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素质教育的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亚学院
  【摘要】文章研究了一种既能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又有别于传统的考试方法——公开化无作弊考试。该方法主要借助预备试卷,这既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又能较好地评判其学习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预备试卷;正式试卷
  作弊之于考试,如影随形,即使教育进化或变革到现今的素质教育,作弊现象依旧没有大的改观。考试,是在有限资源不能满足人人有份的情况下对竞争优先者的先行满足,有些竞争滞后者想获取有限资源也只能通过欺骗或作假让自己进入竞争优先者行列。控制作弊是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预防或阻止作弊不仅要从监考或考试环境优化或改良入手,更要从考试自身或结构或过程或方式等角度入手。考试这一形式,在高校不仅是过去和现在,即使在未来20年内,也一定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成效的常态评价手段或方式。本研究就是基于三亚学院本科和研究生班学生多年期末考试无作弊的实践探索所得。
  一、考试、考试作弊及研究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考试”一词的解释是:“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考试是教学各环节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检验, 又是对一所高校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水平的衡量。适宜的考核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同时还可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进行自我检查,进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高校考试是衡量大学生学识德才、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的一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升级和教学质量的改善都起到最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弊”,《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背制度或规定的事情。”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则是:“用欺骗的方式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作弊形式繁多,本研究仅讨论在高校教室里发生的考试作弊。
  高校考试方法的改革是建立素质教育质量评价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促使高校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对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意义重大。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从学期第一堂课开始就进入备用试卷准备阶段,增加了学生逃课的成本,促进了学风建设。学生在准备备用试卷的时候讨论、总结、提炼和誊写都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环节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也是一种爱护学生,防止学生作弊的新穎考试方式,符合现代大学培养人才的模式。
  因此,对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进行研究的意义表现在:进一步澄清对考试的有关模糊认识,利用好考试来充分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通过研究考试及考试方法研究,可以为考试理论的创新、考试学说的完善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参考;通过研究考试方法建立一套与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评价、人才培养匹配的和使用的适宜的、稳定的、科学的考试制度或体系。
  二、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设计与运行
  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的基本操作流程:某门课的第一节导修课上,授课教师就告诉学生本门课期末实行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和要求。采用“预备试卷 正式试卷”考试模式,预备试卷由学生考前事先准备,考试时作为“唯一合法”的纸质文字资料带入考场;正式试卷在考场开考时发放,考生在答写正式试卷时,可以参考预备试卷内容。考试结束时,正式试卷和预备试卷同时收回,对于预备试卷做得好(认真、充分准备材料,但命中率低)而正式试卷没答好的考生,可将预备试卷作为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平时硬性指标外的综合表现软指标,并将其考虑成平时总成绩的加分因素,从而让濒临及格的学生达到及格。
  (一)预备试卷及其作用
  预备试卷是一张角上盖有学院印章和写有编号的8开白纸,于学期结课前一个月左右发放。在正式考试前,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内容要点的归纳与概括,可以把自认为可能考试的内容以自认为合理的布局手写在这份预备试卷的正反面上,复印、打字等印上去的无效。正式考试时,学生可以公开将预备试卷带入考场而不能携带其他任何物品(如课本、笔记等)。考试中,学生根据自己提前做好的预备试卷及平时听课情况答题。预备试卷的“猜题”命中率、成体系的合理布局及内容的全面性直接关系着期末考试的答题效率与成绩,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性遏制旷课的作用。预备试卷于考前一个月左右发放,旷课学生因拿不到预备试卷而丢失考试资格。
  2.促使学生认真听课的作用。平时缺课或不好好听课者,漏掉教师平时讲课的要点与可能考试的内容,通过考试的风险就会很大。
  3.引导学生融会所学知识的作用。考试内容是平时教师所强调的教学要点的有效概括和发挥,并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照抄照搬。
  4.督导学生遵守规则的作用。作为预备试卷发的白纸,仅发放一次,遗失者算作自动放弃预备试卷,且同一学期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生,其预备试卷的内容及结构誊写布局雷同度超过80%者,预备试卷就丧失作为综合表现加分依据功能。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作用。学生在思考与猜题的过程中,会看书、讨论、概括题目、互对答案、查抄笔记等,这些准备预备试卷的过程,实际上都是自主学习与有效复习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6.“逼迫”学生多动笔、善复习的作用。据统计,有学生在预备试卷上曾经写下了36000多字,最少的也有12000字,平均约26000字。这不仅有助于督促IT时代疏于动笔写字者勤加动手,而且就算其所有内容都是抄写他人的,其抄写过程本身仍能让学过的知识得到一定的复习。
