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山水画的笔墨之美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2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艺术历代都不乏杰出者,清初龚贤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以“积墨”见长,作品浑厚苍润,意境宁静深邃,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号野遗、柴丈、半亩,江苏昆山人。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并称“金陵八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惊天动地的朝代更迭变迁,即遭遇了明末黑暗的社会和腐败的政治,又恰逢清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资本主义萌芽思想遭到压制的年代。龚贤的母亲在他10岁前就已经离世,弱冠时他又失父爱,这种精神的创伤是永难愈合的。其生存环境的恶劣,人生变故对龚贤的内心挫伤是难以弥合的。但是,龚贤没有因此而失去对人生的期待,依然对生活抱有热情。面对社会大动荡、政局混乱,他内心的无奈、迷惘、孤独可想而知,既有洁身自好、隐逸求志的情怀,也有报效家国的理想抱负,游离于隐逸与入仕两种矛盾之间。他选择了孤独与寂寞,经历了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磨难,书画作为维系龚贤精神世界的最终依托而逃逸于乱世之外。作为真实心境的写照,其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淡淡的高旷情怀,在孤寂的氛围中沉吟着内心深处难以名状的纠结情绪,草亭、孤舟、木桥、屋舍,寂然无人,林木、山峦、河流,孑然自存,幽寂、清旷、淡逸的气息浓重,一种水墨森森不含人为杂念的,浑穆苍茫、寂静无声的大自然美的极致油然而现。
   龚贤的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他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龚贤用笔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画家程正揆在赠龚贤的诗中道:“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这很好地点出了龚贤在用笔上的特点和成就。
   龚贤是积墨大师,是以其“黑”而著称的,所追求的是浑厚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相互鲜润沉厚的墨韵,画面湿润厚重。
   纵观龚贤一生画法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龚贤存世最早的作品,大约是《清凉台图》(绢本,墨笔,美国拍克莱加州大学高居翰藏)作者以圆笔勾出清凉山的概略轮廓,稍加皴擦即止。上下树木、山中屋宇,用方笔挺划,亦不施染。在其稍后的《树木山石画法册》中,曾对他这一时期的画法做过示范,并说:“文人之画,有不皴者,为重勾一遍而已。重勾笔稍干,即不以皴矣。重不可泥前笔,亦不可离前笔,有意无意,自然不泥,自然不离。下不得阔,上笔宜细,似乱非乱,有力有气“。
   “白龚”是龚贤早期绘画风貌的代表。在具体师承、影响上,主要出自董其昌、程嘉燧、李永昌、杨之聪、马士英等。
   龚贤绘画的第二阶段,是由“白龚”向“黑龚”过渡的阶段,其中出现了“灰龚”现象。苏州博物馆所藏《龚贤山水册》,提供了这方面的极好的资料。该册共计十二页,以简笔勾勒者两页,稍加皴点、略施渲染者七页,多遍皴点、渲染。《木叶丹黄》作于1685年,是龚贤晚期的精心之作。此作既不属于“白龚”画法的作品,也不属于“黑龚”画法的作品,而是两种画风融为一体的佳作。学术界认为,“白龚”这一画法是龚贤早年山水画的基本路子,但他四十多岁后,画风突然大变,笔法由简洁转为繁复。
   龚贤特别强调山水画要有“气韵”、“丘壑”、“笔墨”。我们欣赏的《木叶丹黄》就具有这三个要素。作品描绘的是萧瑟的秋林景象,透露出一种荒寂之气。画家通过对前景疏林的着力刻画,特别是对树杈枝丫的细致刻画,包括用浅绛赭石色点染树木和用丹黄色表现树叶,写尽了秋天那能激发自己诗兴情怀的自然景致,传达了自己的情感。
   不同的山水画家对山石外形的塑造是不同的。如“明四家”与“元四家”画的山石形态多为尖角、长方形,以突出一种挺拔感;而龚贤画的山石形态多为钝角、圆块或几何形,造型厚重,略显笨拙。恰恰是这种审美特点,构成了龚贤山水画的独特面貌。
   “黑龚”是由简到繁,由白到黑的大幅度变法,显然受到米芾的启示,主要是气象、境界方面的借鉴。他主张墨气要厚、要润,追求一种浑厚苍润的境界。他用墨先干后湿,先皴后染,层层深入、积染,笔与笔留出空隙,第二遍第三遍积染时,增其厚度,使之浓郁苍秀,直到染至七八次、十余次,愈积愈厚,才呈现出浑厚华滋感。
   龚贤的积墨山水画,山石墨法用下浓上淡渐变之法皴擦积累而成,上白下黑堆积成山,树丛墨法用近浓远淡之法遍遍写成。“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通过黑白互衬,使得墨色浓淡变化丰富,层次明显;在他的作品《清凉环翠图》中,全图描绘的是层峦叠嶂,纵横丘壑,画面气氛肃穆,墨色浓重苍润。他用干笔作墨骨,在层层皴染,使得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画面呈现一种湿润厚重之感,同时也具有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后期的力作《摄山栖霞图》尤以“积墨”见长,用笔落墨沉郁深厚,浓密润泽。画中层层积染的林木、峰峦,莽莽苍苍,浑沉郁勃,一种清秀隽永的静穆之气韵涵于墨韵之间,隐隐投射出阵阵寒荒清寂之气;令人不由一悚,神清气爽。
