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100问(五)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动装置
  
  


  29.什么是机动装置?航天员太空行走为什么要使用机动装置?
  航天员如果想在太空移动身体,不能用脚,只能用手握住一个一个扶手向前移动,或者使用特制的身体移动工具。这种移动工具的正式名称是机动装置。所谓机动装置,其实是推动装置,就是使用喷嘴喷出高压气体,推动航天员的身体朝一定方向移动。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能很好地移动身体,完成各种操作和任务,美国和苏联曾先后研制出多种型号的机动装置。
  
  


  30.美国双子星座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曾使用过什么机动装置?这些机动装置各有何特点?
  双子星座航天员的机动装置称为手提式机动喷射器,这种机动装置又分为几种型号:自足式手提机动喷射器、背包式机动喷射器、脐带式机动喷射器和美国空军研制的航天员机动装置。
  自足式手提机动喷射器是由双子星座4号航天员怀特试用,重3.4千克,里面装有0.31千克的高压氧气作为推进剂,能产生每秒18.1千克的推力,推进速度是每秒1.82米。该装置有3个喷管,两个喷管对着后方,一个喷管对着前方。开动对着后方的两个喷管,即可推着航天员向前移动,开动对着前方的一个喷管,即可停止移动。这种机动装置有一个缺点,就是装置必须紧靠航天员身体的质心,才能准确控制移动方向。但由于航天员身穿航天服,头上又戴着头盔,很难确定身体质心的位置,因此航天员一般只能凭经验行事。一旦遇到维修卫星这种要求精确定位的作业,航天员就可能由于身体定位不精确而不能完成维修任务。
  背包式机动喷射器原计划由双子星座8号航天员试用,该装置的推进剂由氧气改为氟利昂-14,以35兆帕的压力储存在7200立方厘米的容器中,由于高压容器是背在航天员的背上,因此称为背包式机动喷射器。该装置能产生每秒272.16千克的推力,显然比使用高压氧气的效率要高很多。由于双子星座8号飞行中出现故障而提前返回,因此这套装置未能在飞行中试用。
  脐带式机动喷射器原计划由双子星座10号和11号航天员试用,这套装置使用氮气作为推进剂,储存在两个11150.6立方厘米的容器内,而这两个容器又是存放在飞船的接合段内,因此用一根长17.4米的脐带式软管与机动喷射器相接。在脐带式软管内除了氮气管外,还有一根氧气管,不过这根氧气管是与航天员的服装相接。由于双子星座11号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遇到麻烦,因此取消了对脐带式机动喷射器的试用。
  美国空军的航天员机动装置最初由美国空军研制和发展,后来转给美国航宇局。从性能上说,这套装置比以前所有的机动装置都要先进,因为它完全独立于载人飞船,让航天员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太空活动。该装置重75.29千克,体积81.2×55.8×48.2厘米,由6个分系统组成:①推力,由10.88千克的过氧化氢产生每秒1361~1588千克的推力;②飞行控制系统,可手控也可自控,能让航天员在3个轴上运动,也能让航天员保持稳定状态;③供氧,一个重3.31千克的氧气瓶,压力为52兆帕,既能向服装供氧,又能通过热交换器提供温度控制;④电力供应,由两个银-锌电池供电,电压一个为28.5伏,另一个为16.5伏;⑤警报器,如果某些重要参数超出规定的范围,可对航天员提出警报,如氧压、温度、过氧化氢压力和燃料压力等,有声音和灯光两种警报方式;⑥通信,包括遥测和通话,后者保证舱外航天员与飞船内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中心的通话联系。
  这套装置原计划由双子星座9号和12号航天员试用,后来双子星座12号的试用因计划变更而被撤消,双子星座9号航天员又因为出舱后头盔面窗产生大量雾汽,出现视觉障碍,因而装置的试用也被取消。由于这套装置是放在飞船后边的接合段上,因此在再入大气过程中与接合段一起被烧毁。
  
  


