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利弊分析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可能。当前,很多教师热衷通过多媒体CAI帮助学生营造教学情境,过分的强调了教学形式的创新,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有效整合,是所有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CAI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愈来愈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于是乎凡是示范课、公开课或讲课比赛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有些上一级单位则硬性规定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课不能参加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件泛滥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使讲课比赛演变成了课件比赛,讲课的老师也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者,甚至示范课变成了欣赏课。我并不反对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相反,我积极支持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我本人也是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受益者。但是,过分滥用多媒体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隐藏在课件中的浪费
  
  在许多课件只是为了一些教师的竞赛课或示范课而做,大多实行的是“定身量做”的方式,使得做好的课件只适应某个教师的某一堂课,缺乏通用性,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还有一种隐蔽的浪费,那就是课件制作过于求精求细,也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二、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弊端
  
  有些教师为了突出课件的作用,使用了长时间、大容量的教学课件。由于课件太长,以至于取代了常规的英语教学,而使英语教师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者。这样的课件有几个明显的弊端: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禁锢。
  2 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制作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人为地提高了CAI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教师使用CAI的积极性。
  3 实践证明长时阎、大容量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
  为学生在长时间观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精、短、简。
  
  三、英语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件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且还要使课件的展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已成为课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实际的课件设计中,这个原则却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贯彻。有些课件在设计时仅仅是将教材内容按原顺序、原结构、简单直接地植入课件,搬进课堂,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没有将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真正体现到课件的设计思想中去,而是凭感觉、想当然地将原来幻灯教学的模式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上来,以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加上声音的幻灯教学,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一种误解。因此,在这种观念下设计的课件,是不可能真正突出英语CAI的教学特征的。
  
  四、课件设计需要全盘考虑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能够做成相应的课件,也不是所有的能制成课件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通过课件来呈现。比如课文中常见的情景对话就比较适合用课件来呈现,而听力训练虽然也可以制成课件:但一般情况之下倒不如使用录音机更方便。我认为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在制作课件之前进行全盘考虑是很有必要的。
  
  五、英语教师应该真正参与课件设计
  
  有一些课件虽然有英语教师的参与,但主体内容却是计算机教师根据英语教师的备课凭感觉做出来的,制作出来的课件“先天不足”,出现多次修改课件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名义上的参与者变成真正的参与者,是英语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将其教学思想真正地体现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CAI的教学目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变革,但是,多媒体参与课堂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 首先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始终都要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第一位。
  2 多媒体的运用要把握好时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强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这样才能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3 多媒体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把握好教材重、难点,找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并注意遵循学生的思想规律、体现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创设出各种必须的交际情景,突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和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总之,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英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CAI的制作,也要紧密的联系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最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玉龙,信息技术在优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年第33期
  [2]叶茂,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初探[J],《新校园:理论版》20lO年第6期
  [3]覃淑兰,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贯彻与落实,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也变得多样化起来,互动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普遍。本文主要从优化教学环节,增强主体互动性和优化课堂方式,体现主体活动性两个方面就初中英语(牛津版)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互动式课堂 教学方法探究    简单地说,“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视为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和生命
【摘 要】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留白 教学联想  一、前言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留白",国画给欣赏者主动参与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古典诗词也极其讲究“留白”,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韵外之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灵的艺术境界。因此诗的语言必须特别精警含蓄、言简意丰,让读者(欣
【摘要】采用活动的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英语授课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完成英语课程的任务目标。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团队的参与,课内的展示参与,课外的参与(课堂教学任务的延伸),教师利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气氛活了,学习效率就会高起来。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参
[摘要]通过理论并结合实际来论证把英语歌曲作为校本选修教材开发的可行性。论证以新课标和多元化智力理论等教学理论为支撑,从分析英语歌曲的特点出发,结合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展开论证,重点论证在高中开发“英语歌曲赏析”这一资源作为校本选修教材的可行性,探索通过全面赏析英语歌曲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途径,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中英语 歌曲 校本课程 可行性 构想    英语歌曲对英语能力培养
“语法依然是中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在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中,教师的设计质量无疑对语法教学活动的开展,语法教学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执教者设计的水平不同,学生学习的
[知识要点1]  ——How long did you skate?  ——I skated for two hours  [要点分析]how long的意思是“多久;多长时间”,用来对时间的长短进行提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Step 1 (for Section A)    Ⅰ. 根据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填写单词,首字母已给出。  1. Tom and Tim are good friends. They b______ like playing soccer.  2. Snow is c______in cold countries.  3. Her two great i______ in life are sing
两个朋友结伴穿越沙漠,旅途中二人突然吵了起来,其中一个打了对方一记耳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 完形填空作为高考必考题型,教学时既要注重平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合,又要做到解题时应试心态和技巧的培养。  【关键词】 完形填空 知识 技巧  纵观历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试卷,都有完形填空的影子,应该说完形填空是高考必考的题目类型。满分150的英语试题,完形填空所占分值能高达五分之一。因此,教育学生有效地提高完形填空的应试水平对于每位英语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至关重要。  一、培养
摘要:要提高英语素质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必须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对象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自如得体地使用语言,避免误解和错误。因此,在英话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语言文化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    一、引言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