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捕思想下囚徒的困境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涉罪未成年人如何适用强制措施,是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一个不能绕开的问题。文章从实证角度出发,以基层检察机关对涉罪未成年人适用强制措施的困境为背景,提倡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探索多元化和解方式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期达到“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立法目的,帮助其复归社会。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慎捕思想;刑事和解;批准逮捕阶段
  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133-02
  作者简介:刘琳(1989-),女,汉族,天津人,大学文化,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书记员,研究方向:刑法学。
  一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都有别于成年人刑事司法,不仅在诉讼权利保护、定罪量刑方面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注,在批准逮捕阶段强制措施的适用方面也与成年人犯罪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据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正在成为违法犯罪的主要人群,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暴力犯罪日益增多,检察环节单一的“慎捕”已经不足以达到“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立法目的。
  一、慎捕思想存在的困境
  近年来,涉罪未成年人的批准逮捕率一直呈下滑趋势。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往往根据涉案未成年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赔偿情况等,在审查批准逮捕阶段尽量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而在审判环节的具体量刑中,由于涉罪未成年人具有刑法法定的从轻情节,通常情况下会被判处缓刑、单处罚金甚至免于刑事处罚,监禁性惩罚措施的使用率很低。这种做法背后的指导思想认为:最大限度避免将涉罪未成年人投入监狱,能够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帮助他们认识错误、重新回归社会。尽管有这样美好的愿景,慎捕、慎刑的法律目标与其现实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从基层检察机关的实践情况来看,一是不批捕的轻缓处理方式易导致被害人的不理解,不仅无助于抚平当事人的心理创伤,缓刑、免除处罚的刑罚执行方式,反而会让被害人误以为是“检察机关收受好处的暗箱操作”,从而埋下了社会不稳定诱因。二是慎捕很难对涉罪未成年人起到法制的教育宣传作用,甚至由于审查批准逮捕阶段、审查起诉阶段缺少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加之判决缺少实质的威慑力,致使部分涉罪未成年人对犯罪形成错误认识,以为盗窃、抢劫、强奸的惩罚“不过如此”,不仅没有受到教育、感化,反而变得有恃无恐、对犯罪满不在乎,出现了二次、三次犯罪,造成了反向后果。
  我国刑法一贯秉承对涉罪未成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新《刑事诉讼法》更是制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分案管理、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以期充分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从比较法角度分析,对涉罪未成年人从轻处罚,最大限度地避免将未成年人投入监狱、防止交叉感染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盲目的提高逮捕率、适用严厉的监禁性惩罚措施虽然能有效的达到震慑、教育作用,但不利于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也有悖于教育、感化、挽救的法律方针,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涉罪未成年人如何适用强制措施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困境①。
  二、批捕环节适用刑事和解的司法现状
  新刑诉法第二百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强制措施”,《高检规则(试行)》第四百八十七、第四百八十八条②对于涉罪未成年人也给予了很宽泛的“可以不批准逮捕”的裁量空间,理论上检察机关对于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均可据此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然而在基层检察机关的实践中,考虑到适用后被害人的反应、涉罪未成年人居住地周边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目前第四百八十八条只有第四款“对犯罪后如实交代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尽力减少和赔偿损失,被害人谅解可以不批准逮捕”的规定得到了广泛适用,为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环节适用捕前刑事和解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根据第四款的规定,捕前刑事和解适用于对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认罪态度良好、可以不适用逮捕措施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批准逮捕环节,经由检察机关主持,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协商,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达成和解协议,检察机关将其作为社会危险性大小的因素予以考虑,并可以据此作出不批准逮捕、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
  三、适用捕前刑事和解的现实意义
  在审查批准逮捕阶段对涉罪未成年人适用捕前刑事和解能够有效缓解慎捕遇到的困境:既可以在尽量避免适用逮捕等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前提下达到警示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目的,又能够有效缓解被害人一方的抵触情绪,对涉罪未成年和被害人做到了双重保护,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司法理念。
  捕前刑事和解有利于修复关系促进和谐。与惩罚性司法不同的是,和解的过程能够将纠纷焦点从抽象的权利观念转向更为细致入微的、富于同情的关爱和对双方的关切,刑事和解能够给被害人以力量,使被害人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被害人通过听取罪犯对犯罪行为的忏悔、接受罪犯的道歉和赔偿,增加了心理上的宽慰感和满意度,进而谅解罪犯,最大限度的化解矛盾,修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和谐。
