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美酒,一个民族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2年,仁怀县工业局为发展酿酒工业,派有关人员从茅台镇沿赤水河顺流而下考察,来到黄金坪。发觉当地水质很好,气候适宜,是理想的酿酒之地,遂初步选定在此地兴办酒厂。
  这个酒厂很不起眼,没有公路可达,不通电,一切依靠人力,用最古老的方式生产。
  没有人会想到,它会在七八十年代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白酒,风靡中国,并且在新世纪以后,成为一家年产值直逼百亿元的大企业。
  美酒中包含着的,是一个民族的想象力。
  反过来说,几乎所有的美酒,都产生于有想象力的民族。

东方习酒


  尽管当年负责选址的邹定谦先生们不能预见到今天的习酒,但习酒的今天,又是一种必然。
  一开始那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糟坊,但它不是从零开始。它背靠着的,是至少9000年的酿酒历史,以及从汉武帝以来就有记载的习部美酒史。
  中华民族的酿酒史当然会更久远,只是今天,一切都要有理有据。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了酒的存在,距今约9000年。
  放到全世界,这也是有证据的最久远的酿酒史。那时还是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农业时代的早期。
  酿酒了不起吗?我想告诉读者,真的了不起,尤其是中国的酒。
  我们都知道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历史书里必定会提及。但历史书不会说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和这四大发明息息相关。
  所谓今天的生活,就是现代生活,它是现代化的结果。全球意义上的现代化,都离不开这四大发明。指南针让哥伦布有条件发现新大陆;造纸术和印刷术让知识变得可以廉价复制、轻便传播,进而形成现代民族国家;而火药,则是时代更迭中血与火的扩张的技术背景。
  我们还有一个非常了不起但很少被提及的东西,那就是酒曲,这也是除了中国,举世皆无的东西。
  “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这是《尚书》里的句子,说的是商朝的事情。也就是说,至少从商朝以来,中国人就掌握了曲蘖的发酵造酒方法。
  糵,是发芽的谷物,比如麦芽。谷物长出的芽,含有天然的糖化酶,能把淀粉转化为糖,紧接着来自周围环境的酵母菌再把糖转化为酒精。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用发芽的谷物造酒的方法,造出来的酒被称为“醴”,相当于啤酒,只是后来嫌弃这种方式生产的酒味道太淡薄,很快就放弃了。
  曲,就是我们独有的东西了。把粮食(主要是小麦)磨成粉,踩成块,存放一段时间,让它尽情收集酿酒所需的微生物,收集了微生物的粮食粉块,就是曲。
  这些微生物既帮助把淀粉转化为糖,又把糖转化为酒精,而且不计其数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还会产生许多香芬物质。
  酒曲,首先解决的就是在没有蒸馏技术的条件下,怎么提高酒精度的问题。一般认为,蒸馏技术是在中国宋元时期才在世界上普遍应用于酿酒的,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一直在想尽办法提高酒精度。
  酒曲,这一非常复杂也非常神奇的发明,衍生了更加复杂的酿酒工艺。
  世界上的酒,从原料上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谷酒,一种是木酒。谷酒就是粮食酒,而木酒,则包括果实、蜂蜜、植物根茎叶等一类富含糖的原料。
  把啤酒排除在外的话,从世界范围内看,东方主要是谷酒,而西方主要是木酒。
  木酒发酵,一般是单式发酵,原料本身主要就是糖,少数淀粉则先转变为糖,然后把糖转变为酒精。这个过程,不需要曲这种高级原料的参与。
习酒,就是中国最好的酱香型白酒之一。它的血液里面,流淌着的是东方精神。

  谷酒发酵要难得多,如果不想通过发芽的方式生产出淡薄的啤酒,就必须进行复式发酵,而复式发酵的前提是发明酒曲。谷物内含的淀粉,在酒曲的催化下,先转变为糖,继而转变为酒精,复式发酵过程中,这两个阶段是同時并且交叉进行的,所以它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工艺控制的难度比单式发酵也高得多。
  这便是中国祖先的智慧。酒类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是由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揭示的,但在此之前数千年,中国的先辈的经验主义,早已娴熟于心。
  习酒,就是中国最好的酱香型白酒之一。它的血液里面,流淌着的是东方精神:东方神秘主义,东方经验主义,东方工匠风骨,东方哲学伦理,以及在今天,还包含着东方后发的现代化自觉。
  习酒又叫“东方习酒”,精髓在此。

文明与酒


  从邹定谦选址黄金坪开始,到一度停产,再到风靡全国,又在贵州强势,进而走向全国……习酒,就在这样的波澜起伏中百折不挠。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一开始,黄金坪的这家酒厂,生产的就是酱香白酒,后来因应形势,转而生产川法小曲,接着研制浓香大曲,最后又成立项目组,全心全意投入科研,回归酱香白酒。
  这是一个历经折腾又回到初心的过程。
  一种失传的技艺,是随时可以找回来的吗?当然不是。是因为这种技艺一直都存在,它是活着的,在一处失落了,可以在另一处找回来。
  归根到底,还是得益于文明。因为“文明”这两个字里,必定包含对美酒的孜孜以求的追寻,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这种发自人的本性的趋势。
  在历史悠久而繁复的进程中,我们其实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世界上酿制过程最为复杂的酒,酱香白酒的繁复工艺为何在历代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下,仍然能够存活下来?
  除了酒对人而言不可或缺之外,但凡文明早熟—或者叫“先发”—的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酒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
  比如古代的中国人、苏美尔人、埃及人、希腊人,毫无例外。它们都有自己的酒神,分别是杜康、宁卡斯、奥西里斯、狄俄尼索斯。

