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在生命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在生命教育视野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在高中生物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和必要性,并提出若干实施的具体策略,以此逐步构建生命化的高中生物课堂,以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学研究
一、在生命视野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这三个层次。近期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随之揭露的生命伦理问题也反映出在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的薄弱。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随着新课改的推动,生命观念作为学科的核心素养,再一次被提到首要的位置。高中阶段是正确生命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高中生高考学业压力大,学校面对升学的压力,普遍偏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正确生命观念的培养,导致高中生出现极端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在高中阶段构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生物课堂,既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也有利于生命观念的建立。
二、在生物教学中适合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有研究显示,在高中语文、数学、政治、地理、物理、生物等学科有相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也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内容上来说,生物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内容的优势,最有利于生命观念的渗透。
1.生物学学科本质与生命教育一致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作为研究生命的科学,在生命教育方面显示了它特殊的教育魅力。自然界处处充满生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生物课堂这个平台,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认识生命的美好。通过对生物体和生命活动的认识体会生命的奥秘,让学生建立对生命的责任意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良好的契机和切入点。
2.生物学科独有生命教育的内容优势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因此教师想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下面笔者对必修课本中出现的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在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生命教育的素材无处不在。生物教材本身就有着的丰富的学科特有生命教育素材,有利于生物教师选择的渗透生命教育。
三、生命视野下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
1.引入社会热点焦点事件进行生命教育
利用相关生命科学的社会热点进行导入教学,并对学生关心关注的生命问题作出及时准确的解答和引导,是生物教师的教学需要。例如,在《基因工程》的教学中,教师借用“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导入,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对这一热点中的生物知识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笔者在介绍基因修饰技术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随意修改人体胚胎并让其,这对婴儿可能面临着歧视,进行这样的生物实验是否为生命不尊重?通过与生活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教育不止于教材,有利于引导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2.创设教学体验活动感悟生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些老师经常抱怨课时紧张,从而将很多体验活动直接改为讲授,但简单的说教方式对于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低下。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40分钟,进行一些小体验活动,使生命教育的效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血糖平衡调节》一课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在五分钟的体验环节中,给学生展示“家用血糖测试仪”,并请学生上讲台进行血糖的測试,整个操作过程和测试结果都利用实时展示。学生不仅课堂上非常关注,课后还有不少学生主动要求测血糖。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在亲身的体验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任何一种器官的病变缺失都会影响到人的健康,也明确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可见,有选择地牺牲一点课堂时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于拓展学生生命视野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展生动的主题讨论辨析生命
生命视野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还可以收集特定的材料,组织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生命论题辩驳。例如,在关于艾滋病的教学中,教师设定一个辩论主题:“该不该隔离艾滋病人?”让学生对生命议题各抒己见。学生就部分被感染的艾滋病人为报复社会恶意传播艾滋病,伤害无辜的生命的行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不仅主动获取了相关的知识,还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要关爱艾滋病人,关爱、尊重每一个生命。
生物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学科,
在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关注学生健康的生活,重视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师的重要职责。生物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独特优势来践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通过引入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开展生动的主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生命教育。以生命教育的视野来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还可以让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曹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39-40.
[2]张玉明.生物学教学中“生命感悟”教育的渗透[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6).
[3]田小娟.中学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3(43).
[4]冯建军.生命化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学研究
一、在生命视野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这三个层次。近期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随之揭露的生命伦理问题也反映出在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的薄弱。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随着新课改的推动,生命观念作为学科的核心素养,再一次被提到首要的位置。高中阶段是正确生命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高中生高考学业压力大,学校面对升学的压力,普遍偏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正确生命观念的培养,导致高中生出现极端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在高中阶段构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生物课堂,既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也有利于生命观念的建立。
二、在生物教学中适合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有研究显示,在高中语文、数学、政治、地理、物理、生物等学科有相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也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内容上来说,生物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内容的优势,最有利于生命观念的渗透。
1.生物学学科本质与生命教育一致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作为研究生命的科学,在生命教育方面显示了它特殊的教育魅力。自然界处处充满生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生物课堂这个平台,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认识生命的美好。通过对生物体和生命活动的认识体会生命的奥秘,让学生建立对生命的责任意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良好的契机和切入点。
2.生物学科独有生命教育的内容优势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因此教师想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下面笔者对必修课本中出现的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在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生命教育的素材无处不在。生物教材本身就有着的丰富的学科特有生命教育素材,有利于生物教师选择的渗透生命教育。
三、生命视野下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
1.引入社会热点焦点事件进行生命教育
利用相关生命科学的社会热点进行导入教学,并对学生关心关注的生命问题作出及时准确的解答和引导,是生物教师的教学需要。例如,在《基因工程》的教学中,教师借用“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导入,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对这一热点中的生物知识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笔者在介绍基因修饰技术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随意修改人体胚胎并让其,这对婴儿可能面临着歧视,进行这样的生物实验是否为生命不尊重?通过与生活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教育不止于教材,有利于引导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2.创设教学体验活动感悟生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些老师经常抱怨课时紧张,从而将很多体验活动直接改为讲授,但简单的说教方式对于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低下。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40分钟,进行一些小体验活动,使生命教育的效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血糖平衡调节》一课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在五分钟的体验环节中,给学生展示“家用血糖测试仪”,并请学生上讲台进行血糖的測试,整个操作过程和测试结果都利用实时展示。学生不仅课堂上非常关注,课后还有不少学生主动要求测血糖。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在亲身的体验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任何一种器官的病变缺失都会影响到人的健康,也明确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可见,有选择地牺牲一点课堂时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于拓展学生生命视野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展生动的主题讨论辨析生命
生命视野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还可以收集特定的材料,组织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生命论题辩驳。例如,在关于艾滋病的教学中,教师设定一个辩论主题:“该不该隔离艾滋病人?”让学生对生命议题各抒己见。学生就部分被感染的艾滋病人为报复社会恶意传播艾滋病,伤害无辜的生命的行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不仅主动获取了相关的知识,还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要关爱艾滋病人,关爱、尊重每一个生命。
生物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学科,
在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关注学生健康的生活,重视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师的重要职责。生物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独特优势来践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通过引入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开展生动的主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生命教育。以生命教育的视野来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还可以让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曹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39-40.
[2]张玉明.生物学教学中“生命感悟”教育的渗透[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6).
[3]田小娟.中学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3(43).
[4]冯建军.生命化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