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中,考学习新概念,应用概念的试题(俗称开放性命题)频繁出现,这些试题学生平时训练中很少接触或者根本就没有见过,所以学生普遍感觉难度大,不易下手.话说回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没办法全部找出新的概念来给学生复习,有些开放性命题纯粹是命题人临时编制出来的新题,所以令老师和学生们防不胜防.为什么学生的得分率低?有没有办法提高开放性命题的解题成功率?笔者认为,之所以学生得分率低,这与我们教师平时教学中只注重解题技能训练,而忽视概念教学有关系.在高一、高二的新授课讲授概念时,分析概念时花费很少的时间,往往是直接给出概念,然后提出概念中的几个注意事项,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组织学生仔细讨论分析,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解例题或练习题,搞的是“题海战术”.因此学生到高三以后,一些基本概念大部分都忘记了,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或思维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往往是由于没有正确掌握和运用有关的数学概念而造成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有必要重视概念教学,加强概念教学,想方设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抓住概念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记忆、理解、掌握公式、定理、计算.那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1.事例引入法
  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形成新概念.比如:周期性的概念,我们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现象,如我们的日历,年复一年地过去;我们的课程表,都是周而复始的.如果仅仅从定义入手,而不是从人们生活的客观需要形成概念,那么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就是一个抽象的文字性表述.
  2.发现引入法
  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概念的发现、探索、形成,只有这样,学生对概念的印象才会清晰,理解才会深刻,记忆才会牢固.比如在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分析下列数据:
  ①1,1,1,1,1,1… ②1,2,4,8,16,32…
  ③1,-1,1,-1,1…
  总结得出有关的规律性,然后让学生自己对等比数列作出定义,并自己对定义边评价边修正,直到满意为止.
  引进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作出归纳的过程.因此,教学时不要生硬地抛出概念,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合理创设情境,正确引入概念,力求顺乎自然、水到渠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历出发,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
  二、逐字逐句,分析概念
  数学概念大多数是通过描述定义给出它的确切含义,而描述数学概念的语言又是经过高度抽象、精心提炼的,学生往往对这样的语言和名词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配有具体的事例分析概念,要把概念讲清楚、讲准确,需要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对概念中每一词、句进行仔细推敲,用不同的方法揭示不同概念的本质,通过对本质特征的分析,带动对整个概念的理解.
  三、通过变式,突出本质
  在引导学生着重正面理解概念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反例以及容易引起对概念发生误解的问题,通过设问和讨论来正确地把握概念.例如,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学生常常笼统地记为: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椭圆,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让学生讨论:①平面上的动点P到两定点(-2,0),(2,0)的距离之和为3,则P点的轨迹是什么?
  ②平面上的动点P到两定点(-2,0),(2,0)的距离之和为4,则P点的轨迹是什么?
  ③平面上的动点P到两定点(-2,0),(2,0)的距离之和为6,则P点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分析容易得到:①当2a<2c时,轨迹不存在;②当2a=2c时,轨迹为一条线段;③当2a>2c时,轨迹为椭圆.这样就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椭圆概念中“a>c”这一条件的理解.
  四、比较本质,巩固概念
  对于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指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有些概念从表面看好像差不多,但本质却不一样.例如,指数函数与幂函数、排列与组合、两条直线的夹角和直线到直线的角、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奇函数与偶函数、函数的极值和最值、函数与方程,等等,这些概念,可以从内涵和外延的综合上进行比较.每一单元结束后,要进行概念的总结,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把同类概念区别分析清楚,把不同类概念之间的联系分析透彻.比如,在讲完《圆锥曲线》一章后,可以将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概念加以类比.
  五、努力实践,运用概念
  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本文对概念课教学探讨想达到的根本目的.由于概念是抽象的,所以学生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就十分深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在课内要适当反复,在课外也要适当反复,反复不完全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复述、答问、举例、解题、综合运用等方式,使这些概念再现——在更高层次上的再现,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化,达到灵活运用.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思考.其实概念教学不仅仅在新授课时重要,在高三复习时,也十分必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地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辨析、感悟和运用中真正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的本质.
其他文献
【摘要】 适应新课改和学校生存需求,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又在于课堂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为难点问题和新知创设思维背景.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背景;创设;教学质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学校教育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课堂教学,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培养能力,尤其是思
高水平抗纹枯病突变体Rsb发现于高感纹枯病的籼粳杂交组合(蜀恢955&#215;Kitaake)的BC2F2。为了考查Rsb在不同条件下的抗性,经花药培养得到的Rsb纯系的抗性研究从以下2个方面进
“新基础教育”宗旨中有这样的描述: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 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 “新基础教育”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七条中的第一条就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我在书本中学习,
【摘要】 设计好练习题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练习题要求表述有亲和力,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目标要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练习要有利于总结规律,并能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具有多种答案的开放题是学生最喜欢做的.   【关键词】 人文性;生活性;层次性;联系性;开放性    初中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设计好练习题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当
一个班级就是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铁一样的制度,班级就犹如一盘散沙,不会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一个班级又是一株幼苗,如果没有人性化的管理,班级就犹如一块冷铁,不会焕发生命的光彩和人
当前,很多政治教师觉得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学生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学生厌学,老师怨教,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怎么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学生学习的不努力。我
走班制是一种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最早在大学实行。中学走班制源于美国,现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推行。其主要特点有:  1. 以教学班为基本单位进行集体授课 同一学校不同班级(指行政班,如果需要保留所谓行政班的话)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因选择同一门课程而走进相同的教室,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班。教学班存在时间短,通常一门课程结束后即结束。  2. 学生的流动性 走班制下,学生将改变同一求学阶段始终被固定在相同的
近日,浙江省第七期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班主任邱卫东教授向本刊记者介绍他班上多位“学习型局长”的科研成果,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其中秀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刘祥同志在教科研
1940年中旬,国民政府在滇缅公路被封闭之后立即着手筹备在西南边境另外修建一条国际运输通道,即中印公路日玛线。事实上,国民政府在设计公路路线的时候有意使其穿过西藏噶厦政府
以北方杂交粳稻所衍生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试验材料,对其叶型性状进行了分析,探究北方粳稻叶型特征及最优叶型模式。结果表明,两群体高产和超高产类型总体的叶型为上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