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U-G-S协同培养机制的挑战与应对——基于组织惯性视角的分析

来源 :教育导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xiaofei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卓越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建立与完善“U-G-S”协同培养机制是我国培养卓越教师的重要保障。基于组织惯性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观察,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各组织内部与组织之间均存在着组织惯性。“U-G-S”协同培养机制受到文化惯性、认知惯性、结构惯性、资源惯性等组织惯性的制约,其形成与发展面临着文化的冲突、理念的缺失、合作的形式化与积极性的匮乏等多重挑战。面对挑战,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等各组织能通过注重目标指引与完善文化制度,加强对话与推行渐进性变革,建立专门机构与创新试验区,
其他文献
课堂生成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有效的生成是可以因势利导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规定时间内,时刻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活用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学习品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采用《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并结合访谈对河南省3所省级示范园的313名大班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示范性幼儿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处于良好水平,但各维度之间发展不平衡,主动性最佳,创造性最弱。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及各维度不存在明显差异,但男孩的好奇心发展优于女孩。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会受到幼儿园课程建构、教师教育支持能力、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学习方式的大范围实践及其“高辍课率”“低参与性”等问题的凸显,有关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问题成为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在线学习投入评测方法事关研究的科学性、分析的时效性和干预的精准性,十分重要。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数据库,选取与在线学习投入评测研究高度相关的93篇文献并进行整理,详细探讨自我报告、访谈、日志文件分析、生理数据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数据分析等5类在线学习投入评测方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开展在线学习投入评测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为调查问题学生生命意义和问题行为现状,探索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生命意义与问题行为间的调节作用,为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转化提供参考,采用人生意义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228名问题学生进行调查,用Process程序检验调节模型,结果显示:问题学生中,男生情绪症状、多动/注意障碍和问题行为总分低于女生(t=-3.491、t=-2.171、t=-2.147,P<0.05),男生人生意义体验得分高于女生(t=2.454,P<0.05);中等和高等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个体品行问题得分高于低等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
实施自然教育课程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取向,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自然教育课程的理解并不统一。研究从自然主义教育、自然教育、亲自然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分析入手,认为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内涵包括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与开发的旨在培养幼儿“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方案、教育活动或手段的总和。其概念外延主要包括对“自然物与自然现象”“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等方面的探索与相关美的感受。只有准确把握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自然教育课程。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搜集整理2015年至今发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上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相关政策文本,利用NVIVO 12进行编码分析,研究表明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首先要注重治理理念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其次是以法治为保障的制度的跟进,再次是治理主体的扩容扩充,最后要辅以强有力的手段保证治理工作高质高效进行。
日前,中国科协发布《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决定》,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肥东县、桐城市等3个县(市、区)获得命名,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并列)。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由中国科协组织开展,旨在通过科普示范引领,强化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建构主义理论、活动理论与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三种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的建立、教学设计思路以及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利用智慧教室环境组织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儿童哲学(P4C)在幼儿园实践中被广泛接受,了解以“群体探究”模式为核心的哲学课程是如何影响学龄前儿童交流能力的问题,是儿童哲学能否在幼儿园,尤其是中国幼儿园有效进行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以某幼儿园哲学教育活动为例,对儿童的交流记录进行量化和质性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儿童的主要交流模式是轶事性交流和独白性交流;在P4C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大班幼儿交流能力的进步表现在儿童的自主水平和交流质量上。因此,P4C教育确实有利于学龄前儿童交流能力的发展,也可以用于中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城乡幼儿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背景和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提出的。文章基于城乡幼儿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得出城乡幼儿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具有促进幼儿教师深度学习、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促进城乡幼儿教师互助协同发展、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进而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等现实意义,并且就城乡幼儿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需要公平公正的制度规范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共同体有效运行提供保障;需要丰富的成员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