  在初民时代的酒文化里,中国是最克制的,苏美尔的宁卡斯、埃及的哈托尔、古希腊的狄俄尼索斯,均以许多放荡不羁甚至暴力血腥的故事而著称,而杜康只是酒的始祖,没有关于他的更多的传说。
  “杜康始作秫酒”,秫酒,就是高粱酒。
  为什么先发的文明都伴随着先发的酒?回答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解除许多对酒的误解。
  文明的内涵,除了语言、文字、艺术,阶级、规则、政府治理的雏形这些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一点也是贯穿一切的,是人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超脱自然的能力。动物是不会想象的。人和动物首先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从完全属于自然的一部分的地位中解脱出来,产生了独立意识,把自身认作一个主体,而把自然作为一个对象,一个可以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想象,意味着人具有了抽象思维能力。当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遭遇困惑的时候,人类就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压迫,进而通过抽象思维,发挥为一种超越自然的人格化的力量—神力。
2020年,“习酒·窖藏1988”马上就要变身了,期待那惊艳一刻。

  于是神就产生了,神话也就产生了。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文明,文字记载都是从神话开始的。又或者,在文明史上留下光辉印记,推动了文明发展的那些超越平凡的人们,被尊为神,代表了某个领域的最高权威,而这些非上古神话的“人神”几乎无一例外与酒须臾不离。可以说,但凡我们觉得有超越性的思想或者境界,都很难脱离与酒的关联。
  饮酒,或许就是靠近神的方式。因此,酒在各种文明当中都是不约而同的神圣之物。
  一个人,可能不喜欢饮酒,但是他永远无法脱离酒的精神的笼罩。在自然史上,人类是非常年轻的,而标志着人类智力突破的文明,更是只有数千年。
  就这数千年时间,人类文明能够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依赖于一种敢于挑战一切的精神,虽然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却从不消沉的精神,在尼采那里,这叫“酒神精神”。
  而在习酒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上,它成为“君品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强不息。

