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297481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2.探究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变化,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勇于反省。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自然而精巧的构思及作者对包弟情感的变化。
  2.认识文革,感悟作者敢讲真话、严于自审的精神。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曾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农村一位老大娘半夜拉肚子,情急之下,忘带手纸,目不识丁的老大娘撅着屁股左瞅右瞅,终于发现了一张报纸。大娘高兴地捡起报纸,擦完屁股就回家睡觉去了。可不成想,第二天大娘就被抓了,罪名是“侮辱国家领导”。因为报纸上有一张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蹲在黑屋子里的大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过了一天,老大娘就被放了,为什么?因为那位国家领导人进去了。放她的理由是:有革命先知。为此,全国妇联还接见了老大娘。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事是真的吗?或许你们难以置信,然而这是事实,因为这位国家领导人就是刘少奇,而这件事就发生在文革时期。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巴金老先生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窥视这段不熟悉的历史。
  二、知识积累
  自由诵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三、走进巴金
  (学生课前搜集巴金的资料,学生介绍“我所了解的巴金”,然后放幻灯片。)
  四、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在让学生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梳理思路:
  引子内容: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内容:小狗的来历。
  发展内容:七年相处。
  结局内容:包弟之死。
  尾声内容:我的忏悔(痛失萧珊,愧对包弟)。
  五、具体探究
  1.提问:究竟是怎样一条小狗,值得这位大师及作家大书特书呢?
  (此环节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找,让学生发言,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包弟的伶俐可爱和三易其主的不幸命运以及美好被毁灭的悲剧性。)
  2.包弟之死,谁之过?(学生讨论,学会客观看待问题,允许多样理解。)
  明确:主因,文革;次因,我的懦弱与自私。
  六、追溯历史
  1.把如此情义之兽置于死地,文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那个时代在大是大非面前谎言盛行、人人力求自保、即便是患难亲人也互相告发的非正常生活状态,以更好地理解巴金所为的万般无奈。)
  2.文中可从哪些句子看出那个时代的影子?
  明确:晚上小孩打门、“我”半靠边状态、人们不愿意接受包弟、隔壁被抄四旧。(此环节让学生精析文本,感受巴金淡化时代、重于自剖的可贵精神。)
  3.文人文革多薄命。(此环节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文人文革遭迫害的典型事例。)
  补充巴金家人资料:文革中,巴金被挂牌游街批斗,被下放到农村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地;妻子萧珊精神饱受折磨,被辱骂为“黑老K”的“臭婆娘”;儿子在劳改中饱受精神和肉体折磨,性格变得内向抑郁,疾病缠身。
  七、探究心理
  1.提问:爱犬惨遭厄运,“我”是如何反应呢?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走进一颗忏悔的灵魂。)
  2.(放幻灯片。)
  《一颗桃核的喜剧》:“我们也得责备自己!我们自己‘吃’那一套封建货色,林彪和‘四人帮’贩卖它们才会生意兴隆。”
  3.总结:
  自私、怯懦、软弱、不能担当,人性的弱点,无意中往往会成为恶势力的推手和帮凶。而巴金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醉心于苦难后的甜蜜,也没有把自己当做文革十足的受害者,而是把自己连同历史一起押上审判台,清除历史毒瘤,洗净自己心灵的脓血。
  八、分析首尾部分
  (设计意图:分析完主体内容后,此环节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并在故事的对比中了解巴金忏悔的必然性。)
  (一)第一段是否跑题?
  明确:否。结构上,起铺垫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内容上,说明此类现象在当时的普遍性,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同时说明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二)第11—13段:痛失萧珊,愧对包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字词的品味中切实感受巴金忏悔的深重。)
  1.11段写庭院景观的变化,是否跑题?
  明确:表面上写的是庭院景观的变化,实际上是以哀景衬哀情,表达对妻子的怀念和对包弟的歉疚。
  2.“满园的创伤”指的是什么?
  明确:庭院面目全非、文革带来的创伤(失去了包弟、妻子)。
  3.又是什么在煎熬着作者的心?
