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几年来,我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措施,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造环境,解除胆怯心理
开始进行口语训练时,学生往往有一种胆怯心理。为了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初一学生刚入校,我便采用段力佩同志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出了道说话题目:《自我介绍》,规定每人必须准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特长和家庭成员;2 介绍自己原小学的校址、规模和校舍特点;3 描述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的外表形象和说话特点;4 描述你家乡的环境特点或历史传说。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同学们对自身的口语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也掌握了学生在口语上的优势和不足,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提供了依据。
二、结合具体事物,训练说话层次
在“自我介绍”训练中,我发现了学生说话的一个通病——没有层次。我分析没有层次的原因,不是他们对事物没有认识,而是缺乏观察方法和讲述的方法。于是我就从这个具体事物开始,教给他们观察方法,比如: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即时间顺序),自下而上地去观察,再按照这个顺序去讲述它:茎干——枝条——绿叶——花朵——果实。这样讲。自然就有层次了。为把石榴的各部分描述得生动形象,我用幻灯展示出了课前我写的一篇范文,让同学们仔细欣赏,记住文中有关词语和修辞方法,再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反复观察、思索、记忆,然后再介绍石榴,这样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说话的层次性、描述的形象性立刻显现出来。
三、口头作文,把训练引向深入
在解除胆怯心理,“说话要有层次”等口语训练中,我强调了说话的感情,声调、节奏、速度、手势、动作等技巧,目的在于让学生记住这些术语和它们的内涵,了解一个当代人才应具备的口才素质。而同学却误认为话说得好坏仅仅是技巧问题。于是我给同学们讲述了丘吉尔成才的故事,他由一个不会讲话栽倒在讲台上的“低能儿”,转变成一个世界十大演说家之一的伟人,一不靠天赋,二不靠技巧,靠的是勤勉刻苦,竭心尽力。我指出,要想把话讲好,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有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还要掌握丰富的词语,然后再追求说话的技巧。和习武一样,师傅先要培养你的武德,然后教你练武功,最后才能学得精湛的武术。
基于此。我加强了四个方面口语的基础训练。我首先加强了朗读训练,每堂课前有三五分钟朗读活动,让同学们尽快掌握朗读技巧;其次。训练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能力;第三,开展同学互批作文活动。我教给他们批改的方法,要求人人都必须口头评议(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分辨能力和口语能力。此外,对自学课文,我的处理方法是让同学反复自学,在完成自学要求和作业时,各抒己见,并有意引起争论,让同学在阐发自己的观点中锻炼分析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我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基础训练后,便把口语训练引向深入,即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我的原则是既不脱离学生实际,又不脱离教学内容,还要体现时代特点。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两次既有普及又有提高的口头作文训练。
第一次口头作文训练。我根据七年级学过的文章体裁,规定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四点要求。同学们根据规定任选一题,按要求做好准备,点名发言。在对学生的口头作文的评议中,我采取表扬为主的原则,每个同学发言后,尽量发现其优点,给予鼓励性评述。结果,同学们越讲越大胆,越大胆越能发挥他们自己的特点。这次口头作文既算得上是一次优良的自我教育,又是一次成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二次口头作文。为使同学口语能力能够均衡的发展,缩小同学间的差距,我在讲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传记后,决定专为胆小不善言辞的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要求同学运用传记或写回忆录的方法,先打好腹稿,再上讲台讲述给同学;然后整理成书面作文。我采用“听完了(要求)去想(打腹稿),想好了去说(口头作文),说完了去写(书面作文)”环环紧扣的办法,促使学困同学奋力跟上其他同学。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获得了这样的效果:刚进初一时连两分钟话都说不好的同学,现在能即席讲一二十分钟话了,而且多数同学还能做到描述事物既形象又有层次;初步学会了运用声调、节奏、速度的有声语言技巧,也纠正了他们以往说话时缺乏表情的缺陷。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和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也大大增强和提高了。
