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区分两种实践观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wen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实践"这个概念在历史上的遭遇,有点象"经验"一词.唯物主义者对实践作客观的解释,唯心主义者则作主观的解释.因此,如同有两种经验论一样,也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两种对立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不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都曾使用过"实践"这个概念.如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就把"实践"看作是认识的一个环节.但在他那里,"实践"不过是意志或理念的行动,是其"实现善的价值的本能"活动,是理念"凭藉主观的
其他文献
<正> 什么叫“无差别境界”?周先生说得很清楚:“没有矛盾或差别消除,矛盾平衡,对抗消亡的境界,从正面说又叫绝对境界”。在他看来,这是从“矛盾是可以解决的”这一命题中必然得到的结论。果真如此吗?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事物的发展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两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之中。对于这一点,周谷城先生也是同意的。问题就在于,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倒是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矛盾的解决并不导致“无差别境界”的产生。诚然,任何矛盾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
<正> 王仁康同志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六期发表的《一六二四年南京古地震论述》一文中认为,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624年2月10日)扬州六级地震的震中“不在扬州而在南京”。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省许多有关人士的极大关注。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其一,它是我省历史上破坏最重的一次地震,除扬州遭受严重破坏外,南京、镇江等处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所及,除江苏大部、上海全部外,还波及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其二,南京和扬州都是我国历代名城,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宁扬
<正> 《汉书·食贷志上》引晁错关于贵粟的议论(一般称为《论贵粟疏》),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标点据中华书局点校本)这里的文字显然有误。第一,“朝令而暮改”同“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二,“当具”同“有者半贾而卖”连在一起,句子不通。清代的
<正> 入党项英,名德隆,字江钧,湖北武昌人,一八九八年生于店员家庭,十岁丧父,兄妹二人靠母亲纺绣为生。他读过四年小学,十五岁考入武昌模范大工厂当学徒,三年期满后留厂当纺织工人。项英十九岁那年,曾从进步报刊和从苏联回国的一些工人中听到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
<正> 在新聞系发生的一場革命一九五六年以来,在我校新聞系发生了两場革命?沉斓嫉恼绾头从遗啥窢幵谛侣勏狄鹆说谝粓龈锩U獬「锩沟追鬯榱送踔械馁Y产阶級新聞理論和扭轉了王中办系的資产阶級方向;在新聞系重新开始了无产阶級新聞理論的教学和研究,重新确立了新聞系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的正确方向。在新聞系的历史上,这場革命无疑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办系方向的解决并不等于办系的一切問題都解决了;并不因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