  捕前刑事和解有利于教育、感化、挽救目的的实现,给涉罪未成年人以自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涉罪未成年人听取被害人的诉说、质问甚至谴责、情绪宣泄,深刻体会到自己的罪行给被害人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真心悔罪,诚心向被害人道歉,并以积极的方式赔偿被害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损失,在这个过程中,涉罪未成年人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得到教育,实现防止再犯、减少犯罪、实现安全社会的目标。
  四、捕前刑事和解的适用与完善
  (一)扩大涉罪未成年人捕前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在基层检察院办理的相关案件中,抢劫、强奸、聚众斗殴等严重暴力性犯罪的捕前刑事和解适用率较低。有学者提出,暴力性犯罪不宜适用捕前刑事和解,理由是此类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大、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性。这一观点并不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思想与行为异乎于成年人,通常而言,对于特定案件的涉罪未成年人,是否有可能通过刑事和解达到矫治和挽救目的,一般与案件类型关系不大;实际上,暴力性犯罪的未成年人除极少数恶性外,多数属于初犯、偶犯,主观恶性不深,引导其平稳度过青春危险期的可矫治性很强。很多未成年人聚众斗殴并没有特殊的称霸、复仇等目的,在他们看来只是彰显兄弟义气的“打群架”。因此,对于涉罪未成年人的捕前刑事和解的案件适用范围可以适当放宽,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暴力性、严重财产性犯罪如抢劫、入室盗窃等应根据案情具体审查涉罪未成年人的可矫治性与社会危害性,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矫治涉罪未成年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学者刘建华出版《证据调查与实务》一书,笔者认为该书内容充实,举例详尽,因此对于书中的亮点进行点评。书上概括了证据的特征与方法,以生动的例子将证据的重要性等特征解释出来。书中不仅介绍了证据的历史演变,还介绍了证据在当代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关键词:证据;实务;启示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288-01  作者简介:程琛(199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福利机构养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具体涉及福利院的机构属性、人员配置、资金来源以及在其中生活的失依儿童的健康、心理、教育等方面,论证了传统的院舍养育方式向福利社会化演变的必然性。而后进一步结合国内外的家庭寄养模式发展现状,探究其在我国的实行的合理性,从而切实保障失依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每一个失依儿童都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关键词:福利机构;失依儿童;孤残儿童
摘 要:公民“习惯性违法”现象仍大量存在,这给公民日常生活和政府公共管理造成诸多不便。公民“习惯性违法”行为主要产生于从众心理以及严重缺乏法律知识。我们应加强制度规范的自我完善,有效增强公民的自律性。通过法治思维培育和法治方式的实践,提升公民健康的守法意识。  关键词:习惯性违法;守法意识;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12
摘要: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对贪腐痛恨之深者莫过于明太祖朱元璋。笔者借古思今,以明太祖朱元璋策划的“四大案”为视角,以治贪之理念、措施、效果等方面着手,反思当下,以期从法治角度对中国当前反腐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反腐;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K248.1;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4-0001-04  作者简介:钟伟杰(1991-),男,
摘要:我国猥亵儿童罪并不完善,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列举了案发地点、受害儿童人身损害、侵害事实、是否取得被害人及家属谅解、是否为累犯与自首坦白等量刑情节。并通过对量刑情节的分析,将聚众或在公共场合当众猥亵儿童、猥亵儿童致其轻微伤、猥亵两人以上或猥亵同一人两次以上等情节设计为猥亵儿童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关键词:猥亵儿童罪;从重处罚情节;实证  中图分类号:D922.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世界刑事法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缓刑的广泛适用,恰恰是刑罚轻缓化的主要表现。本文通过对缓刑在青海省中级人民法院的具体实践的研究,发现在推行缓刑时存诸多问题。本文试从规范缓刑适用提出合理化对策,以期达到促进缓刑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缓刑;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5-0109-02  作者简介:
摘 要:通过对吉林市CY区三镇两乡各村“海选”实施以来历届村民选举情况的调查,以村民选举中候选人因素为中心,发现影响村民选举的因素正在不断丰富、不断变化、有时还会具有不确定性,但最主要还是围绕村委候选人展开的。通过对当前村委候选人的考察,可以对农村选举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改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海选;村民直选;候选人;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
摘 要:刑事司法文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情灵活变通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特点,以信息化推动刑事司法文书教学,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须。  关键词:刑事司法文书;学情;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294-01  作者简介:黎白兰(1986-),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学士学位,湖南司法警
摘 要:《侵权责任法》的颁行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制度,但产品责任主体的范围仅限于生产者和销售者太过狭窄,不利于保护现代社会缺陷产品受害人的利益。从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本文还简要阐述了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的分类,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产品责任;产品责任主体;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
摘要: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高校食品卫生安全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学校中的食品安全在关系着众多学生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关系着高校正常的工作,乃至生活秩序,甚至关系着高校以及我们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高校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的分析,来阐明加强对高校食品安全法律构建的意义,同时针对目前高校食品安全中法律构建的不足来提出加强高校食品安全构建的法律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