一、创造环境,解除胆怯心理
开始进行口语训练时,学生往往有一种胆怯心理。为了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初一学生刚入校,我便采用段力佩同志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出了道说话题目:《自我介绍》,规定每人必须准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特长和家庭成员;2 介绍自己原小学的校址、规模和校舍特点;3 描述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的外表形象和说话特点;4 描述你家乡的环境特点或历史传说。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同学们对自身的口语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也掌握了学生在口语上的优势和不足,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提供了依据。
二、结合具体事物,训练说话层次
在“自我介绍”训练中,我发现了学生说话的一个通病——没有层次。我分析没有层次的原因,不是他们对事物没有认识,而是缺乏观察方法和讲述的方法。于是我就从这个具体事物开始,教给他们观察方法,比如: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即时间顺序),自下而上地去观察,再按照这个顺序去讲述它:茎干——枝条——绿叶——花朵——果实。这样讲。自然就有层次了。为把石榴的各部分描述得生动形象,我用幻灯展示出了课前我写的一篇范文,让同学们仔细欣赏,记住文中有关词语和修辞方法,再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反复观察、思索、记忆,然后再介绍石榴,这样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说话的层次性、描述的形象性立刻显现出来。
三、口头作文,把训练引向深入
在解除胆怯心理,“说话要有层次”等口语训练中,我强调了说话的感情,声调、节奏、速度、手势、动作等技巧,目的在于让学生记住这些术语和它们的内涵,了解一个当代人才应具备的口才素质。而同学却误认为话说得好坏仅仅是技巧问题。于是我给同学们讲述了丘吉尔成才的故事,他由一个不会讲话栽倒在讲台上的“低能儿”,转变成一个世界十大演说家之一的伟人,一不靠天赋,二不靠技巧,靠的是勤勉刻苦,竭心尽力。我指出,要想把话讲好,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有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还要掌握丰富的词语,然后再追求说话的技巧。和习武一样,师傅先要培养你的武德,然后教你练武功,最后才能学得精湛的武术。
基于此。我加强了四个方面口语的基础训练。我首先加强了朗读训练,每堂课前有三五分钟朗读活动,让同学们尽快掌握朗读技巧;其次。训练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能力;第三,开展同学互批作文活动。我教给他们批改的方法,要求人人都必须口头评议(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分辨能力和口语能力。此外,对自学课文,我的处理方法是让同学反复自学,在完成自学要求和作业时,各抒己见,并有意引起争论,让同学在阐发自己的观点中锻炼分析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我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基础训练后,便把口语训练引向深入,即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我的原则是既不脱离学生实际,又不脱离教学内容,还要体现时代特点。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两次既有普及又有提高的口头作文训练。
第一次口头作文训练。我根据七年级学过的文章体裁,规定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四点要求。同学们根据规定任选一题,按要求做好准备,点名发言。在对学生的口头作文的评议中,我采取表扬为主的原则,每个同学发言后,尽量发现其优点,给予鼓励性评述。结果,同学们越讲越大胆,越大胆越能发挥他们自己的特点。这次口头作文既算得上是一次优良的自我教育,又是一次成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二次口头作文。为使同学口语能力能够均衡的发展,缩小同学间的差距,我在讲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传记后,决定专为胆小不善言辞的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要求同学运用传记或写回忆录的方法,先打好腹稿,再上讲台讲述给同学;然后整理成书面作文。我采用“听完了(要求)去想(打腹稿),想好了去说(口头作文),说完了去写(书面作文)”环环紧扣的办法,促使学困同学奋力跟上其他同学。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获得了这样的效果:刚进初一时连两分钟话都说不好的同学,现在能即席讲一二十分钟话了,而且多数同学还能做到描述事物既形象又有层次;初步学会了运用声调、节奏、速度的有声语言技巧,也纠正了他们以往说话时缺乏表情的缺陷。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和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也大大增强和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