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八国达成探月合作意向等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与八国达成探月合作意向
  7月20日~23日,美国航宇局(NASA)主办了一次有9个国家的航天局参加的会议,讨论了月球科学探测今后要采取的步骤。参加会议的9个国家分别是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与会人员讨论了在称为“国际月球网”(ILN)的一项国际计划上开展合作的问题。该项目旨在把6个~8个固定或移动式科研站部署到月面上,取代阿波罗计划时期留下的设备,形成第二代无人科学网络,对月面和月球内部进行研究。NASA准备在2013年~2014年把头两个ILN着陆器送上月面。这两个着陆器目前正在“月球先驱机器人探测计划”下由NASA的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进行研制。ILN项目由NASA科学任务署提供支持。
  作为在项目规划方面的第一步,考虑参与ILN项目的各航天局代表就一份意向书达成了一致。这些航天局在意向书中表达了对参与一系列国际探月任务的各种选项进行研究的意向,目标是要形成一个能让全球各地科学家受益的探测任务网络。意向书并未把ILN的方案完全确定下来,给近期和远期演变和实施留下了空间。各国参与具体的ILN项目活动将需要签订相应的国际协议。除上述9国外,其他国家在计划和经费上做好了准备后,今后也可以加入到该项目中。参与ILN项目的方式可以是提供着陆器、轨道器、仪器或其他重要基础设施,比如地面段设备或在月球上安全过夜所需的电源。
  据分析,这项合作将使NASA能和其他8国一起分担相关费用,减轻其资金压力。而对于印度、德国和韩国等航天“发展中国家”来说,合作使它们有了发挥作用的机会。(江山)
  
  美华裔科学家开发月球导航技术
  俄亥俄州立大学华裔科学家李荣兴及其团队曾为目前正在火星表面开展探测的“勇气号”和“机遇号”漫游车开发了导航软件。目前他正在领导一项新的工作,即帮助登月人员在月球上导航。
  美国航宇局(NASA)已确定要在2020年派航天员重返月球。届时,航天员将无法使用GPS来找路,因为那里没有卫星来发送GPS信号。所以,NASA已拨给李教授120万美元的经费,要求他在今后3年里开发出一种使用起来与GPS很像的导航系统。该系统将依靠由月球信标机、立体相机和轨道成像遥感器等传感器提供的信号。(阳光)
  
  铱公司选定两家公司投标下一代星座
  铱卫星公司近日已选定洛马公司和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参与其下一代卫星星座“下一代铱”的最终阶段招标。这两家公司已提出了初步的创新型星座设计方案。最终招标阶段将用时约9个月,预计将在明年年中选定一家主承包商来开展“下一代铱”系统的全面研制。铱公司现有超过28.5万家用户,是发展最快的移动卫星业务服务商。借助“下一代铱”系统,该公司将继续推进现有的业务,同时打入新的市场。系统中的卫星具有配备多种辅助有效载荷的潜力,从而将扩展网络的能力范围,同时为遥感及指挥控制等应用提供新的平台。(阳光)
  
  欧空局拟在2020年推出载人飞船
  欧空局已提出称为“先进返回飞行器”(ARV)的一个项目,准备耗资3亿欧元(4.75亿美元)、用3年时间来完成。该项目将提交给今年11月召开的欧空局部长会议,可能成为准备在2020年研制出的一种载人飞船的基础。ARV拟由欧空局重20吨的一次性货运飞船“自动转移飞行器”(ATV)演变而来,将使用阿里安5火箭发射。首艘ATV飞船已在今年4月对接到国际空间站上。货运型ARV的重量比阿里安5火箭的低轨运载能力轻大约5吨,未来可加装发射逃逸塔。它准备在2015年投入使用,可把多达1.5吨的货物送回地面。使用ARV的前提是国际空间站的运行时间将延长到2016年以后,而国际空间站项目各合作伙伴在近日的一份联合声明中已表达了这种意向。
  ARV的返回舱将取代ATV的货运舱段,推进舱保持不变。返回舱将利用欧空局1998年发射的“大气再入验证器”(ARD)所试验的技术。由于ARV的飞行任务将充当载人型系统的试飞任务,欧空局希望ARV与阿里安5即将进行的改进工作也能协同起来。由于从库鲁发射的阿里安5火箭会让下降舱飞过西欧和中欧,ARV项目也将考虑各种终止飞行模式。(阳光)
  
  “凤凰”探测器延寿
  7月31日,美国航宇局火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迈耶称,该局正在把“凤凰”火星探测器的探测任务延长到9月底,并认为到目前为止此次任务“非常成功”。按原定计划,本次探测的主任务持续时间为3个月,到8月底结束。
  “凤凰”于5月25日在火星北极附近着陆,随后便开始在火星表面上开挖沟槽,从而发现了一种白色物质。科学家们6月份证实,这种白色物质是冰。7月30日科学家们利用星上分析仪器又在由机械臂送来的土壤样品中发现了水,而这是分析仪器首次直接接触到火星上的水。(江山)
  
