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内涵、现状与发展路径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ur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崛起,不仅直接为现代文学注入了多种神秘性、传奇性、乡土性的个性元素,也逐步催生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新的外延及表现形态。《郁刃浪剑》《秋日,我抵达锡林郭勒草原》《回到侗乡的香格里拉》等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创作语境植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土壤,伏起于少数民族特有之口耳相传的创作与传承方式,弥散于当下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与文学场域的各个角落。
  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的内涵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不仅是现代文明中保留少数民族原生精神生态、审美习惯与文化个性的新型媒介,更成为引发人类情感共鸣与集体记忆的新型艺术载体,其价值核心在于文本。人物、语言、故事和情节等一系列极具标识性的传播符号,依托特有民族的地域风俗、历史传统与文化心理,不断追求单点极致与情怀体验,更借由互联网技术与网络文学、影视、音乐、游戏及相关标识产品,逐步满足多元审美时代下基于实践美学与体验价值的文化消费法则。经过技术驱动、渠道与平台驱动的发展阶段,基于优质内容资源的产品与服务在“互联网+文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的核心优势仍是其承载的优质文化内容。
  首先,在作品内容层面,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不仅发展出玄幻、武侠、历史等多种类型化文学作品,更借由对优质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在情感范围内的IP化运作,衍生出影视、动漫、游戏、音乐以及主题公园等多种形式;其次,在作品审美层面,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从特定的生活与情境出发,为沉浸体验式的文化消费找到一种新的生存利基与空间,不断塑造差异化的感官与情感体验,使虚拟文化生态中的受众在获得替代性满足感的同时寻找到新的精神家园。最后,在作品属性层面,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不仅具有一般网络文学所具有的文艺根脉与娱乐品格,同时借由大众流行文化的助推与全产业链的商业运作模式,成为互联网时代彰显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话语权的重要窗口。
  二、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运营的发展现状
  目前,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不只存在“量大质不优”的品质风险、“内容生产机制僵化”的套路风险、“受众需求变化过快”引发的审美疲劳风险等一般网络文学IP的现实窘境。更为严峻的是,少数民族的地缘特质使其难以获得广泛的市场关注度,单一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导致其产品定位与品牌识别模糊,而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使粉丝群体与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之间无法形成持续且广泛的情感互动,网络IP依赖的群体文化认同更难以实现。
  但是,以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特质为精神内核,以情感认同为内在聚合力,以“互联网+”技术创新为外在驱动力的逻辑路径,不仅推动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在多种场域的价值流转中实现货币变现,也使得整个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产生了诸多新的质素。首先,特殊的地缘环境和历史传统塑造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质,相关网络文学IP基于个人和集体创作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即使提供信息和娱乐,并被不断附加新的价值,仍要以传承少数民族特有文化特质作为自身的生存之本与文化自觉;其次,粉丝主体参与IP客体的实践过程中,情感认同是维系社群的内在聚合力。粉丝的主体性在集体性消费中被隐秘,粉丝通过将情感投射到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的客体之中,甚至将自己的身份作为有待投入的某种元素,进而实现自我认同的重新建构。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成为粉丝情感认同的高级产物,整个IP共同体呈现出极大的向心力。
  互联网技术逻辑的自由、平等与民主参与性,信息获取载体的泛在化、信息传播的实时化和低成本,直接加速着市场交易信息的透明化,进而拉开传统文化市场去中介化的大幕,“互联网+”技术创新是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运营的外在驱动力。因此,创作者必先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将关系网络嵌入少数民族网络IP的文本内容之中,建构出一种用户之间以点向面的多元关系分享模式,扩大了整个优质IP内容的市场基数,推动网络IP的大规模社会协同。
