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致美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engqi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岁月璀璨的往昔,底蕴深厚的过去,孕育着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城市精神。南京市艺术小学隶属于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全国首创的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与舞台表演于一体的小学。学校以“和谐教育,艺术修身,为每一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素质基础”为办学理念,铸炼出了“博学、问思、致美”的艺术小学精神,艺术致美教育思想深入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是一所真正的素质教育学校。在这里,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明,渗透于每一个师生的心田;在这里,朗朗的读书声弥漫着书香气息,滋润着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言传身教,薪火相传,浸润着每一个灵魂……
  60年风雨,岁月更迭,拼搏与奋斗并存;一甲子光阴,故事不绝,荆棘与鲜花同在。南京市艺术小学(以下简称“小红花”)以“和谐教育,艺术修身,为每一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素质基础”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学、问思、致美”的校训,积极打造学校的艺术特色,结合舞台表演、出访交流等独立设计开发艺术课程,极力打造文化生长点,旨在服务社会,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学校不仅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如艺术技能、审美能力等,还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交流合作等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以艺启智,以艺辅德,以艺健体,以艺育人”的原则,学校科学地设置课程,让学生们在艺术教育中感知美、欣赏美、发现美。学校逐步探索出“专业引领,强化基础,实践琢练,交流推广”的艺术教育的新路。艺术教育让学生怡情养性,追求内心的丰富和谐,进而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
  一、藝术学习让每个孩子感知美
  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那都是自然伟力所致,人在大自然面前,一切得失都是顺应。因此自然之美不只以人的视角来展现,它本来就存在天地之间。它只是它,美之所谓美是由于它从没有刻意地追求过美。那么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欣赏同样事物,每个人可以发现不同的美,同一幅蒙娜丽莎的画,有人看到哀伤,有人看到快乐。一块精巧的蛋糕是美,一张迷人的照片是美,一首动听的歌曲是美,一段热情奔放的舞蹈是美,一曲凄凉哀婉的乐曲是美……因此,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
  “小红花”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中华民族的传统,一直追求着美,因此“致美”是每一个“小红花”人的追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着美的规律去创作艺术作品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每一个舞姿、每一首曲子都包含着师生们对美的理解。外在的美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学校注重通过外在美来唤醒师生们的内在美。“小红花”通过对每一个学生实施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感知美。在南京,乃至全国,“小红花”的艺术教育独树一帜,走在全国前列。学校面向全体,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游离于艺术学习之外,只要是“小红花”的学生都必须学一门艺术专长,目的是让艺术之美熏陶每一个学生的灵魂,让每一个学生感知到艺术美。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潜在能力进行不同专业的培训,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潜能定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学校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艺术修养,全方位地进行艺术培训,如舞蹈专业的学生必须上好音乐、欣赏、美术等课,声乐专业的学生必须上好形体、合唱、乐理等课,器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的器乐之外,还需学习打击乐、钢琴、乐理、形体等。学校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让学生们在各类艺术学习中感知美的存在,从而喜欢艺术学习。
  二、艺术传统使每个孩子感受美
  从1957年“小红花”创办以来,学校在追寻中华民族艺术中走过了风雨60年。最初的“小红花”虽然没有校区,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艺术培训,却为学校的艺术传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1980年开始,南京市政府正式把各区的“小红花”合并起来,设立为南京市艺术小学,在当时,这是全国首创。南京市艺术小学把文化教育、艺术教育、舞台实践结合于一体,使得传统艺术得到保持和发展,自此,“小红花”从南京开始走向世界,形成了现在独特的艺术氛围。
  挖掘“小红花”的历史与传统,“致美”作为学校文化的生长点,在这个方面做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创新。“致美”文化给每一个生命个体成长提供最佳的方式,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学校教育中都能很好地去完成艺术兴趣的培养与熏陶,使其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让其掌握自我艺术发展与追求的内驱力,从艺术本身感受到美的真谛,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致美”文化核心内容就是建立以艺术为特点的校本课程。学校的剧场、教室、会议室的环境布局,都凸显艺术氛围,烘托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们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如学校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编创各类节目,让学生们在艺术熏陶中感受美。学校在工作中提出“强调致美,注重激励,着力发展”的原则,开发以“致美”为主题的校本特色课程,形成了“舞蹈基础训练”“声乐基础训练”等课程体系,编写了《小红花》《童言唱心声》《童心飞翔》等学生作品集,印制了《成语故事选》《南京小红花》《走向辉煌、梦想未来》等校本读物,创作了《心中的梦》《幸福的小花伞》《加油,加油》等歌舞节目,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用语征集、故事大家说、歌儿齐声唱、舞蹈一起跳等系列活动。在讲、唱、跳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小红花”的发展轨迹,生动而真切地感受到“致美”的真正内涵,以身为“小红花”人感到自豪,从而提升了师生爱校爱国之情。