  明确:良心的愧疚。
  4.这种煎熬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明确:文中说“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个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的时候,事实上,这种煎熬永远不会停止,这也是巴金活得最苦的原因。
  九、主题思想
  (此环节让学生归纳总结。)
  1.主题:揭露文革的荒唐罪恶、人性的扭曲。呼唤人性,尊重生命。倡导人们要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
  2.本文的写作手法。
  明确:以小见大。(文革时期,任何善良的无辜的生命都不能免除受迫害的命运。)
  (放幻灯片。)粉碎“四人帮”后,巴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喷发,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
  (放幻灯片:巴金颁奖词、巴金逝世电、冯骥才语。)
  十、拓展探究
  那个时代已远去,你认为此文在今天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忏悔反省精神的无时代性特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十一、课堂总结
  作者在文革中,作为主人失去了包弟,作为丈夫失去了妻子,作为本应受到社会尊重的作家却受到迫害,理应猛烈控诉那个时代。但作者没有选择金刚怒目式的声讨批判,而是对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进行灵魂深处的反省忏悔。这种自我解剖比其他方式更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是呼唤良知、呼唤人性归来的最好范例。巴金,不愧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其他文献
宋代学者朱熹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他又说:“人做文章,若是仔细看的一般文字熟,少间做出文章,意思语脉,自是相似。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底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底文字。”写作的过程首先就是模仿的过程,模仿,实际上就是仿“模”,是“模”到“写”的转化。“述文相效,自古而然。”这几乎是古人写作的结论。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指导学生,例如,可以仿结构,
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干好一切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要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克服盲目性和经验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自身以及事物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人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串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通俗地说,就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都有两点,因此
期刊
常言道:“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如何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就要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作文开始。  (1)要多给学生写肯定性的评语。如,曾给学生的读书笔记、日记写了这样的评语:“人生因阅读而精彩”、“多读书是幸福的”、“激扬文字、抒写心灵”、“在日记里拓荒,播种美丽动人的童年;在日记里思想,运筹大气磅礴的人生”、“好好打发每一天,人生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等。如此“精彩”的评语,学生见了怎能不“
期刊
很多时候,很多人,包括自己总是把“固执”一词,美化为“坚持”。坚持着自认为正确的理念,坚持着固有的教学方法,坚持着一直以来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坚持着自己那不见得正确的性格。总是以为这样的坚持,是一份与生俱来的品质,是体现个人独特个性的方法,甚至认为这份坚持就是一位老师的独特魅力之所在。读过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以后,我深深地觉得这种坚持,恰恰就是一份固执,是一种对未来、对希望、对新生事物不肯接受的桎
期刊
发现性学习法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发现性学习法一改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推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阅读教学发现性学习的特点和必要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性学习,旨
期刊
写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但不光是学生,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写作,因此有好的文笔已经成为立足社会的必备要素。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所以,如果要想有好的文笔,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厚积薄发。  当前的阅读教学并不乐观,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重讲解轻阅读,不厌其烦的分析教学,为应试的肢解教学,甚至有展现师生嘴皮子功夫的表演教学,等等,更有甚者,长期存在着没有阅读教学的尴
期刊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常常要感受着一些学生知识苍白的无奈,常常要经历着一些学生书写糟糕的烦恼,常常要面对着一些学生表达蹩脚的尴尬。于此,有人抱怨小学初中语文教学的失误与失责,有人哀叹世风浮躁一代不如一代,其实,谁都清楚这是有失公允、脱责现实的情绪话。夯实“三基”,不只是小学初中语文教学的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基本素材的积累、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是某个阶段能够
期刊
高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复杂多样,而“学困生”问题不但没有很好地解决,反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问题表现出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和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正是这种种现象,促使教师思考,不断地叩问,不断地探索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学生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探寻学困形成的原因,摸索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好方法,同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得出如下启示,期望这些“学困生”转化对策能对同仁有所助益。
期刊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认为:教育评价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督促鞭策学生学习。要减少或是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考试,以免干扰学生的成长;要摒弃“只看结果、只重奖惩”的评价观,削弱日常评价的功利竞争性。树立“以生为本、面向未来”的评价观,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教师,鼓励“为而不争”,建立“注重参与、重视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真正高效地实现课标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一、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过
期刊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由命题作文演变成材料作文,比以前严格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要宽松一点,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新”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文体不限;二是材料内涵丰富,可以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较之以往的材料作文,相对开放。  对于新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立意的准确、深刻、独到尤其重要。掌握几种常用的审题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关键法  有些材料,不光有关键词,还有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