  (二)正式试卷
  正式试卷和一般的期末考试试卷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在题型上侧重判断题、应用题、思考题与论述题等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减少甚至回避直接从课本、教师授课内容及相关资料上照抄照搬的题型。另外,在题量上相对常规闭卷考试增加5%~10%的题量。这让不认真听课或听课内容不全而学习效果相对较差者或考试准备不认真者侥幸得高分的概率大大降低。   当然,考场管理也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对考场的要求:身份证和学生证双证必备,人证统一,否则请出考场;除预备试卷和草稿纸外,桌面上不许有其他纸质物,且预备试卷必须在盖有学院章和编号处写有考生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同时,该预备试卷必须是考生自己的手写字迹,否则没收预备试卷,考生完全闭卷考试。这样,只要不公开用通信设备、交换试卷和传递小抄,其他所有的隐蔽行为对答题均不起太大作用,监考老师在监控紧张度上相对就轻松得多。
  三、实践运用与实证效果分析
  2010年3月,著名经济学家王毅武教授从自己讲授的选修课《现代经济理论》开始,试行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到课率达到99%,期末考试约200人的大考场秩序井然,原本担心的“选修课考试作弊者众”“考生因考场拥挤而秩序混乱”和“人太多,监考老师管不过来”等现象并没有发生。这固然有王教授作为名师的授课吸引力效应,但王教授自己认为这得益于试行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鉴于此,我们组织了“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研究组”,以三亚学院本科和研究生班学生为研究实验对象,将前述经验进一步规范化、具体可操作化,涉及《现代经济理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生产运营管理》和《战略管理》等课程,既有选修也有必修,既有考查也有考试。其中,面对研究生班的《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使用该考试模式,师生接受和认同度高于本科生5%。几年来,经历公开化无作弊考試的学生达万人次,除极个别预备试卷不合规而被没收外,没有发生过作弊事件。监考老师普遍反映考场秩序好,没有传统考试监考那么累。
  (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经管类老师、学生和课程做了对比研究:在同一老师,对同一专业,授同一课程;同一老师,对不同专业,授同一课程;不同老师,对同一专业,授同一课程;不同老师,对不同专业,授同一课程等组合情况下,我们实行公开化无作弊考试,结果发现,到课率平均96%以上;考场秩序井然,除个别学生因预备试卷不合规而被收缴外,没有发现作弊现象;考试成绩都呈正态分布,且与传统闭卷考试相比,公开化无作弊考试平均成绩整体向高分移动7分左右。
  同时,针对同一老师,对同一专业,授同一课程,但针对不同的班,分别实行公开化无作弊考试、传统闭卷和开卷考试。同样的试卷,三种考试方式的结果是,由于老师在学期本课程第一节导修课就讲明了期末考试方式,公开化无作弊考试、传统闭卷和开卷考试平均到课率分别为99%、95%和92%;公开化无作弊考试考场安静秩序最好,没有作弊,闭卷考试秩序稍有不稳,有作弊,开卷考试反而有夹带超规定资料,偷看或抄袭他人等现象出现。
  (二)组织经历过两次及以上公开化无作弊考试的学生调查,要求学生从公开化无作弊考试、传统闭卷和开卷考试三种方式中选一种自己最中意的考试方法,并列举选择该方法的三个主要理由。结果:9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排名前三的理由为“①基本没人作弊,考试更公平(97%);②能较好地体现自己的综合努力和真实学习水平(88%);③能更好地督促自己去上课和学习(79%)”;其余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其理由甚至有“可以旷课,可以有作弊可能”等。我们私下把这9%的调查对象的以往成绩翻出来比较了一下,基本分布在年级考试成绩的后四分之一之列。
  从以上实践运用和实证效果分析看出,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因此,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通过此种考试的关键在平时听课的知识积累和与老师的互动学习思考,所以获得好成绩的关键在用心听课、主动思考,临阵磨枪的突击式复习往往得不到好成绩,死记硬背不适合此种考试方式,此种考试方式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因从教学到成绩评价,从预备试卷到考试管理,都已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体系,作弊风险大且收获小,几乎不可能出现传统考试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因此也就避免了因考试作弊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四、研究与运行结论
  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是考试作弊行为的逆向思考与操作。基于应试教育改革,此种考试方式是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尝试。与传统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方法对比,该考试方法的显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少旷课,屏蔽作弊,督导学习和公平考试。但是,正如任何管理方法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一样,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也并非万能,它仍存在值得继续研究和商榷之处。
  (一)在整个考场仅用一套试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偷看他人试卷的行为,因此该方法还不能仅靠自身就做到彻底“无作弊”,仍需要严格规范的考场纪律和监考。
  (二)任课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思。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要点与重点就可能考试的题目予以暗示,以督促学生必须到课并认真听课;综合运用题和主观题较多,这不仅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专业知识与能力体系,而且题型的丰富性、出题、改卷也需要付出更多心血等。
  (三)目前该考试方法还仅限于以经管为主的文科类诸学科,理工学科是否可行,仍需研究与实践。其实,我们小组的一位长期教授《生产运营管理》的教师已经基于该门课的文理综合性做了一定的探索,初步认为,只要立足学生素质教育,多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公开化无作弊考试方法在理工学科的考试中仍是可以借鉴的。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崔国贺.大学生考试存在的问题和防治措施[J].中国培训,2016(18):289-290.