   龚贤的绘画从简到繁,从白到黑,经历三十余年的人生艰苦跋涉,到五十多岁才确立了与时流不同的“黑龚”画风。他一生漂泊、清苦,只能寄情于山水,投笔墨于丘壑,这是他最好的心灵慰籍。因此,龚贤的画是他孤独寂寥心情的真实写照,龚贤的笔墨表现愤懑外发的真情流露,这是他高尚品格的表现。龚贤的一生走的艰难倔犟,生活如此,在艺术上亦是孤独沉寂中苦苦追求浑厚苍润的境界,方才造就了一位“开辟大文章”的一代宗师。
  
   (作者简介:李 武(1978-),陕西安康人,现为汉滨区关庙镇将军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对我国个人住房贷款面临的风险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这对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涉及到的重要政治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有
当下,网络文化以铺天盖地,不可遏止之势全方位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处于新媒体时代的我们,如果没有敏锐的视觉去了解网络文化,那么我们必然会陷入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的尴尬境地。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果不高度关注网络热点文化,就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会被学生看作时代的“局外人”而被“OUT”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让网络热点文化与语文教学联姻,已成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了。  笔者在这里论述的网络热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议题备受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制于诸多因素,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状况仍不容乐观。本文从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实情出发,从多角度全方位客观地分析独立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工程领域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手工记录与勘查所带来的弊端,同时能够对整个建筑的过程
摘 要:由于小学数学新课标改革的核心是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通过教与学的研究,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论依据;教学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灌入式教学和死记硬背,以学业成绩的高低代替了学生能力的高低,教学中反复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及
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是当今各门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再加上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形象鲜明、生动活泼
摘要:本文以举例的方式围绕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式及策略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其在提高学生高考数学成绩,为学生高层次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高考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解题策略  一、三角函数类应用题解决策略分析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对于专业型的人才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而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为主的专业人才成为采矿工程专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这种背
看过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后,笔者发现这是一档励志节目!参加节目的都是某个时期在歌坛当红的大咖级歌星,但是在这里,他们要经历排位赛、踢馆赛、突围赛等各种各样的考验,每场比赛都要调整自己的战略,从服装、舞蹈、编曲、到乐器配合、再到帮唱明星的邀请,都要绞尽脑汁精细安排,而且可能成绩不理想!想想我们高三备考,何尝不是这样?月考、区统考、市调研考、X校联考、一模、二模,每一次考试都会让老师和学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