  “欧洲通信卫星”W5损失4路转发器
  6月16日和17日,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欧洲通信卫星”W5卫星的部分电力分系统出现技术故障。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已联合卫星制造商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对卫星性能进行了技术调查。7月11日该公司发布消息称,调查发现,虽然卫星的电力性能目前已稳定下来,但因故障而被关掉的4路转发器已无法恢复使用。这样,该卫星目前的容量是20路Ku波段转发器。(阳光)
  
  “白衣骑士二号”亮相
  7月28日,英国富豪理查德·布兰森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向公众展示了将用于把游客送到太空边缘的“白衣骑士二号”飞机。“白衣骑士二号”翼展达4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复合材料飞机。这种双机身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将超过15240米,每天可进行4次飞行,由比例复合材料公司设计建造。参加展示仪式的有媒体和包括阿波罗11号航天员奥尔德林在内的嘉宾。作为维珍银河公司太空旅游计划的一部分,该飞机将作为“太空船二号”飞船的载机(母船),“太空船二号”将在到达高空后离开载机,把两名机组人员和6名乘客送入太空。这种高空飞机还用布兰森母亲的名字被命名为“伊夫”(Eve)。同时,“Eve”也有“前夕”之意,体现了维珍银河公司在太空旅游事业上的开拓探索精神。它的首批飞行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2009年将携载“太空船二号”首航。维珍银河公司希望能在2010年把首批付费游客送到高约110千米的亚轨道空间。该公司曾表示已有200多人签约要参加首批飞行,费用是每人20万美元。(江山)
  
  “火星快车”拍到最清晰的火卫一图像
  7月23日,欧空局“火星快车”探测器以3千米/秒的速度从相距仅93千米处飞过火卫一。在从7月12日起的3周里,该探测器要5次近距离飞过这颗火星的卫星,其中7月23日是飞越距离最近的一次。在已进行的3次飞越中,探测器已利用所带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拍摄到了迄今最详尽的一些火卫一盘面图像,而且是三维图像。这些图像让研究火卫一的科学家如获至宝,目前仍在处理之中。最清晰的图像像元分辨率达3.7米。火卫一被科学家们称为“小型不规划天体”,也是太阳系中反光最少的天体之一,尺寸为27千米×22千米×19千米。据分析,它可能是一颗被火星俘获的小行星,也可能是形成大行星的物质的残留物。(阳光)
  
  “猎鹰”1第三次折翼
  8月2日,美国加州私营航天公司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1火箭在太平洋中部夸贾林环礁奥麦利克岛上的美国陆军里根试验场进行发射时失败。火箭在起飞后约2分20秒时未能按计划实现级间分离。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对火箭未能实现入轨感到失望,但言称将永不放弃。
  “猎鹰”1此次发射携带了3颗小卫星,分别是太空开发公司为美国国防部作战快速反应航天办公室建造的“开路者”以及美国航宇局的“纳帆”D和“制药星风险评定”(PRESat),另外还利用上面级上的空间携带了太空服务有限公司的“天堂”07天葬有效载荷。马来西亚航天技术私人有限公司的“搭乘适配器”试验装置也参与了飞行。
  这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第三次发射“猎鹰”1火箭,也是该型火箭第三次折翅。2006年3月的首次飞行因起飞后数秒就出现燃料泄漏和发动机着火而失败,原因是有螺母被腐蚀。2007年3月的第二次发射虽然进入了太空(289千米),速度也接近于入轨所需速度,但却出现了液氧贮箱推进剂晃动问题,使第二级火箭出现滚动,导致发动机过早关机,结果功亏一篑。
  “猎鹰”1两级火箭采用液氧/煤油燃料,高约21米多,直径1.7米,第一级可重复使用,分三种型号,即前两次发射用的研制型、从此次发射开始使用的基本型和拟在2010年投入使用的加强型。基本型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420千克,发射价格790万美元。加强型(“猎鹰”1e)第一级采用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低轨运载能力为1010千克,发射价格910万美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称,“猎鹰”1是世界上单次飞行价格最低的已投产火箭。(阳光)
  
  埃及准备购买海拉姆系统
  埃及正就大量购买海拉姆系统与雷锡恩公司进行最终协商。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曾在2006年授予雷锡恩公司一份合同,为埃及的新型大使3级导弹快艇项目订购3套RAM Mk49 Mod3发射装置,该导弹艇预计将于2010年~2012年服役。然而,尽管研制工作正在美国VT 霍尔顿(Halter)海事船厂进行,但是至今还没有订单。
  海拉姆综合了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和早期的RAM系统,它和密集阵有着相同的防御覆盖区和作战能力,但是海拉姆用11联装的发射箱取代了20毫米火炮,并采用与密集阵1B系统相同的控制面板和控制台。合同工作有望在2008年年底之前完成。(雨丝)
  
  印度阿卡什导弹进入生产阶段
  印度自行研制的地对空阿卡什导弹已进入了生产阶段。阿卡什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设计并研制,导弹长5.6米,发射质量700千克,能携带60千克的弹头,其雷达能够自主跟踪64个目标,最多可同时导引12枚导弹。
  阿卡什导弹将替代印度老化的俄制防空系统。在2007年,印度空军批准阿卡什导弹入役。在2009年前,2套阿卡什导弹系统有望入役印度空军。(雨丝)
  
