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传略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TT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入党项英,名德隆,字江钧,湖北武昌人,一八九八年生于店员家庭,十岁丧父,兄妹二人靠母亲纺绣为生。他读过四年小学,十五岁考入武昌模范大工厂当学徒,三年期满后留厂当纺织工人。项英十九岁那年,曾从进步报刊和从苏联回国的一些工人中听到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女性主义学术领域探讨马克思性别和家庭思想的并不多。但在以往研究中,大多数西方女性主义学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倾向于经济决定论,而且在性别和家庭问题上,马
<正> 什么叫“无差别境界”?周先生说得很清楚:“没有矛盾或差别消除,矛盾平衡,对抗消亡的境界,从正面说又叫绝对境界”。在他看来,这是从“矛盾是可以解决的”这一命题中必然得到的结论。果真如此吗?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事物的发展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两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之中。对于这一点,周谷城先生也是同意的。问题就在于,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倒是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矛盾的解决并不导致“无差别境界”的产生。诚然,任何矛盾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
<正> 王仁康同志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六期发表的《一六二四年南京古地震论述》一文中认为,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624年2月10日)扬州六级地震的震中“不在扬州而在南京”。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省许多有关人士的极大关注。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其一,它是我省历史上破坏最重的一次地震,除扬州遭受严重破坏外,南京、镇江等处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所及,除江苏大部、上海全部外,还波及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其二,南京和扬州都是我国历代名城,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宁扬
<正> 《汉书·食贷志上》引晁错关于贵粟的议论(一般称为《论贵粟疏》),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标点据中华书局点校本)这里的文字显然有误。第一,“朝令而暮改”同“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二,“当具”同“有者半贾而卖”连在一起,句子不通。清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