和谐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和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问题意识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生本理念教学,强调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
美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养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帮助人们获得健美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美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经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为四育。周扬认为:“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有密切的联系,是缺一不可的……在现代教育中,没有美育是不成的。”就连李岚清在为《大学美育》写的序言中也特别指出:“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部分
钨酸盐作为一种自激基质材料,钨酸盐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高浓度稀土离子掺杂的性能,采用钨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正成为世界固体照明的研究热点。在钨酸盐基质中掺杂稀土离子,利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和课堂不断发生改变。情境教学法是著名教育家李吉林吸取传统教学中注重读写及近代直观教学等因素,通过反复研究、实验、创设情境教学,并逐步构建成一个理论体系。李吉林指出,情境教学法就是语文教师充分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形象,创设典型的课文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作品所描写的情境,“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作者围绕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
摘 要: 随着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写作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要求。本文针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要性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自主学习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部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以矩阵理论为基础,运用置换密码、概率分析与希尔密码算法,建立了基于希尔算法破译单字母替换式密码的数学模型,编写出了具体的自动破译程序。  关键词: 替换密码 希尔密码 置换矩阵  替换式密码,又名取代加密法,是密码学中按规律把文字加密的一种方式[1]-[5]。在密码学研究领域中,密碼破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信息安全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单字母替换密文的破译问题。使用矩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3G向4G的过渡技术,它采用OFDM和MIMO技术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它能够降低符号间干扰(ISI)和码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