追寻美酒


  实事求是,一般来讲,科学界人士会告诉你,饮酒过度,归根到底对身体没有好处。
  我喜欢这种坦白。我的朋友当中有很多医生,他们也会不断重复这样的话。同时,他们饮酒的量,却比我要大得多。
  我们必须相信科学,这是一贯主张的,而且是坚定不移的。在这一点基础之上,再来探讨什么是好酒,才有余地。
  把酒说得天花乱坠也不是真正爱酒、懂酒之人的目的。天花乱坠是有条件的,比如,放到人类文明史这种大视野上来看,正如前述,酒对文明进步的催化甚至是直接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但具体到一个人,我们从他的健康着想,绝对不会主张酗酒。
  所以中国白酒大师、习酒董事长钟方达才会对我说的:可以爱酒,但不要酗酒;可以喝点,但要喝好酒。
  没有任何酒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说到这里,想再跟大家分享两点理性思考。
  第一点,酒究竟为何而存在?
  为了通往精神。它不是为了吃饱而存在,不是为了解渴而存在,不是为了消遣而存在,它是为了我们能够体验日常里无法体验的超越性而存在。所以,饮酒的根本目的,不是口腹之欲,而是想要达致一种日常里无法达致的境界。
  如果你很懦弱,你这一刻坚强;如果你在死撑,你这一刻卸下;如果你不敢爱,现在马上去爱;如果你觉得自己太渺小,这一刻,你是伟岸的。
  第二点,人们喜欢酒,最初肯定不是因为它的味道有多好,而是因为前面说的那一点,它可以通往精神。说一种酒是好酒,是因为这种酒能够帮助我们更舒适地通往精神,并且把酒的破坏性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一个人,只有对酒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才会对味道产生挑剔。
  明白了以上两点,中国酒的发展史其实就很好解释了。
  首先,为了通往精神,所以我们要追求酒精度更高的酒,这是历代不辍的追寻;其次,为了更容易地通往精神,我们要追求入口更加舒服并且副作用更小的酒。
  今天的美酒,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平衡了酒精度、入口舒适度以及酒后反应状况的,取其中最佳状态的酒。比如说,“习酒·窖藏1988”。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把酒的品质往上提一点点,这个难度,只有酿酒之人明白。
  “艰难我奋进,困乏我多情”,这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话,里面饱含中国人的精神,中国文化的精神。
  奋进,这是对习酒68年历史的概括,这一段历史波澜壮阔,和共和國相伴相生。多情,则是对习酒社会责任的归纳,它在自身存在的每一个时代里,都力求无愧于心。
  前面我们从酒的发酵科学以及文明史的双重角度,说明了酒是人类须臾不能离的东西。在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甚至把酒作为定义人的基本要素。这是有道理的,道理以后慢慢说。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人类永远无法离开酒,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自然,就是一直追寻更好的酒,更舒适地通往精神,更轻松地获得愉悦,更好地控制它的负面影响。
  现代以来,中国美酒、名酒辈出,就是这样一种逻辑,有着68年历史、背靠至少9000年酿酒史的“东方习酒”,推出“习酒·窖藏1988”,也是这样一种逻辑。
  2020年,“习酒·窖藏1988”马上就要变身了,期待那惊艳一刻。
其他文献
改革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根据改革过程中利益损益的不同,可以将改革大致划分为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一般而言,增量改革是在不触动现有利益结构及其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在新领域创造增量来实现社会总福祉的最大化。由于没有进行存量调整,没有直接的利益受损群体,因此增量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少。但是增量改革在推进至某个特定的阶段,长期累积下来就有可能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格局,成为妨碍进一步改革的主要阻力。为此,必
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利息平均分成五份,分配如下:  一份给予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者;  一份给予做出最重要化学发现或改进者;  一份给予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者;  一份给予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最杰出作品者;  一份给予为增进各国间的友谊、取消或裁减常备军、建立和促进和平会议做出最多或最佳努力者。”  享有百年盛名的诺贝尔奖(以下简称“诺奖”)源于
公共行政中的“烫手山芋”—基于“棘手问题”缘起、内涵与應对策略的研究述评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郭佳良本文节选自《公共行政评论》2020年第4期  本文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棘手问题”应对策略分为权威型驯服、技术型处理和适应型应对三种。1.权威型驯服策略  当问题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内部存在着权力分配的不均或垄断时,权力掌控者往往会采取权威型驯服策略来应对“棘手问题”。“驯服”的涵义是指通过特
伴随着中国海上力量的崛起,一个呼唤合作、分享与相互尊重的新海权时代正在来临。中国所期许的海权新秩序,不是马汉意在为大国谋取的单边海洋霸权,而是在维护主权、领土安全和海外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维护主权、领土安全和海外合法权益是应有之义。而这需要雄厚的經济实力和政治能力,更需要强大的海权作为后盾。  1996年为遏制台独势力,中国军队在台湾海域附
在那个“共享”横行的时代—两三年前,我的一个朋友也试图做点关于共享的事情,他想出来一个“共享餐桌”的新点子。  模式大致是这样的:用户是广州人,去了上海旅游,不管去哪里旅游都是要吃饭的,于是打开了一个APP,上面有上海的用户可以在家里做饭招待他,他在网上支付一定的费用之后,便按照约定的时间去他家里“蹭饭”。  另一个朋友兴趣浓厚,提供了一点投资,而我认为这个思路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缺陷。  互联网的存
2018年5月13日,百度无人驾驶汽车“Apollo”在福建福州试行  如今中国移动互联网今日头条、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群雄逐鹿”之格局,始于十年前。  2010年之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导致单纯依靠用户规模增长的“人口红利”业务模式,很难再维持公司的高增长速度。  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市场迄今为止仍主要在国内,因此,对它们而言,围绕核心业务来开发新的增长空间是必然选择。这十年来,
最近,我震惊地得知,为了评估潜在的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有关方面正在认真考虑用新冠病毒故意感染人类志愿者。这种“人类挑战试验”的倡导者,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疫苗研究人员和医学伦理学家,甚至包括世界卫生组织。  据我所知,他们的主要论点是,等待自然发生的感染的答案将花费很长时间。新冠病毒已经在全世界感染了超过700万人。在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治疗的情况下,旨在控制病毒传播的措施正在破坏世界各地的经
真正的房地产井喷是从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开始的,房地产也自此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行业。  无论是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还是西部地区甚至比较偏远的县城去看,中国城市和城镇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房地产企业在改变社会对财富整体认知的同时,也是深入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  近几年,中国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之路。简单来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以推进“民生”为核心。对房地产
李少威常务副主编  任何诋毁中国武术的言辞,都不值一哂。因为中国武术,的确就是杀人技。当然,那是以前,很久以前。  武术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必备技巧,而我国自有文明以来,战争频仍,一直到明末,都是冷兵器为主。和古代西方—比如古希腊城邦之间—几百人组成一支军队、双方列阵搏杀的规模不同,中国古代的战争,至少在先秦时期,已经是动辄数十万人参战。比如2280年前,秦赵战于长平,秦国猛将白起碰上赵国的窝囊废赵
“糟糕,忘词了。”派克特心里一紧。但台下那几个哥们儿叫得更大声了,跟着节奏,一脸兴奋:“牛逼!牛逼!”  下台之后,派克特去找那几个粉丝,问他们:“你是真的觉得我牛逼吗?这场我失误了,你觉得我哪里牛逼?”  对方看了派克特一眼,说:“神经病吧!”走了。  派克特,这位来自西安的说唱歌手,国内说唱圈的“老炮儿”,心里突然震动,“那么多粉丝突然涌到了面前来,他们知道我想干什么吗?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