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知识孕育鉴赏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长河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中考中,古诗词赏析年年考,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成为中考备考的一大亮点。无论从中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化遗产的角度,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语文中考中的初步鉴赏古典诗词,是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来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难度较大,不少考生做这类题时“跟着感觉走”,选错了并不奇怪,选对了则认为是侥幸。鉴赏诗词,是需有“一点通”的悟性,但也并非玄虚之术、无理性规律可循。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鉴赏诗词也一样。鉴赏诗词,首先要读懂理解原诗词,而能读懂、能理解又以掌握一定的古代诗词知识为基础,所以,鉴赏诗词离不开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规则。要真正具备赏析古典诗词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能的能力,必须以了解、掌握其知识来培养。
  一、鉴赏诗词的语言
  中国古代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诗歌语言凝练、耐人寻味,对语言进行赏析,可以领略诗词的广阔意境,玩味诗词的深刻含义。李商隐七律诗《无题》的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镜”常被解释为“镜子”,这样的理解有悖于律诗的对仗规则。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其中的“镜”对“吟”,根据这个特点,就可得知“镜”是动词——照镜子,而不能解释为名词。
  二、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
  我国古代诗词,崇尚高情远韵、意味深厚,思想内容不直现于外,常以意象为载体来转达信息。所以鉴赏思想内容时,要注意: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是边塞诗,既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三、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我国古典诗词明显地突出了这一特点,将抒情与写景叙事结合起来。特别是写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者交融浑然,使我国古代诗词深厚含蓄、意味隽永。
  纵观这些年的题式设计,常混合几种表达方式,要么无中生有,要么有却说无。
  所以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而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鉴赏古诗词,离不开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能力需要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赏评活动中来培养提高。除此之外,鉴赏者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细腻而敏慧的情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萨克斯管更以其不可征服的速度不断发展。我们职业艺术学校也涌现了大批热爱学习萨克斯管的学生。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吹奏萨克斯管的教学经验,对萨克斯管吹奏教学方法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掌握萨克斯管变调方法  萨克斯管属于变调乐器,因此它的种类也较多, 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萨克斯管变调的四种方法。1.降B调高音萨克斯管,俗称直管萨克斯。我们熟悉的由美
期刊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
期刊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备的素养,教学能力是在教师的能力下,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  依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现代教师应具备以下教学能力:  一、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根据学科的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编排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能充分认识学科结构和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逻辑结构,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能分析教材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便捷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运用 媒体 素养 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
期刊
一堂课像一场戏,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也像一篇文章,要有妙不可言的开头。精美的新课导入,像磁石,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像钥匙,能悄然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小学英语课堂如何导入:  一、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再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传授新知识,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深入
期刊
提到师德,我们就会想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这些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为什么受到尊重?因为他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
期刊
网络是20世纪科学创造的神话,网络和教育天生有不解之缘,网络似乎是专门为教育而发明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了网络教学的不归之路的时候,人们又感觉到:网络啊,爱你也不容易。在语文教学应用网络过程中同样产生了许多困惑,认真思考这些困惑,是更好地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搞好语文网络教学的前提。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否过时?  网络教学带来了教学模式上的重大突破,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诸如个性化语文学习、交
期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实际上也是创造能力的活动,这种能力需要培养才能形成。美术教学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我的认识和体会如下:  一、启发学生内
期刊
摘 要:在迈向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人的所有能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最关键的阶段,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基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这个总体目标,本文阐述了现存的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并对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学生 信息素养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
期刊
美术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怎么画呀?”不耐心的老师会打发孩子“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样的回答对学生没有丝毫的帮助;耐心点的老师会帮孩子画上两笔,“这样画就行”,大大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更有甚者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让创作变得索然无味、失去个性。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单纯的用像与不像、怎么画对、怎么画不对来评价孩子的画,这无疑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构思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