  三、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的发展路径——以南无袈裟理科佛“苗疆三部曲”为例
  南无袈裟理科佛是侗族网络作家,其代表作“苗疆三部曲”按时间顺序包括《苗疆道事》《苗疆蛊事》《苗疆蛊事Ⅱ》。该作品植跟于苗族传统文化土壤和生存方式,赞扬主人公豁达的人生态度与浩然正气,彰显出苗族人民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意志以及追寻原始本真的生命哲学。作品中极具暴力美学的斗蛊、斗法情节,苗疆巫蛊、赶尸、苗寨、苗族服饰、苗族民间传说等一系列鲜明的苗族文化元素,苦涩的苗族迁徙史与湘西原始文化等苗族地缘文化背景均向读者展现出一个立体、丰富的苗疆世界。目前,“苗疆三部曲”网络IP全产业链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其IP运营实质是基于苗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和价值系统,借由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的内容创制方式,打造出一种以“苗疆三部曲”为核心展开的泛娱乐、全产业链市场开发机制。
  互联网时代追求单点极致,超出预期,给用户惊喜,然后产生超越商业价值的强烈情感关系。在产品的审美主义时代,极致、简洁和情怀成为文化产品最具生命力的品质追求,个性化消费需求与定制化服务体验成为影响产品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而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本质上具有无形的柔性化、情境内生的环境适应性、基于人性需求的可通约性等显著特征。所以,“苗疆三部曲”彰显的苗族文化符号及其背后的象征形式和精神价值,必须推动相关文化产品的设计与组合满足审美时代基于实践美学与体验价值的文化消费法则。
  第一,“苗疆三部曲”IP的衍生产品开发,无论是影视、动漫、音乐还是游戏,其产品定位始终要依托苗族文化特有的原生文化内容资源。从苗疆巫蛊、赶尸、苗寨、苗族服饰、民间传说等苗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层面深挖下去,追求一种属于苗族的文化个性与审美意识,并通过场景化的服务界面,参与感强、趣味性高的销售和服务过程设计,挖掘到产品内在深层次的简洁、情怀与格调。其次,“苗疆三部曲”IP的全产业链产品组合设计,不仅要借助戏剧性、超现实性的内容创制方式,使湘西文化产品的娱乐体验、情感体验以及审美体验实现最大程度的升华,更要为细分苗族文化市场增添新的消费场域,让受众能够依据自己的意愿与偏好自主选择所需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组合。
  第二,“苗疆三部曲”要积极构建IP社群。在尊重个性与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将对苗族文化具有相同或相似兴趣爱好的人聚到一起,不断在社群内进行自觉、自省式的沟通与交流,逐步把一个兴趣圈升级为以苗族文化为主题的消费社群。目前,网络IP推广中常见的台网联动、多管齐下,制造全民话题、维持社交关注,提前准备爆点、打造话题梯队、多级裂变式传播等社会化营销手段,最终目的仍是实现粉丝口碑集聚与社群推广。高度紧密的感情网络以及充满激情仪式与精神信仰的情感认同被建构,社群内的成员因自我身份的积极定义而趋于集体认同,并体现出一种人性的、多元的、趣味和谐的至善集聚,由此产生对特定少数民族文化的膜拜效应。这种“集体欢腾”植根于个人记忆,保有群体分享与沟通的实质,通过社会资本建立起群体认同,巩固了个体与群体的“群我关系”。
  第三,“苗疆三部曲”要积极展示苗族文化的丰富性、差异性和互补性,然后从情感暗示出发,建立一个更有关联、更有意义并有操作性的用户体验场景,不断赋予目标受众惊喜,并產生超越商业价值的情感关系,以此优化整个“苗疆三部曲”IP受众细分结构。苗族文化个性与互联网技术创新持续的精神塑造与情感经营,构建出适合“苗疆三部曲”IP相关作品创作与推广的虚拟文化生态环境。这种现代用户管理体系不仅让特定的“苗族文学迷”产生对“苗疆三部曲”网络IP相关产品的品牌忠诚,更为整个少数民族网络IP泛娱乐和全产业链开发提供了一条可量化的低成本市场扩张之路。
  四、结语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本质上是希冀借由IP化运营展现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审美趣味和精神特质,激发少数民族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势能。这种IP运营模式在满足受众审美体验之余不断创造出一种符合实践美学的价值体验,加快整个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情感认同,甚至推动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
  活态传承。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陈俊鹏(1992-),男,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化产业。
其他文献
社区是基于社会群体在某一个特定区域所形成的组织,人们在一个社会聚集体内有着密切的交集,邻里之间有亲密的伙伴关系、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准则。而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器乐包含键盘乐器,钢琴是键盘乐器中的一种。社区钢琴音乐活动是借助钢琴这项乐器来开展的,同一个社会聚集体内的人,共同参与社区文艺活动、钢琴比赛、钢琴音乐会、钢琴音乐课堂、钢琴学习讲座、钢琴音乐沙龙等,这些活动统称为社区钢琴音乐活动。  
期刊
