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节奏,塑造高效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ve123n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悦耳动听的音乐讲究节奏美,优化的课堂教学也同样需要节奏美。好的语文课堂就像是一首最美的乐曲,总是张弛有度,高低起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勃勃,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巧妙地运用教学节奏艺术,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将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从而塑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才能较好的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文本节奏,关注学生反应
  一本书有重点内容,一个单元有重点课文,教材本身即有节奏。教师的教学必须把握教材的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使用力量。重点、难点是教学上的高潮,须用重锤敲打;非重点、难点是教学上的低潮,可用和风吹拂。如果难点多而集中,则要想办法分散难点,使重锤敲得错落有致,有效地刺激学生。做到重点突出——反复讲;难点分散——缓慢讲;一般内容交代——简明讲。这样才能使教学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学生的思维具有节奏,不断产生兴奋。同时,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反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地调整节奏。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当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远远超出教材的时候,他就能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对自己讲解的反应上,而不是自己讲解的内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发现较多的学生已经跟不上讲授进度,就要放慢节奏,或在“原地”停下来,甚至返回头重来,以使多数学生跟上讲授进度;如果发现学生已经紧张到濒于疲惫,既要有意地变换一下节奏,穿插一点趣味性和轻松性的内容,调节一下气氛;如发现多数学生早已懂得了正在进行讲授的教学内容,已表现出漫不经心,就要加快讲授节奏,加快速度或加大深度,把学生思维活动的弦绷得紧一点儿,,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积极的智力活动中去。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惑。”初中语文课文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现代文、古诗文韵味盎然,作为教师要充分根据这些特点,把握其内在的文本节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相机诱惑”,让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舒缓有致,激情四溢。
  二、调控语言节奏,吸引学生注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神融会,相得益彰。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给学生以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阐述成功时,语气应庄重严肃,生动,铿锵有力;解剖失败时,语调应沉稳,诚然有理。声调不能太高,也不能嘶哑低沉。既有高亢情激的鼓励,也有轻声细雨的推动。一堂课有时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时像“三月里的小雨”。形成高低结合、轻重交替、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从而时刻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三、变换教学方式,做到动静结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控制课堂节奏,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在课堂中,要让学生读写相间,思议结合,在动中学在静中悟,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如学习《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讲授式,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第二步运用练习式,一是填表对比分析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特征及意义;二是完成课后练习,体味该文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运用讨论式,思考讨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这样安排,整堂课讲练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本身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堂更渴望艺术性。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智发展特征,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从而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节奏,尽力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让语文课堂在张弛有度轻松明快中变得更加高效。
其他文献
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三十年,且长期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也习惯留心、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复习课颇有心得。复习课是强化和巩固学生记忆痕迹的重要途径,它是通过把教学过的内容以再教的形式系统而有重点地再现;同时也是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一个辅助手段;也是巩固教学成果的必要途径。由此来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现就如何做好复习工作,笔者就浅谈几点做法。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着眼朴素,体现复习的重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过分注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离开了教育园地,取而代之的,是注重各项能力培养发展的素质教育。我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和人道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那么,在充满灵气与感性的语文教学中,更应该以学生为本,更应该重视素质教育。下面,对于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我粗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人为本,树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僵化单板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教育传统弊端的金钥匙。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内容。  一、小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创新几乎无处不在。如果细心挖掘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乏创新所产生的就“物”。其中有古人用创新精神造出的赵州桥和精美绝伦的马踏飞燕,也有现代科技创
组织文化是一个特定组织在处理回应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和问题中所学习到的,由组织自身所发明和创造并且发展起来的一些基本的假定类型,它内含着特定时代的组织目标、价值、信念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不仅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还能让学生身心愉悦。作为教师,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那么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期刊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阅读理解。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现代文阅读,很多省市只选择两种文体加以考查,其中必考的一种文体就是记叙文。由于记叙文阅读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而言所占分值也较多。记叙文阅读试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设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
期刊
生成性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更多关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与自己提前预设教案的吻合度,教师提前预设了问题和答案,甚至方法,过程成了唯一性的,不允许节外生枝。教学关注课堂生成,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对学生感悟、体验的珍视和对学生智慧的保护,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
主人公:小骐(身高179厘米,体重90公斤)  坐标:宁波  年龄:30岁的单身小伙  习惯:爱熬夜、打网游、刷剧,无其他不良嗜好最爱的家常菜:西红柿炒鸡蛋配米饭,红烧排骨配可乐,雪菜年糕汤。有一天,小骐刚上完通宵夜班,回家上楼梯时胸闷难受,推开家门冲进卫生间,发现小便泡沫较多。他到医院一查,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一个没少;蛋白尿也有两个加号,肾功能也出现了异常。  小骐很纳闷:“平时我没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