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合作能力的意义与培养策略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单一的学习的模式,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综合其他学科、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内容,在凸显重整性、过程性、体验性、应用性和全员参与的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合作是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形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方式和目标使得参与学习者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协作配合成为必然的需要。因此,为了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探讨学生合作能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研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合作能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相互协作、彼此配合的能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合作能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驱动条件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超越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制约,让学生在探索和体验中构建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这种实践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经过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探讨的环节,而这样的环节要能够成为一个和谐连续的过程,需要学生良好合作能力的支撑和驱动。如果学生的合作能力没有在语文实践性学习活动中得到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向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2.合作能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提升自主探索水平的开拓性因素
  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和研究。我们对自主探索这个概念要有全面的理解。自主探索不单单是指学生自主对语文学习对象资料进行研究、思考、分析和整合,也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获得他人在学习上的支持与帮助。这种学习上的支持与帮助,就来自于合作;这种支持与帮助的及时与有效,来自合作的默契与和谐。学生合作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提升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探索水平,促使自主探索从知识纵向层面的研究,向交流互助的横向层面研讨拓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视野、思维方式、研究技巧方面均获得突破。
  3.合作能力是综合性学习中语文学科特征的必然要求
  对语文学科概念的界定,历来众说纷纭,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概念的内涵作出了不同的分析,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大家都是认同的。语文作为一种认识世界、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其价值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不同生命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基础之上的;语文学科的人文色彩,是基于语言文字符号基础上的精神和文化显现,而精神和文化的光辉,在一个孤立的头脑中是不可能闪耀的,甚至连存在都是令人怀疑的。因此,语文的学科特征,决定了语文綜合性学习需要重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
  4.合作能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趋向目标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终身学习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的“钥匙”之一,而构建终身学习的支柱是四个“学会”,这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人类教育的共同目标,其他三个支柱构成了实现学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与他人一道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合作。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构建学生未来终身学习能力的语文实践性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一起共同学习生活,同样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趋向目标。合作能力既是学生有效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需能力,也是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目标能力。
  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合作能力欠缺所导致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认知水平、独生子女身份、应试教育观念、传统社会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多数学生合作能力比较欠缺,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
  1.学生参与合作探讨的主动性不够,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形式上仍处于“非综合”状态
  很多学生在活动中几乎不参与合作探讨,不提供信息,不对问题发表看法,更不会对他人的信息观点和学习表现作出任何评价。因此,他们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只是一个孤立的符号,而不是活动践行者。学习活动只是少数学生的探讨研究,没有能够体现综合性学习“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特征。
  2.不能把握综合性学习的合作目标任务,较长时间在非任务趋向的交流上花费大量时间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很多学生容易模糊学习的任务意识,交流的话题游离于学习任务之外。
  比如教师布置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是:阅读《雷雨》的完整剧本,讨论理解剧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在阅读剧本后,应从社会背景、戏剧冲突、家庭关系、道德伦理、人物性格等方面去探讨。但由于某些学生的合作任务意识不强,他们会从《雷雨》这个剧本谈及目前看过的电视热剧,并对相关的剧情和人物进行“热烈”的交谈讨论,使得学习活动成了纯粹的聊天活动。
  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益的商讨和争辩容易演变为争吵
  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商讨和争辩是学生强化认知、加深理解的一种方式,但由于某些学生不懂得合作需要尊重和分享,于是只是一味挑剔别人的观点,强调自己的认识,在争辩过程中也不会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常常使得有益的商讨变成了彼此不服的争吵,学习活动处于失控状态。
  4.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渐失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体验性和过程性。学生在活动中面临困难时,能够获得及时的帮助,完成某项任务时获得赞扬与肯定,就会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合作能力,这些帮助和赞扬就难以实现,学习活动过程就会变得阻滞,学生更多体验到的是无助或失败,从而渐渐失去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1.实施关于合作能力意义的专题铺垫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先有目标,都要清楚这个目标的实现对于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活动也是如此,语文教师组织实施语文综合性活动,必须首先从“知”的层面上让学生懂得合作能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让学生了解到合作能力下不仅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生活能力,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发展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实施有效的专题铺垫。一是教师讲解。可面对全班同学讲解,也可以分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讲解,这种讲解旨在让学生有所知,不苛求学生有十分深刻的体验,但会为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开个好头。二是学生的信息材料分享。教师可布置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搜集历史或生活中通过有效交流合作而取得成功的典型实例,然后带回小组或班级,进行交流。三是让学生进行体验认识。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比如两人三脚的游戏,就能很好地实现合作。