  芬兰将购买300枚AIM-120C-7导弹
  据防务新闻网站7月11日报道,今年7月9日,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向国会通告了一项军售计划,即向芬兰出售300枚AIM-120C-7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及相关设备和服务保障,总价值高达4.35亿美元。芬兰计划把这些导弹装备在现役的F/A-18C/D上。芬兰一旦获得这些导弹,将大大增加其防御作战能力。(雨丝)
其他文献
海尔法系统获得海尔法II导弹合同  洛克希德·马丁与波音组建的海尔法系统公司接收了一份价值3.567亿美元的固定价格合同,旨在生产海尔法II高能反坦克导弹。预计完成时间为2011年10月31日。   装有聚能装药战斗部的海尔法II导弹在聚能破甲能力基础上增加了爆轰破片,可摧毁装甲车辆、侵入建筑物内部或其他目标。(雨丝)    洛·马公司完成MKV-L部分推进系统的试验  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网站8
期刊
三十年来我们与改革开放风雨同行。  三十年来我们与航天事业比翼齐飞。  三十年来我们用信念铸就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忠贞誓言。  ……  1977年9月,原国防科委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会议,审定某型号导弹飞行方案,测量总体单位提出,靠2套干扰仪难以满足导弹任务的测量需求。为此国防科委决定研制157高精度多站测量系统,并初步决定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以157连续波多站测量系统为主的第2雷达测量
期刊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是一项发动中小学生参加的科学创意体验活动,旨在通过参与性强的科学互动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奇思妙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活动每年举办一次,2008年活动的主题为“探索月球,创意无限”。  一、主办单位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同主办。  2008年活动的协办单位为中国宇航学会。  二、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 
期刊
中国数字科技馆青少年创意馆诚邀您一起    在浩瀚的宇宙中,除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外,月亮这颗神秘的星球,是离我们最近的“邻居”,几十亿年来它形影不离地伴随着地球转动,是地球唯一的伴侣。进入21世纪,“嫦娥奔月”对我们来说将不再只是美丽的幻想,建造月球基地也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2008年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以“探索月球,创意无限”为主题,旨在通过参与性强的科学互动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奇思妙
期刊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现代社会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吞噬着人类的健康,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始终不渝支撑我们的生命之水,竟然会有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一天。  从干旱到洪水,从红潮到咸潮……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人类一次又一次地敲响警钟。  现实生活中,水污染已经成为我们难以避免的潜在威胁,因为水污染造成的疾病和伤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存。我们在媒体上看到因为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生态恶化
期刊
机动装置      29.什么是机动装置?航天员太空行走为什么要使用机动装置?  航天员如果想在太空移动身体,不能用脚,只能用手握住一个一个扶手向前移动,或者使用特制的身体移动工具。这种移动工具的正式名称是机动装置。所谓机动装置,其实是推动装置,就是使用喷嘴喷出高压气体,推动航天员的身体朝一定方向移动。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能很好地移动身体,完成各种操作和任务,美国和苏联曾先后研制出多种型号的
期刊
“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天空敲粉碎,漫天星斗落人间。”明代诗人杨升庵路过西昌时留下的这首诗,引起了“希望号”奥运星搭载方案专家评审组的共鸣,只不过让专家们惊讶的不是杨升庵眼中的“火把节”,而是一张张稚嫩脸上绽放的希望与梦想。    8月21日~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中小学师生和学生家长,怀揣着各自的航天梦想,来到西昌这座美丽的月亮城,参加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次为中国青少年
期刊
神七伴飞小卫星获取千余幅飞船多角度清晰图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负责人10月5日公布,神舟七号飞船伴飞小卫星顺利完成前期空间观测任务,共下传1000多幅飞船多角度图像,均清晰完整。  9月27日19时24分许,航天员出舱活动结束后,伴飞小卫星由航天员手控指令释放,释放机构将其推出进入既定轨道,开始第一阶段定向观测任务。伴飞小卫星上的宽视场相机每3秒钟获得一幅飞船静态图像,经高效压缩后
期刊
7月22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六院正式挂牌成立。这个新的航天液体动力技术研究院,给航天动力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近日,记者就航天液体动力重组的有关问题,采访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航天液体动力重组领导小组组长雷凡培。    液体动力需要“国家队”    航天发展,动力先行。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发展先进的航天动力技术。伴随着航天事业50多年的发展,集团公司
期刊
SysFla GmbH公司展出新型LFKNG导弹  据简氏导弹与火箭7月7日报道,SysFla GmbH公司重新设计了其计划研制的LFKNG地空导弹,并在今年柏林航展和巴黎航展上分别进行了展示。LFKNG导弹是德国SysFla未来地基防空系统的组成部分。  最新设计的LFKNG导弹弹长与先前宣布的1.78米一致,弹体前部的直径为94毫米,火箭发动机的直径为110毫米,而最初设计的弹径为94毫米。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