  31.苏联的航天员机动装置是如何工作的?是否进行过试验或实际使用过?
  苏联为上升号飞船和礼炮号空间站也研制过机动装置,这种装置称为航天员机动装置。苏联的航天员机动装置是跟舱外航天服一起设计和研制的,其外形呈马蹄形,围绕在航天员的腰部。机动装置上有向前和向后两个推进器,推进器上装有42个固体燃料的微型火箭发动机,保证航天员向前和向后移动。另外还有14个空气推进器,是为了让航天员能做6个自由度的转动。该装置重90千克,航天员的机动速度是每秒32米。这套装置虽然经过地面和空中试验,但一直没有在太空实际使用过。后来由于苏联发展出海鹰型舱外航天服,取代原来的航天服,因而这套机动装置的研制工作即被停止。
  
  


  32.什么是M509?什么是喷气鞋?这两种机动装置各有何特点?
  M509和喷气鞋是美国航宇局为天空实验室航天员研制的两种机动装置。
  M509原来是为美国的“阿波罗应用计划”研制的,后来这项计划被撤消,M509才转到天空实验室计划中。M509机动装置重115.66千克,外形像一个长方形的背包,长105.41厘米,宽68.58厘米,厚38.83厘米,背包内装有高压氮气瓶,在背包周围装有14个喷嘴,分别指向上下、前后、左右。通过控制器打开喷嘴后,航天员不仅可以作上下、前后、左右移动,而且还能进行滚翻和旋转运动。这种装置的最大优点是能准确进行身体定位,能让身体保持任何姿势。不过该装置仅在天空实验室的舱内进行过试验,还没有在太空正式使用过。
  喷气鞋又称为脚控机动器,主要特点是靠脚来控制和移动身体,将航天员的手解放出来。这套机动装置外形像一辆自行车,有车座、背包和控制器。背包内装有高压氮气,每只鞋上装有4个喷射器,能让航天员做3个轴的运动。这套机动装置曾在天空实验室上进行过试验。
  
  


  33.什么是“简易出舱活动救生辅助装置”?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航宇局为航天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动装置,称为SAFER,即“简易出舱活动救生辅助装置”的英文缩写,准备在国际空间站上使用。这种装置主要是作救生用。因为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要进行大量的太空行走,特别是要安装许多大型结构件,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虽然都有安全带,防止航天员远离国际空间站。但万一安全带断裂,航天员就永远不能返回国际空间站,成为“遗弃”在太空的一颗“人体卫星”。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航宇局研制了这种装置。
  这种装置的体积比载人机动装置小,高35.6厘米、宽66厘米、厚25厘米,重37.6千克。该装置也是使用高压氮气,安装有24个喷嘴。不过它的高压氮气瓶仅装有1.4千克的氮气,推动航天员移动的速度为每秒钟3米,使用时间也不如载人机动装置长。该装置也是放置在生命保障系统背包上。通过安放在航天服胸前的控制器,航天员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和前进。该装置也有自动姿态控制功能,将航天员的身体自动保持在一定的位置。
  
  


  34.苏联是否也有载人机动装置?
  苏联航天员在和平号空间站上也有载人机动装置,这种载人机动装置称为UPMK,1990年俄罗斯航天员太空行走时曾经使用过,存放在量子-2号舱内,因为只有通过该舱直径为1米的舱门才能出舱。该装置自重218千克,载人后重400千克,机动速度每秒钟30米。在有安全带联结的情况下,机动范围为60米,没有安全带时为100米。
  
  


