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作文批改方式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x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批改作文是天经地义的事。学校检查作文的批改质量也是看教师的批语是否有针对性,有没有眉批,有没有运用批阅符号给学生加以标记等。多年来,个别教师若引导学生自行批改作文,会立即受到批评。而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在引导学生批改作文方面涌现了不少的探索者、成功者。笔者在教学中也就如何引导学生批改作文也做了些许探索,下面谈几点认识。
  一、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好处
  通过互批互改,学生可以借鉴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共同提高;通过批改实践,学生更能领会习作要求,把握习作重点。在批改过程中,学生能精心推敲,甚至通过争论辨明是非对错,这样批改者和被批改者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互批互改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和修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逐步形成能力。
  二、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操作策略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自行互批互改习作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首先,要让学生搜集关于修改作文的名人名言,使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欲望。
  其次,要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批改兴趣。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进行反馈,通过激励性评语,如“XX同学,这么小的笔误都被你发现了,你真是个细心的好学生。”“结尾这样一改简直太妙了,你好棒!”等,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以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
  最后,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教师可精心选取一部分批改较好的作文,在讲评时宣读、传阅,或直接在教室内张贴,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批改作文活动的开展。
  2.“授之以渔”
  首先,明确批改要求。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改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用规范的符号进行修改,如改错、删减、添加、替换、调序、精彩句段的标记等。此外,评语书写一定要认真,要有激励性;批阅完成,后面要有署名、日期等。
  其次,明确批改的范围。刚开始批改作文时,学生肯定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要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确定批改的范围和重点,下面列举几个方面:(1)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认真;(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和不恰当的词语;(3)找出不通顺的句子或有语病的句子;(4)找出用错的标点符号;(5)看审题是否到位,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6)看语言是否通顺、简练、生动;(7)看中心是否明确等;(8)看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9)看是否写成流水账,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10)看想象是否合理。
  作文批改涉及的方面很多,每次习作评改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刚开始让学生互批互改时,教师可从一两个要求开始,随着学生批改能力的提升逐渐提高要求,扩大范围。
  3.强化训练
  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由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最后的熟练掌握,需要一个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教师可做如下操作:
  第一,共批示范。在引导学生学习批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可选取学生范文,通过多媒体演示批改给全班学生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批改作文的方法及过程,让学生在模仿中起步。
  第二,互批互改。旁观者清,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虽然可以初步弥补许多缺憾,但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对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因此互批互改可弥补诸多不足。
  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学生可根据教师出示的修改范围和要求互批互改。可同桌互批,也可抽签确定批改对象,亦可按作文本发放顺序随机确定批改对象。把批改权放给学生,学生有新奇感,态度积极,既训练了批改作文的能力,还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手不管,做“甩手掌柜”。学生互批互改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吸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所以,教师要切实做好引领和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
  其次,要做到循序渐进,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可能的。教师要从批改的要求、批改范围、批改方式方法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第三,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尤其是对中、下两个层次的学生。
  最后,教师要做好总批总评,每次作文批改完成后,教师要选取或抽取部分学生作文,对互批互改情况进行评价,达到激励学生、把握方向的目的。
  总之,放手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是“舵手”,是“教练”。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注意及时总结和不断探索,一定会走好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其他文献
完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完善应当着眼于中国乡村实际,构建一个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协商和解、人民调解委员
摘 要: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最终教育目的的教育。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既要体现基础工具性又要渗透人文教育。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整体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所谓人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教师不只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更是整堂课的组织者。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要让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有效高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
工业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距离,如何摆脱世界工厂的尴尬地位而成为设计大国,拥有自己的品牌,是中国工业设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在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转向文化旅游的今天,一定要提高旅游经济中的文化含量。本文从文化经济背景出发,分析了青海冬季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资源特征、客源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强调英语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而是学会用语言知识来做事情,也就是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意味着对学
教师是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既是专业人员,教师就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和相当的道德素质,具体来说,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具有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法律知识素质及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在众多素质中,其首要的就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笔者就一些切身体会,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教育,要有高度的使命感   我国的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颁布了一系列文件。2008年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国家根据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而再次修订的结果。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