当前,传统品牌面临老化危机。百雀羚是首屈一指的中国传统化妆品品牌,然而,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百雀羚这个轰动一时的老字号品牌一度被湮没。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品牌的价值核心已无法满足当下大众的消费需求,人们必须在传承传统品牌文化的基础上,加以重塑。百雀羚另辟蹊径,通过对品牌视觉形象的重塑使之焕发生机,再获新生。以百雀羚为例,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将视觉形象作为切入点,为传统品牌的重塑提供新
期刊
即使是遍体鳞伤,也要活得精彩。这是初中毕业那年,他写给她的离别语,同时也饱含着他对她的深深祝福。  他们初次见面是在初二分班时,他们被分到同一个班、同一个小组,还坐在对角线的位置。她比较文静,不善于交谈,热爱学习。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说过的话用一个手掌就可以数得出来。他们俩开始有交流是輪到他们俩做值日生的那天,扫完地后,他说“我去倒垃圾就可以了,你不用去了”,而后她说“那么大箩筐一起吧”。他没有回
期刊
我生于北方,长于北方。来桂林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秋天除了落叶竟还有别的体现。  桂林的秋天是甜蜜的。清晨,路过一棵桂花树,惑人的甜蜜便扑鼻而来,这是我第一次与桂花相见,它的味道像极了酸梅汤,初见是甜,回首是甘。我站定在树下,入眼是一簇簇小小的黄色花瓣,内里還点缀着几颗俏皮的花蕊。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能散发出如此浓郁香气的花,体型一定是极大的,未曾想到,这小小的瓣叶居然有如此大的感染力。一阵微风拂过,
期刊
一  看了电影《无问西东》。看完之后,还是不停回想剧情,回看这百年间几代青年的抉择、别离、殒身、心碎。离自己年代近的,那共鸣如切肤之痛,离自己年代远的,也一点没减少扼腕长叹,长歌当哭。  电影里最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是弃笔从戎的沈光耀和他那不凡的母亲。西南联大的师生为什么值得敬佩?因为他们在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年代,坚持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就连他们自己,看起来都是“无
期刊
母亲对子女一生的奉献都是爱。它如蜡烛,能然烧自己,为你照亮前方的路;如流水,滋润着你的心田;如阳光,照耀着给你温暖……可母亲走了,想想在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没有母亲的疼爱了,一阵深入骨髓的痛袭上心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痛过之后,母亲的音容笑貌和无私、无怨、无悔的大爱,就像老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她性格温柔,柔中带刚,是那种处事不惊、拿得起放得下、很有主
期刊
眼前这位女士瘦瘦小小,头发永远保持干净地盘在脑后,就连两鬓的碎发也被她用小黑夹子整理得整整齐齐。她的眼神憨厚而坚定,在与人聊得火热忍不住大笑后,常伴有她标志性的动作:做出一个嘘的手势,然后说一句“悄悄地”。  这一个手势,我做了15年  她叫宋春丽,50岁,陕西乾县人,是鑫月月子护理中心的一名月嫂,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宋嫂,今年是她从事这一行业的第15个年头。20年前,一场变故夺走了她的丈夫和年仅5岁
期刊
光阴似箭,一眨眼的功夫,我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十几个年头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脑海里像在放电影,一个个孩子的脸庞在我眼前飞过,有乖巧伶俐的小丽,有内向害羞的小华,还有调皮捣蛋的小瑞……突然,一张充满阳光的笑脸展现在我面前,原来是小强,记忆一下子把我带回到十多年前。  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我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农村支教计划。我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一所初中——资丘中学,从此远
期刊
无论中外,文学界对曹禺的《雷雨》一直都是好评如潮,作为戏剧评论家,李健吾时隔一年也用抒情的笔调书写了他对《雷雨》整体的审美体验。李健吾用一贯随和絮语式的批评文风对《雷雨》进行了评论,其中有他对戏剧的肯定,也有他个人对戏剧情节独特的看法。  1935年,李健吾对曹禺的处女作《雷雨》进行了评论,这篇评论正如作者开头所写的一样,是《雷雨》1934年在《文学季刊》发表一年之后才写赶来“敬一炷香”的。其实,
期刊
随着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有大批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文学与电影的联系也密切起来。许多文学作品被改变为电影,成为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因此,在研究文学作品时,也可以通过与其改编成的电影比较获得新意。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和张艺谋由它所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两者在意象的选取、人物形象和个性塑造上有一定差异。本文浅析了《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之间的不同侧重点,以期重新获得对《妻妾成群》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