  三、艺术桥梁让每个孩子懂得美
  “小红花”基于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进行创作与编排,每年推出大量的原创新节目,丰富中国少儿文艺市场,并把中国的民族艺术精髓带向全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   “小红花”在江苏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可谓一枝独秀。1978年7月,学校组织学生首次远赴罗马尼亚演出,这次活动打开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少年儿童为代表走向世界的大门,开启了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新篇章。自此“小红花”学生代表出访60多次,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学生们用稚嫩的童心播撒着中国的传统文化。2015年4月,为庆祝中国与纳米比亚建交25周年,中国文化部、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和南京市政府在纳米比亚国家剧院联合主办“南京之夜”文艺晚会,“小红花”的师生为中纳两国观众献上了精彩演出。2015年6月,“小红花”成功接受了对来自刚果布、纳米比亚、赞比亚的艺术家及艺术教育家的舞蹈与声乐培训工作,这是中国文化部首次将外国舞蹈、声乐专家的培训工作交给学校。在培训中,艺术把四国的艺术家们融为了一体,真正演绎出了中非人民的真挚友谊。
  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中,学生们化身为友好文化使者,在出访交流中传播艺术、传播文化、传播美,同时,他们也在在交流中开阔了视野,体会到艺术致美的真正意义。
  四、艺术教育让每个孩子发现美
  美是保存在每个人大脑中的客观判断标准,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认识,因此审美可以被不断发掘。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藝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小红花”在艺术教育中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寓德育于轻松活泼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学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美育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让学生获得各种道德情感的认知和积累,自觉地加强自我人格的塑造,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而,“小红花”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开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歌声,这就是凝结声乐教育与美育之间的无穷魅力所在。唱歌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和精神面貌。声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小红花”在声乐教学中非常注重美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例如,发声训练需让学生先通过感知人体器官,指出共鸣体,再由教师传授正确的发声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感受科学发声方法的美感,最终得到审美教育。
  作为舞蹈的最初学习者,“小红花”尤其重视美育功能。“小红花”的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肢体去发现美。安静的舞蹈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安抚人们的内心;狂野的舞蹈能够带动人们的情绪,鼓动人们的兴趣;欢快的舞蹈能够激起人们快乐的心情,荡涤人们忧伤的灵魂。基于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情境教学的方式,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们发现美,体会每一个舞蹈动作所包含的形象美感,使每一个学生熟悉舞蹈的节奏感,掌握音乐以及舞蹈动作带给人的动感,从而增加舞蹈的形象美。
  笔者认为,最能打动人的艺术首推音乐了。音乐之美,美在它的旋律。因此要完成一支曲子的演奏,就必须提升学生们的听觉,有了好的听觉才能感受乐器美的韵律。“小红花”的教学器乐是以中国民乐为主体,每一种乐器都有它的历史、它的曲谱、它的优秀弹奏者,学生们在对此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演奏手中的乐器,更有一种融合感。
  几十年来,“小红花”创作了许多儿童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如舞蹈《年年有鱼》《彩蝶飞舞》《百子嬉春》,表演唱《小小书画家》《大书包》《为自己找个理由》,童声独唱、胡琴演奏、古筝独奏、民乐合奏、打击乐《鼓趣》等几十个原创节目,这些节目均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
  作为南京市文化名片的“小红花”,在创作上始终保持自己的传统优势,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积极创作一批少儿喜爱的文艺作品,引领社会新风尚,把美育、德育深深注入儿童艺术作品中。2017年,在第十五届南京文化艺术节上,“小红花”推出的《茉莉芬芳》音乐专场,所有的节目都是新创作品,由教师们自己作词作曲。表演唱《幸福的小花伞》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感恩,学会尊敬;尾声《心中的梦》是学生们对习总书记“中国梦”的诠释。“小红花”让学生的梦想与追求绽放于舞台。
  “致美”文化理念已经深入至每一个“小红花”人的心中,深入到学校的每一层楼、每一间教室,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慧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艺术潜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在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艺术教育与美育、德育的高度统一,真正到达“致美”的境界。