  [2]郑航月,王凤.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方式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11):107-108.
  [3]魏和平.无纸化考试刍议[J].中国考试,2016(03):28-31.
  [4]杨继龙.论考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考试,2016(06):48-54.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的一次大的变革,它突出了高职教育的双主体办学特色,也是办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我校物流专业及商务英语专业通过与东方海外公司合作开展“货讯通”实训项目,共建学徒制项目班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外贸单证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旨在丰富适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内涵,调动和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现代学徒制
【摘 要】人类的教育活动,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一般体现为信息的生成、传输、接收的过程。在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一课程的学习中发现,这与传播学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信息交流有共通之处。因此,本文引入传播学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控制实验法 课程教学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学习就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它
【摘要】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BMW Education of Service Technology),简称BEST项目,是宝马中国培训学院联手中国优质的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并运营的培训项目。该项目旨在为中国职业院校最优秀的学生提供最高端的培训,教授最尖端的技术,并为他们创造最佳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BEST项目;校企合作;专业能力;培训实践  一、BEST项目实施保障条件  BEST项目拥有一整
【摘要】应用“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从“创设情境,导探究动力-学法指导,导探究方法-实践探究,导探究过程-总结评价,导探究潜质”四个环节实施教学,同时课前充分准备导学资源,课后善用作业拓展探究维度,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提高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导学资源;导学方式;课后作业  目前以实操為主的中职计算机课仍然较多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摘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确定它的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与高校教育密切相关。在高校中推进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具体实施  一、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五邑大学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挖掘出了影响我校学子网络消费的因素,进行了价值观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思政教育  一、导言  根据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石庆新等在研究中指出
【摘 要】文章在对大理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申报与评审、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考核与质量监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把课程评审关,对课程实行滚动管理,加强课程质量监控以及加强优秀课程的引领与示范等四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建设 管理 问题 优化策略  通识教育选修课是当前高校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
【摘 要】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教师本身专业的要求。在专业化过程中,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认真地反思,在课堂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真正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学效果  一、背景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过这样的情况:别人一说教语文就会说,语文啊,好教,中国汉字一看就会,不就是叫学生读读背背课文,言
【摘 要】在幼儿接受教育和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的活动方式,帮助广大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学习趣味性的提升,是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而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玩具的选择与投放又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小小科学区,玩出大智慧”——只有秉承一定的原则和策略,才能保障科学育儿的实现。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科学区域 玩具选择 玩具投放  玩具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很多幼儿因为玩
【摘要】网络空间课程已经成为新的潮流。建设有效的网络课程,应该要考虑课程知识点解构与重组,要实现网络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要利用便捷、美观的导航设置和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使其成为在校学生与社会学习者都喜欢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空间课程;《轨道施工与维护》;信息化;网络化  进入21世纪,网络教育的新方式受到追捧与欢迎,各个高校开始建设网络精品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