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q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在不断的探索中我发现,音乐活动是最能解放幼儿、调动其创造激情的艺术活动。究竟怎样做才能使音乐教学富有实效,真正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此时,教师除了接收到幼儿反馈之外,更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重新反馈到幼儿身上,形成新一轮的师生互动。
  一、构建和谐幼儿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构建和谐幼儿教育,要正确把握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幼儿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成与败。“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幼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并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教师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生互动顺利开展的大前提。
  二、加强音乐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教师自身教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通过正确的观察与评价,了解每个幼儿。
  一个班上几十名幼儿,由于家庭环境、性别、个性的不同,他们在认知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但他们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每一种特点,才能客观地获得他们的情况。
  2.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适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有时幼儿的反应和表现是教师能够预见到的,对于这样的指导教师只要在活动中实施就可以了。但幼儿毕竟是一群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他们有时的表现会让老师事先也揣测不到,这时,教师必须全面观察,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3.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怎样去化解难点,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难点呢?音乐活动《快快起床》中,幼儿先是欣赏歌曲,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并找出相应的图片,再根据歌曲进行排序。其实这一环节是为之后的“轮唱”这一难点做准备的,通过幼儿自己发现问题,集体解决问题。通过图谱的不同变化,让孩子感受、学习轮唱,激发了孩子的演唱兴趣,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轮唱。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1.创设活动情境,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
  《采茶舞曲》是一首古老又有趣的童谣,配以熟悉的流行音乐旋律就成了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歌词的情节性较强,我在设计时就通过提供情节图片让幼儿排序,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歌词,在反复的检验图片的过程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知音乐的旋律,从而轻松地学会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情、动作、语调、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歌曲,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己去体验音乐的快乐。这种灵活机智、因势利导的方法能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艺术化的教学语,能激起幼儿的兴奋度。
  如活动前后的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
  3.适当的节奏教学,能激起幼儿激动的情绪。
  如音乐活动《小伞花》,歌词内容很简单,为了使幼儿不觉得单调,我从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节奏入手,运用黄豆和大米来演奏不同的雨声: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为了让幼儿在本节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在课前与幼儿共同了解、讨论下雨时的各种情形。其次,考虑到在活动中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演奏时的强弱特点,所以在本活动中运用生动的节奏图谱,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以鼓励、互动、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了整个活动中去。
  4.适度的肢体语言,能加深幼儿体验所欣赏的内容。
  老师用手势代替语言,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蓝精灵》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蓝精灵的神态。再如在唱《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时,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让幼儿感受摇篮曲安静、平稳的特点,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大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地发展。
其他文献
提到师德,我们就会想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这些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为什么受到尊重?因为他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
期刊
网络是20世纪科学创造的神话,网络和教育天生有不解之缘,网络似乎是专门为教育而发明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了网络教学的不归之路的时候,人们又感觉到:网络啊,爱你也不容易。在语文教学应用网络过程中同样产生了许多困惑,认真思考这些困惑,是更好地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搞好语文网络教学的前提。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否过时?  网络教学带来了教学模式上的重大突破,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诸如个性化语文学习、交
期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实际上也是创造能力的活动,这种能力需要培养才能形成。美术教学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我的认识和体会如下:  一、启发学生内
期刊
摘 要:在迈向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人的所有能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最关键的阶段,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基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这个总体目标,本文阐述了现存的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并对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学生 信息素养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
期刊
美术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怎么画呀?”不耐心的老师会打发孩子“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样的回答对学生没有丝毫的帮助;耐心点的老师会帮孩子画上两笔,“这样画就行”,大大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更有甚者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让创作变得索然无味、失去个性。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单纯的用像与不像、怎么画对、怎么画不对来评价孩子的画,这无疑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构思创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长河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中考中,古诗词赏析年年考,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成为中考备考的一大亮点。无论从中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化遗产的角度,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语文中考中的初步鉴赏古典诗词,是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来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难度较大,不
期刊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美术课学校不能忽视,美术老师必须上好。那么,怎样上好初中美术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备好美术课。  一是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了解学情,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
期刊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在1—2岁是语言、思维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段,7—10岁是第二个黄金时段。儿童在入学前语言、思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次飞跃,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大量语汇,思维能力也迅速发展。入学进入一年级时,正是他们语言、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段,这个时候,他们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最佳时期,指导这些五六岁的娃娃写作,就可以促使他们学会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更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快速发
期刊
摘 要: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成长、生理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如何正确地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主要从“教会方法,学会自信”、“自我调控,学会坚持”、“回忆过去,学会感恩”、“宽松民主,学会快乐”这四方面进行了疏导,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昂首挺胸地跨进中学的大门。  关键词:六年级 疏导 自信 坚持 感恩 快乐  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成长、生理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表现出
期刊
摘 要:国学经典诵读是我国的灿烂文化,是一个人构建灵魂的精神家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国学经典诵读能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促进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 文化素养 促进成长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屹立于世界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特别是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小学教育这块希望的田野上。不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