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985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主渠道,对于社会整体乃至社会群体中的个人的发展,都可以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而作为初级学校教育的后端环节——中学教育,担负的教育功能显得更为突出,承担了承上启下的教育责任。当前知识时代进一步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思考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无疑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要优化中学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就需要进一步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中学教师的整体素养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整体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兴衰。在我国农村,中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和实际学历情况相对于其他正式教育阶段较好,但是相对于教育发展来看,仍然不足,尤其是中学教师实际拥有的教学育人的能力较为薄弱。
  现阶段的中学教师还大多主要是依靠“教师”这一称号的权威来树立自己的形象,通过塑造师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批评学生的现象较为常见,鼓励学生的手段较为缺乏。导致学生在中学时期本应得到的锻炼和收获因为教育引导力量的不足而被严重削弱,从而表现为中学教育还较为缺乏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的工作开展不力。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通过紧抓针对中学教师素养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努力促进中学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保证中学教师能够满足现代“为人师表”的时代标准,提供中学教育充分合格的教师资源。
  
  二、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方式上,农村中学教育有批量复制的特点,几乎还是单一地以分数为标准,采取逐级淘汰的机制,来确定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在单一化的中学教育评价机制下,学生遭遇到的全是批评,而缺乏必要的鼓励和指导;至于有的学生因为天赋的客观差距,往往被认为一无是处,使得中学生应该通过教育渠道构建的全面素质培育难以实现,甚至因为在思想和精神层面受到打击,而造成负面性格以及人格缺陷的形成。因此,必须落实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使每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肯定,弱点得到尽可能的克服,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因材施教的实施,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在于教师素质的加强,特别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得教育更多体现人文关怀,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方针采取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引导学生学自己想学的知识,充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
  现阶段的考试制度虽然有了一些改变,但是分数制仍然占据了主要的地位,高考压力使得这一问题在中学教育中尤为明显。在中学教育中还较为缺乏多指标的考核体系,对学生坚强、不怕苦、不放弃等精神的培养还不是很到位。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丰富考试方式,要利用更为全面的考核,让学生们懂得努力参与、关心别人以及坚持等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以体现在中学教育发展阶段,学生的人格培养、精神塑造更为重要的教育地位,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养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品质,为我们国家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宝贵财富。因此,针对中学教育实际,建立好的考核制度要具有多元化、多指标化的体系,注重对学生毅力等品质的考核,对沟通、创新等能力的考核,满足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需要。
  
  四、增强家长与学校的教育合作
  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家长的言传身教也是对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元素。由于中学生开始具有独立思想和叛逆精神,因此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来说,中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构建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交流中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动态。结合教师和家长的爱心,共同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帮助,通过家长与学校的教育合作,让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形成一个统一体,使学生全面感受关注,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一致的教育,从而使得对中学生的教育可以有效发挥家长的作用,并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取得更佳的实效。
  一个人一生可以取得的成就,往往根基于中学时代受到的熏陶。因此,提升中学教育质量,构建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坚实桥梁,为国家提供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中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和完善,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促使农村的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基于DTMF编码的电力线载波系统,该系统由双音频(DTMF)编译码芯片HT9200和MT8870、模拟乘法器MC1496和电力线耦合器组成。通过对系统组成原理的介绍,详细论述了系统的设计
在全浓度二组分液一固吸附体系中,按组分Ⅰ、组分Ⅱ和吸附剂间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平衡推导出一个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并从理论上研究了该模型的两种表达式的特征以及与Fr
研究了纯棉织物在微波辐照下的染色。文中既对微波染色与常规染色进行了比较,又对前者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微波染色这一新工艺具有如下的优点:染色时间短、得色量高,还可以节
【正】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不仅对专门人才培养提出数量的需求,更是对人才质量寄予了
摘要:“校园暴力”与“体育暴力”是当今社会的两个热点问题,作为在学校一线从事高职体育教学及心理教学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本文试图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研究校园暴力问题,分析原因、探索策略,以有效解决日益凸显的校园暴力问题及体育暴力问题,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国内校园暴力问题及体育暴力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校园暴力;体育暴力;案例;心理成因;问题研究    近年来,校园暴力在全球范围内有愈
研究性学习是提倡学生能以研究者的意识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由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各个学科均可适度开展。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实际,论述
摘要:人的智能包括两部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加以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初中生;数学;培养    一、非智力因素的不良成因  我们应该找到非智力因素的不良成因,努力避免。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溺爱放纵或者是家庭暴力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学业不良。社
玉米是黑龙江垦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玉米品质和单产,增加职工收入,垦区落实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当今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普遍的现状下,小学的体育教育仍是一个很容易让人遗忘的版块。当今,体育课被纯粹当做一个消遣的时段。特别是农村的小学体育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在体育课中,老师根本就没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上课伊始,集合一次,然后就让学生各自活动了,没有达到体育教育的应有目的。  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主要表现如下:  1.教育部门的重视不够  在体育教学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