  2.适时进行综合性学习小组的临时性随机重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多样化的综合性途径实现基于语文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多元化目标,因而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组织实施方式。但是,在交流探索的过程中,来开展同一组的成员围绕学习任务合作的对象和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另外,一个学习小组在进入相对比较稳定阶段之后,小组成员在合作方式、合作习惯、合作风格上趋于程式化,各成员不需要也不会为如何取得其他成员的协作帮助而去思考和行动。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方式和观点达成方面会习惯性地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而能力较弱的同学则习惯性地于处于被动和附和地位,这就阻碍了学生合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结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在班上进行学习小组临时性随机重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成绩水平、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进行接触交流,获得更多的合作体验。
  3.增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任务和目标设计的综合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过于单一的目标比较容易实现,学生的活动过程会显得仓促敷衍,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会浅尝辄止,合作意识得不到加强,合作体验不够深刻。增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程度,会使学生学习合作表现出细致性、反复性、包容性、校正性和鼓励性等特点,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得到增强。比如我们设计这样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收集描写春天的诗文,办一期展示春天之美的手抄报。这个活动的任务比较单一,学生只要分头搜集到描写春天之美的文字,然后集中排版就行了,学生的分工合作就会比较简单。但如果我们把这次学习任务进行综合化处理,作如下设计: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之美,在阅读中体验中国历代文人对春天的不同解读,并写出两篇文章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在此基础上出一期主题为“感悟春天”的手抄报。经过这样的综合化处理后,为了完成这次任务,学生会经历多层次的合作过程。首先是相互了解,商讨分工,确定分别承担文人文章资料收集、原创文章写作、版面设计等任务的人员。其次是相互帮助、彼此支持的合作。當自己承担的任务难以完成时,学生就会向其他成员求助,其他同学会乐于提供帮助,以促进活动目标的完成,也利于获得其他成员的帮助。再次是互相检查校正的合作。为了保证手抄报的质量,学生会请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资料信息或文章进行评价和指点。最后是全体合作讨论,对所收集的文章进行分类,确定选用文章,商定版面设计,在少数服从多数、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学习任务的综合性设计,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4.增加感知他人的评价任务
  成功的合作,大多是建立在彼此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每个合作交流的对象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都会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对来自外部的言行举止做出个性化的反应。对符合自己性格方式和价值趋向的交流沟通,会做出热情接纳的积极反应,合作会变得顺利;反之,会做出冷漠和排斥的消极反应,使合作变得困难。只有在准确了解了合作对象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艺术化地调整自己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构建和谐的合作氛围,推动合作向纵深性和有效性发展。感知他人的能力,是学生合作能力层次中的一个重要基础部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感知和了解他人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中增设“描述和评价他人”的学习环节,让学生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对合作对象所感知的信息及印象,并通过小组或班级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对该学生所表达信息的准确性和恰当程度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准确的认知信息中获得成就感,在有异议的认知信息中反思自己的感知过程和方式。经过长期的感知训练,学生就会善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比较准确地感知合作对象的性格、爱好、做事的习惯和风格以及价值观等,从而选择最佳的沟通方式,运用恰当的交流技巧,实现成功的合作学习目标。这意味着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我们相信,只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运用科学的策略,把握适当的时机,让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朵和谐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语文综合性学习就会不断从拘谨走向开放,从应然走向自然,从青涩走向成熟。
其他文献
在全浓度二组分液一固吸附体系中,按组分Ⅰ、组分Ⅱ和吸附剂间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平衡推导出一个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并从理论上研究了该模型的两种表达式的特征以及与Fr
研究了纯棉织物在微波辐照下的染色。文中既对微波染色与常规染色进行了比较,又对前者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微波染色这一新工艺具有如下的优点:染色时间短、得色量高,还可以节
【正】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不仅对专门人才培养提出数量的需求,更是对人才质量寄予了
摘要:“校园暴力”与“体育暴力”是当今社会的两个热点问题,作为在学校一线从事高职体育教学及心理教学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本文试图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研究校园暴力问题,分析原因、探索策略,以有效解决日益凸显的校园暴力问题及体育暴力问题,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国内校园暴力问题及体育暴力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校园暴力;体育暴力;案例;心理成因;问题研究    近年来,校园暴力在全球范围内有愈
研究性学习是提倡学生能以研究者的意识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由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各个学科均可适度开展。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实际,论述
摘要:人的智能包括两部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加以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初中生;数学;培养    一、非智力因素的不良成因  我们应该找到非智力因素的不良成因,努力避免。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溺爱放纵或者是家庭暴力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学业不良。社
玉米是黑龙江垦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玉米品质和单产,增加职工收入,垦区落实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当今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普遍的现状下,小学的体育教育仍是一个很容易让人遗忘的版块。当今,体育课被纯粹当做一个消遣的时段。特别是农村的小学体育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在体育课中,老师根本就没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上课伊始,集合一次,然后就让学生各自活动了,没有达到体育教育的应有目的。  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主要表现如下:  1.教育部门的重视不够  在体育教学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根据
学校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主渠道,对于社会整体乃至社会群体中的个人的发展,都可以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而作为初级学校教育的后端环节——中学教育,担负的教育功能显得更为突出,承担了承上启下的教育责任。当前知识时代进一步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思考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无疑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要优化中学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就需要进一步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