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因提问而更高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而不可缺少的有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桥梁与媒介。
  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很大,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教授技能,不但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开启心智,除此之外,其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增强、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教学内容的承转、学习情况的检查等也有很好的效果。
  二、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有如此多的好处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本质上的“对不对”,更多的是外显效果上的“好不好”。
  1.借“提”发挥,表里不符。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喜欢连珠炮地发问,学生还没有听明白前一个问题,后一个问题就又出来了,给予学生反应的时间很短,实际上我们能够明白,教师连珠炮式地发问,有的时候并不是为了问学生问题,而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同时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往往就是这样的“披着提问外衣”的发问,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长此以往,必然使学生对提问不再敏感。
  2.问题分散,缺乏重点。有的教师的提问数量很多,花样不少(疑问、反问、设问等),但是问题缺乏连续性,指向性不够明确,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重点,学生即使回答出来,对知识的深度和连续掌握的作用也不大,这是一种最普遍的低效提问。
  3.重视提问,轻视回答。提问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目的与效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即时的独立思考,对学生整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有非常好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的思考要依靠“回答”的形式得以体现,乃至进行后续的更正和推敲,因此必须给提问后的回答以足够的重视,要让学生在同学面前老师面前有章法地谈出自己的答案和观点,而现在的课堂提问对回答则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因为一旦关注了回答之后,那么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
  4.模式封闭,答案僵化。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字词句段落之外,更关注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在对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提问的时候,有的教师往往会设定一些所谓的标准答案,最主要的目的是将学生的回答模式朝应试回答的角度上靠,这样的做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信的增强,只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高效课堂提问的途径
  1.巧妙设问——以教师为主导。巧妙设问的具体含义指巧妙地设计问题。巧妙设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就提问时机和技巧而言的技术层面的,时机的区别在于以提问开始思考之旅、以提问连接各部、以提问理清脉络、以提问总结陈词,技巧的区别在于提问的形式,如直问、曲问、比较问、追问、拓展问等。这些都是可以自己灵活运用的。
  另一个是就问题深度和学生实际而言的物质层面的,由于学生群体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和表达方式,乃至精确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综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一些具有差别的问题,如针对一个问题设计三层提问,第一层最为简单地请相应层次的学生回答,借此覆盖该层次的学生,并通过简单问题将所有学生引入更深层的思考,第二层的问题请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同样在覆盖该层次学生的同时,将学生的思考逐渐地引入问题的核心,第三层的问题请高层次的学生回答,分层次仅是教师的一种主管的分层,且所谓的层次也是在不断变化中,因此高层次的问题指向面是全体学生,使能够独立思考出答案的与经过其他学生提醒而领略个中滋味的学生都得到收获,这样的提问既不会将学生“吓倒”,又不会让学生“饿晕”。
  2.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段子:一位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天地君亲师”的时候,为了引出“天”和“地”字,便问学生:“你头顶上和脚底下有什么?”学生回答:“头顶上有头发,脚底下有鞋子。”教师再问:“头发上有什么,鞋子下有什么?”学生继续回答道:“头发上有头皮屑,鞋子底下粘着一块口香糖。”绕了一大圈就是绕不到教师想要的答案上,这样的带有教师具体预期答案的提问至少有两个细节需要改进:第一个是前面的铺垫不够,导致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学生不明就里,所以答案始终不靠教师的谱;第二个是提问的情境未能够给予创设,学生没有一定的角色感,所以答案不能使教师满意。
  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较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角色提问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获得更为主动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假如此时教师适当创设一种情境,学生就能够自我入定般地主动扮演一定的角色(低年级的角色需要教师来指定,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自我设定角色)。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旁白的形式描述虚拟情境,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中开始想象自己来到茫茫的大草原上,风呼啸着吹过,一股自己站在天地之间的感觉油然而生,此时教师立即进行相关的提问:“同学们,此时你们头顶着什么,脚踏着什么啊?”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头顶着天脚踏着地。”这样的一种潜藏着“对号入座”式的角色扮演,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所潜藏着的记忆,更能够激发出学生的人文情怀,加深对特定场景的感受,最终通过文字、语言或者是加上动作的表演形式表现出来,引发其他学生的共鸣。
  3.鼓励质疑——创新即未来。鼓励质疑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学生对于文本和教师的质疑,另外一个是指在学生之间,某学生对于某同学的回答有疑问并提出质疑,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深度,使学生的思考更全面深入,最终不一定能够得到最准确的结果,但是绝对能够收获很多高于知识面的气质与能力,譬如创新能力,而这些是推动语文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
  例如在教授《大禹治水》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最后常识性地提问:怎样看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做法。本来是抱着一种浅尝辄止的态度实验,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迁,结果学生对此都有一些自己的质疑。学生大多认为大禹能够有更好的办法治理水患,学生在敬佩大禹为民牺牲自己的品质之外,也含蓄地表达了路过家门打个招呼吼一声也是可以的。教师借此灌输给学生一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学会全面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很多事情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学生对于教师的引导不一定能够理解得很深,但却默默记下了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将在今后的一段岁月里指引学生更科学地思考。
  4.合理评价——鼓励与辨证。教师提问之后,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合理的评价对于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乃至对自身的自信,都有待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
  评价的方式可以分为即时评价(包括即时互动中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和延时评价(课后单独的语言交流或者是文字交流),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自己,一般来说,教师的评价最为重要,同学的评价最为直接,而自己的评价则最为间接(获得教师乃至同学的好评之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才会高一点)。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优秀的提问能力,不仅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淀,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思考与运用,只有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才能够快速且巧妙地掌握好提问,使提问变得更艺术、更高效,让学生在提問中得到快乐,收获进步。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目标,也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就语文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精心备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也就是说,
一  “王一帆,你在干什么?”叶老师皱着眉头,绷紧了脸,对着教室后排的座位大喝一声。  声音尖厉刺耳,同学们怔住了,纷纷顺着叶老师声音的指向,目光集中到了后排。瞬间,私语声四起,胆小的女同学竟然尖叫起来,作势往外逃。  引起如此轰动,原来是教室后排升腾起了一团烟雾,刚刚还在欢快燃烧的纸片熄灭了最后一点红光,灰烬在气息的作用下,袅袅地腾挪飞舞,刺鼻的纸灰味,飞快地弥漫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同学们纷纷
该文介绍了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自动化分析设计平台--Electronics Workbench EDA。通过实例说明它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巨大优越性。
会议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又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  一、理答之效  理答作为课堂问答的一个环节,是主要教学行为之一,因此理答效果决定教学效率,而且理答对形成怎样的课堂文化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回答,以何种方式处理
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常常忽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及其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是在机械模仿和反复演练.这样的教学显然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能激活思维的教学过程才是好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展开.  所谓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