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教学衔接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完整的教學过程应该是利用自然流畅的过渡,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在一起,由浅入深,逐步过渡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上起到一种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说得好,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才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串联;课堂
  一堂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可以进行分割以及切换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对多方面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然后构建成不同环节而组成的:复习热身—导入—呈现—练习—巩固—作业布置。教师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准确度、连贯性以及技巧性等都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成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有一种教学语言却常常被教师所忽视,那就是课堂教学的过渡语。所谓课堂教学过渡语,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环节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语言。教学过渡语与课堂导入语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同的是它们都有启下的作用;不同的是导入语单纯启下,一般用于一节课的开始,过渡语则既启下又承上。
  过渡语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引路语”,能够提示、引导学生从一个环节的学习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同时它又是粘连语,可以把一节课的不同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学生全面的、有层次性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并且掌握知识。然而,在小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结构不紧凑,拖拉松散;有的课堂教学环节不连贯,支离破碎;有的教学活动缺少过渡语,学生不明白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其设计意图,即使教师的展示多么精彩纷呈,学生仍很难被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所吸引;还有的教师虽然教学功底扎实,但不会用或不善用教学过渡语,使得本应设计得很好的一堂课的效率并不理想。那么,该如何运用好教学中的过渡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整合,用过渡语“串联”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涵盖了词汇、句型和篇章在内的各种语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假如能够在每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使它们从简单合成的“并联”走向真正融合的“串联”,那么“串联”起来的知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从而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1.“串”在词汇间,“联”出单词的联系
  找准词汇间的关系,把看似毫无关联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PEP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中的“Let’s learn”时,主要讲授的是elephant,tiger,monkey,panda,bird五个词汇,这几个动物单词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我运用情景教学方法设计了一个游览动物园的背景,首先引出学生们很熟悉的两个人物Zoom和Zip,这节课就以Zoom和Zip一起去动物园游玩作为主线展开教学。我还设计了四个场景——“听声辨动物”“我说你猜”“我们来休息”“马戏团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游览过程中,务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单词和句型的操练。
  2.“串”在句型间,“联”出句型的理解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选取与授课内容中某些方面相似的知识或信息,使之能与授课内容并列,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复习、巩固旧知识,亦可对新知识进行提前认知。在教学过程中,由此及彼,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在借鉴中启迪智慧,在联系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一步更好地掌握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
  如在教学PEP三年级上册第四课中的“What’s this”和“What’s that”的区别时,可以利用学生已学过的“This is Mike.”这个句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this和that的区别。
  二、合理分解,用过渡语“串联”教学环节
  1. 串在“旧知”间,无痕融“新知”
  如PEP三年级上册第四课主要是教学动物的单词,经过“Part A”的学习,学生对于pig,dog,duck等常见的动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Part B”的动物单词之前,我首先用歌曲“Old MacDonald”进行引入,歌曲中提到的动物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学生们耳熟能详了,利用歌曲作为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再通过问题“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else?”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动物,顺利带出本课的内容。无论是歌曲、chant、猜谜还是问答等过渡语,都能领着学生由“旧知”走向“新知”,它弥补了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跳跃性的缺陷,使学生能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跟着老师的步伐进入新的模拟情境:逐步过渡,由易及难,降低教学难度,优化学习效果,看似无痕的过渡语使语言知识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2. 串在“操练”中,无痕链“游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操练巩固,学生能对信息进行多次加工,使其“内化”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学生才算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小学英语的操练活动多数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在此阶段中的过渡语主要体现在操练与游戏的无痕链接上。
  如操练、巩固PEP三年级上册第二课关于颜色的单元教学中,呈现了red,yellow,green等单词之后,我请学生寻找身边含有这些颜色的物品,通过听取老师的指令“Show me…”,让学生展示对应颜色的物品,以此来巩固单词;同时在“Point and say”的游戏中巩固新句型“What color is it?”和“It’s…”的问答。
  随着新英语知识的呈现,教学进入常规的语言操练阶段,语言操练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固然能降低单纯语言操练带来的枯燥和乏味,然而,若教师能进一步关注到从“呈现”到“操练”这两个环节间的“过渡”艺术,那么,操练活动会因为富有意义而产生更好的效果。如教师通过“Can you find red /yellow/green around you ?”来过渡,这时学生会充分利用身边可以进行语言交流的资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此过程中,学生找得不亦乐乎,单词的意义也深入人心,此时的过渡语是无痕的“链接”,使学生记忆深刻。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清楚自己要教授的是什么内容,不清楚讲完这一步之后,接下来的教学步骤是什么,只是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或者只是生硬地把教学内容一节节分开来讲授,即使学生会依照教师的指令一步步地去完成每一项任务,但这仅仅是机械地跟随老师的指令去配合,而不是因为理解而配合学习,如此不连贯的教学过程并不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堂完整的小学英语新授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环节:复习引入、新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运用和归纳总结。一堂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可以进行分割切换的。也就是说,一堂课是由教师对几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组成的。之所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常常有其独到的妙处——简洁明确、自然得体、紧密连贯,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让人不知不觉。因此,起到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说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水平专业建设提出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构建和发展专业群是破解校企合作发展的突破口。采用集群式专业结构满足区域(行业)集群式产业结构发展需求,提升高职专业群服务区域(行业)产业能力,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合理确定专业布局,带动区域(行业)内3个以上相关专业建设。本文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为例,从专业群结构设计、保障机制建设、共享型资源开发等方面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群的长效发展机制。  [关键
音乐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陶冶高尚的情操和情趣,它对德智体教育起着推动和促进的作用。音乐课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小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在一部分音乐教师的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繁琐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等,学生随着年纪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
本报综合消息 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工作报告。  会议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实施的评价活动,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核心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反馈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在农村小学中,更应该使用形成性评价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拥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农村小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投入情感教育很重要,没有情感的教育是缺少爱的教育,没有了爱,教育就失去了育人的本质,在教育过程中投入必要的情感,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促进中学生情感态度养成和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班级管理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进而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聆听他们的心声,往往在教育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情感教育的概念、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的案例分析等三个方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时期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和课堂情感体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找将幸福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旨在打造高效、高质的课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幸福教育的具体含义,指明了当今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并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幸福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  小
【摘要】情感教育是新时代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初中语文教育而言。本文首先对情感教育的价值体现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开展中的问题展开研究,最后深入探究其教育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有效提升课堂效果的一种方式。因此,为了使更多人认识到情感教育对初中语文的现实意义,下面对其展
【摘要】应新课改的要求和受新课改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给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颁布实施后很多学校步入一个教学风格大变革的时期,其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有效性有了更高的新要求,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提升,
《认识分数》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分一分(一)》是第一课时,它是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一是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二是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三是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一个呀呀学语的幼儿在妈妈怀抱里的时候就对电视里的广告极为感兴趣,大概是因为广告色彩艳丽,声音活泼,动作自然亲切;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可能记不住,但对一些广告语却能朗朗上口地倒背如流;一个上课精力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学生在春节晚会时能把整个春晚完整的看完……孩子们会跟节目里的主人公一起欢笑、舞蹈,一起忧伤、痛哭。这些现象无一不使我陷入深深地思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语言、动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