  35.航天员在月面上活动使用什么机动装置?
  航天员在月面上活动与在空旷的太空中活动完全不同,他们所用的机动装置也不同,在月面上和在火星表面上航天员使用的是“机动车”。美国和苏联曾经为航天员研制出多种准备在月面上使用的“机动车”,如月球摩托车、月面飞行平台、双人月面飞行器和单人太空行走服务车等。不过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处于试验阶段,并没有在月球上真正使用过。真正在月球上使用过的是后来研制成功的“舱式小推车”和“月行车”。
  舱式小推车是月行车的前身,仅在阿波罗14号使用过,后来被月行车取代,因此从阿波罗15号至17号均是使用月行车。舱式小推车实际上就是一辆两轮小推车,自身很轻,仅重13.6千克,但能载重163.29千克的月球标本。这种小车其实不是小推车而是小拉车,由航天员用手拉,但由于航天员穿着加压的月球服,行动不便,因此拉起这种车来非常吃力。
其他文献
经过2天的在轨运行测试,“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卫星有效载荷状态良好,9月8日17时,两颗卫星的CCD相机已经成功传回首幅遥感图像,处理后遥感图像清晰,随后开展的A、B星首次环境应用实验也获得成功。   9月8日,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卫星在第29圈、第30圈、第31圈三次成像,相继下传了长江口、台湾、青海地区、新疆喀什地区三个条带共54幅CCD影像数据。环境保护部环境卫星
期刊
9月6日上午12点16分,当长二丙SMA火箭上面级最终完成B星释放动作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星座总工程师郭宝柱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连声叫好,这位60多岁的专家此时高兴得像个孩子。  郭宝柱在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挥大厅告诉记者,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星座正式开始组建,我国专业化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天基系统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针对我国地理环境
期刊
印度成功试射毒蛇短程面对面导弹  8月5至8月6日,印度成功地在拉贾斯坦邦西部博克兰靶场向固定目标与移动目标发射了本土研发的毒蛇导弹。  该导弹配有反坦克双向式弹头,射程4千米。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称,试验中2个目标皆被击中,证明了该导弹的能力。  毒蛇导弹是两级段固体推进导弹。导弹从专用的毒蛇导弹运输车上发射。每个运输车上装备有12枚导弹,其中8枚处于准备发射模式。毒蛇导弹具有顶部攻击和前部攻
期刊
马通信卫星发射场“受伤”  8月初,轨道科学公司为马来西亚MEASAT卫星系统私人有限公司建造的“马来西亚东亚卫星”3a通信卫星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进行射前操作时不慎被发射服务商的一台桥式吊车撞坏。目前轨道科学公司正在帮助MEASAT公司重新规划卫星的发射安排,争取尽快安排发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评估卫星受损情况,以便决定下一步措施。卫星有可能需运回轨道科学公司的卫星建造设施进行修理和重新测试
期刊
未来10年运载市场价值480亿美元  预测国际公司在其最近完成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市场》预测报告中说,今后10年,全球运载火箭供应商共将生产636枚一次性运载火箭,价值480亿美元。所生产的火箭将既包括欧洲的“维加”等小型火箭,也包括美国的“渐进一次性运载器”等重型火箭。报告称,政府仍是运载工业的最主要用户,占2007年全球总发射次数的66%。这一趋势今后10年不会改变。商业发射收入自2005年起一
期刊
海尔法系统获得海尔法II导弹合同  洛克希德·马丁与波音组建的海尔法系统公司接收了一份价值3.567亿美元的固定价格合同,旨在生产海尔法II高能反坦克导弹。预计完成时间为2011年10月31日。   装有聚能装药战斗部的海尔法II导弹在聚能破甲能力基础上增加了爆轰破片,可摧毁装甲车辆、侵入建筑物内部或其他目标。(雨丝)    洛·马公司完成MKV-L部分推进系统的试验  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网站8
期刊
三十年来我们与改革开放风雨同行。  三十年来我们与航天事业比翼齐飞。  三十年来我们用信念铸就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忠贞誓言。  ……  1977年9月,原国防科委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会议,审定某型号导弹飞行方案,测量总体单位提出,靠2套干扰仪难以满足导弹任务的测量需求。为此国防科委决定研制157高精度多站测量系统,并初步决定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以157连续波多站测量系统为主的第2雷达测量
期刊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是一项发动中小学生参加的科学创意体验活动,旨在通过参与性强的科学互动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奇思妙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活动每年举办一次,2008年活动的主题为“探索月球,创意无限”。  一、主办单位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同主办。  2008年活动的协办单位为中国宇航学会。  二、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 
期刊
中国数字科技馆青少年创意馆诚邀您一起    在浩瀚的宇宙中,除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外,月亮这颗神秘的星球,是离我们最近的“邻居”,几十亿年来它形影不离地伴随着地球转动,是地球唯一的伴侣。进入21世纪,“嫦娥奔月”对我们来说将不再只是美丽的幻想,建造月球基地也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2008年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以“探索月球,创意无限”为主题,旨在通过参与性强的科学互动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奇思妙
期刊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现代社会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吞噬着人类的健康,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始终不渝支撑我们的生命之水,竟然会有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一天。  从干旱到洪水,从红潮到咸潮……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人类一次又一次地敲响警钟。  现实生活中,水污染已经成为我们难以避免的潜在威胁,因为水污染造成的疾病和伤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存。我们在媒体上看到因为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生态恶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