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环三步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aotiancx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七环三步教学法”是以教师设计问题为中心,以“七环三步”作为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第二环节:展示目标,明确任务。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四环节:交流反馈,小结概括;第五环节:拓展应用,延伸训练;第六环节:系统总结,知识升华;第七环节:作业布置,课下巩固。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解决问题又分三步进行:(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运用“问题引领”课堂,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
  关键词:七环三步教学法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问题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107-01
  1 背景和模式介绍
  地理学科在中学不大被重视,长期以来,实行的“满堂灌、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教学法,严重抑制了学生好奇求知、探索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方法应重视学生的感觉、质疑、逻辑推理等感情和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那么,既不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任何学习的乐趣,也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环三步教学法”是以教师设计问题为中心,以“七环三步”作为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第二环节:展示目标,明确任务;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四环节:交流反馈,小结概括;第五环节:拓展应用,延伸训练;第六环节:系统总结,知识升华;第七环节:作业布置,课下巩固。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解决问题又分三步进行:(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2 “七环三步教学法”在“山地的形成”一节的应用
  情景创设:课件展示材料:珠穆朗玛峰、华山、泰山等景观图片,请思考:这些山地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适时归纳:这些山脉的形成均与内力作用有关。
  展示目标:教师投影展示,学生阅读目标:通过读图、分析,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通过火山爆发的片段、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通过“活动”,分析判断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4分钟后交流反馈:(1)什么是褶皱?(2)什么是褶曲?褶曲有哪两部分组成?(3)根据背斜和向斜的岩层弯曲特点,可以推断出形成的地形有何不同?(4)“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存在吗?怎样形成的?(5)根据以上知识,判断背斜和向斜的可靠依据是什么?
  交流反馈:教师课件动画演示岩层的受力弯曲变形,学生逐一回答后,教师作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多形成为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多成为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形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反而形成山岭。因此,根据是山岭或谷地,来判定背向斜是不可靠的。应该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变化判断: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而向斜的中心部分较新,两翼较老。
  承转:地球上有很多的褶皱山脉,规模有大有小,比如纵贯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横贯亚欧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都是规模很大的山系。那么这些褶皱山脉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师课件动画展示“地球巖石圈板块示意”,引导学生读图、视图,思考。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请阅读教材内容和“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思考问题:(1)全球划分为哪六大板块?(2)板块有什么特点?(3)板块的背离和相对运动,各形成什么地貌?(4)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是怎样形成的?
  交流反馈:生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后,找学生代表发言,师作小结。
  归纳小结:全球划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中。背离运动形成裂谷或海洋,相对运动可形成褶皱山脉。褶皱山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为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段为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则是由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分别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承转:受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如果强大的张力和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又会怎样呢?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请阅读教材内容和“断层示意”,思考问题:(1)什么是破裂?(2)什么是断层?(3)由破裂到形成断层须具备什么条件?(4)举例说明断层形成了哪些地形?
  交流反馈:生自主学习后,回答,师课件演示“断层”的动画后作小结。
  归纳小结:断块山是地壳运动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褶皱和断层也是最常见的地壳运动的结果,它们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我们把地壳运动引起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大家在野外考察时怎样区别褶皱山和断块山呢?请结合教材活动思考、总结,并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在课后查阅资料,完成课题研究,并将你的研究成果展现给大家。
  过渡:在地表除了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山和断块山外,还有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请大家看一组景观图片,能说出是哪里吗?教师展示日本富士山、长白山白头山天池、黑龙江五大连池、夏威夷岛景观图片等,学生回答后,播放火山喷发视频。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参考视频等,思考:(1)岩浆活动怎样影响地表形态?(2)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3)火山喷发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交流反馈:生回答后,师作小结。
  归纳小结: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地表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两种地貌:沿线状裂隙流出的形成玄武岩高原,沿地壳中央喷出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火山主要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等组成。火山对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家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来说明火山的影响,要注意分析其利与弊。
  承转:山地的类型不同,其共同特点是起伏大、崎岖不平,对人类活动尤其是交通有何影响呢?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课堂总结:可由学生来总结本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和点拨。
  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七步”教学法,教学遵循“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小结、学以致用、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来安排教学程序,层次较清晰;教学中处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读图、视图、据图分析、画图等,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通过课件动画展示,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通过设计问题层层探究,循序渐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青年教师教改项目“知行合一理念下的空间形态的建构与表达”(2013Y53)。  作者简介:胡彬(1980年9月-)女,讲师,硕士,从事景观设计与教学工作。  摘要: CAD课程是艺术设计类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必修课程,是训练学生轻松高效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形设计必备技能的软件教学课程。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教室,其在教学上已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师生全方位互动教学已成为趋势,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面向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以技能鉴定为切入点,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技能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和师资专业素质,并逐步形成了“双证融通、课证融合”的高职教育技能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教育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的问题,以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大赛为例,提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期刊
摘 要:《煤化学》是煤化工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理念,促进课程改革。本文就煤化学课程的情况对一些企业和兄弟院校进行调研,结合我系实训条件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为该门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改革 《煤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调研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本文主要从班主任拥有的责任心、爱心、公平心、宽容心以及谨慎心等角度来讨论管理之道,希望在和谐班级建设等方面为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 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1(b)-00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正享受着教育大众化
期刊
摘 要: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级专业技能人才的学校,专业课的教学,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应进行多层次的教学教改,所以在本文中以64D半自动闭塞复习课为载体初探“主动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64D半自动闭塞 “主动型”教学模式 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41-01  所谓“主动型”教学模式指的是让学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为了给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进行语言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要学习语法,同时也要对文化进行重视。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学习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培养,对教学知识进行更好的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阵地。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一线物理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以下体会。  关键词:高效课堂 物理教学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60-01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课文内容需要,采用多种形式,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做到初读课文时,能整体把握,精读课文时,体验感悟,熟读课文,铭记在心,能学以致用。从而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朗读教学 多种形式 落到实处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7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等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地走进社会去获取有效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东亚文化之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品德教学走向多元,走向开放,走向厚重提供了选择空间,将它融入到品德课程,为品德与社会教学提供源源不绝的活水。  关键词:课程资
期刊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77-02  联合国教科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