  (作者单位:南京市艺术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理念阐述】  当前的科学课,“建立”类型的课比较多,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孩子建立科学概念、建立科学信念、建立科学情感、建立科学技能等等。孩子们也沉浸在科学老师为他们而建立的一个个“科学世界”里,并且从不怀疑。因为,倘若在孩子幼稚的认知里面,稍一萌发怀疑的幼苗,老师便会用一个事实来让孩子“眼见为实”,于是,孩子们便确信无疑。笔者发现,当下的科学老师真是太厉害了,厉害到他们想在孩子头脑中植入一条
【摘要】吴江教育人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使命担当,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他们从“更高质量”“创新”“绿色生态”等方面,准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的本质内涵;从教育发展协调均衡、教育质量高位、教育活力充溢、教育生态健康、教育保障有力等方面描绘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蓝图。在此基础上,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创造出吴江教育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教育创新;教育发展  
【摘 要】从无到有为“生”,从小到大为“长”。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突破过多的禁锢,从组织生命的低阶走向高阶,从结构力、空间领导力、建设力、生长力、牵引力五个方面平衡学校的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育人模式和目标绩效,重构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技术、人与资源、人与学习场景之间的关系,实现现代学校治理的创新转变。  【关键词】教育即生长;核心素养;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必要环节。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以“情意”为教育意蕴,提炼学校精神,通过建设情景交融的校园环境、通情达理的情意德育、合情合理的情意管理和情智交融的学校课程,从而创建情意学校文化。  【关键词】情意德育;情意管理;情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2-0038-03  【作者
一、学校简史  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7年2月的南京市兰家庄国民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定为南京市重点学校,之后多次更名,1970年9月正式定名为“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1978年5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市、区重点学校,后又被确定为市、区实验小学。198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学校两次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以来,学校已
【关键词】英语教学;绘本;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9-0058-05  【设计理念】  1.找准绘本图文的关键,引导观察想象。绘本之所以受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它不仅以文字,更以图片来讲故事。绘本有精美的画面、明丽的色彩,这本身就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图片所营造的意境,则可以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关
办一所怎样的未来学校  【主持人语】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未来复杂的社会系统中,教育会发生怎样的变革?未来学校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校舍建设得像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一样,教室里装备先进,公共设施智能化。学生没有固定的上下学时间,没有固定的教室。这就是未来学校吗?  教师成为探究型学习者,带领世界各地的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学习,可以通过在线视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也可以通过全息投影为成千上万的学生
【摘 要】2019年,统编语文教材第九册首次推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单元,标志着“速读”真正意义上进入了课堂教学视野。速读是从文字符号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的读书方法,是一种调动人的视觉和大脑潜力的阅读方式。速读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读得快、读得准、读得懂三个方面。指导儿童速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从阅读方式入手,保持“快”;从阅读结构入手,把握“准”;从阅读内容入手,力求“懂”。   【关键词】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支架式;阅读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129-03  小学英语支架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英语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着眼点,不断提出挑战性任务,同时适时提供多模态的阅读支架,进而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教学方式。英语支架式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即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
【摘 要】统整作为课程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引领着师生不断经历课程的再创造、教学的再改革、实践的再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通过统整内容与方式加强个体与群体的关联,不断丰富学习体验,持续优化认知结构,完成从外在内容结构的认知到内在认知结构的建构,从而实现经验的增长与思想的生长。  【关键词】统整;经验;结构;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