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罗森塔尔效应”说预习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zhang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首先,教会孩子预习步骤。“激活”一:预习必须按步走,少一步都不行。检查发现投机取巧者重新预习。“激活”二:不预习就背课文,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到读到老师满意为止,然后要在老师的陪同指导下一起预习,直到会预习了,能独立完成预习了。其次,检查要跟上,照顾个性差异,应用奖励机制,达到预期目标。“激活”三,第一次,只看按步,步够就奖励大拇指。“激活”四,物质刺激。第三,允许个性化预习。“激活”五,不能天天一样,形式要变化,对比形成竞争机制。“激活”六,大家品评。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 外力激活 重要性 个性化预习
  罗森塔尔效应让我们明白了只要 “激活”孩子们的“天分”,每个孩子都会十分优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说过: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所以要想改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现状,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提前预习的习惯。
  常听语文老师感慨:这学生回家也不预习啊!这时我则暗自窃喜,因为我们班的学生没有不预习的。大家都知道,不预习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学困生,教会他们预习了,就不会在有开头的感慨了。不用怀疑,我可以很肯定的这样说,因为我是语文老师,“激活”孩子思维习惯的方法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他们每天都不知道老师会用什么招数“激活”自己,便很自觉地预习了。
  首先,教会孩子预习步骤。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我绝不留预习作业,而是在课上预习,让孩子们复习、总结预习步骤,板在黑板上,孩子们抄在语文书的第一页。
  看这四张照片,是我们班四学期记在自己语文书上的预习步骤。每一学期都会在上學期的基础上有个提升,这样孩子们感觉自己会,便没有抗拒心理。第二周开始留预习作业,他们会欣然接受,而且除了预习作业、读书,便不再有其他作业了。孩子们没有压力,轻松准备预习。当然,刚开学,孩子们会很散漫,于是老师的“刁难”会事半功倍的。当然这些预习步骤,不一定科学,但孩子们却能有“方”可循,有“法”可以
  “激活”一:预习必须按步走,少一步都不行。检查发现投机取巧者重新预习。
  “激活”二:不预习就背课文,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到读到老师满意为止,然后要在老师的陪同指导下一起预习,直到会预习了,能独立完成预习了。
  这样就给不会的孩子教会了,给投机取巧的孩子以警示。在两者对比中,让孩子们二选一,毫无疑问孩子们会选择一。我要的目的便达到了。
  其次,检查要跟上,照顾个性差异,应用奖励机制,达到预期目标。其实,优秀的学生基本不用理会,他们会很用心的预习,关键是希望生,他们能保质保量预习才是关键。于是每天的例行检查时,我也会“刁难”他们。
  “激活”三,第一次,只看按步,步够就奖励大拇指。这样少步的就后悔了;第二次,优秀的展示给大家看,得红花和大拇指双重奖励;努力找到希望生的闪光点,字好看的、版面工整的、基础部分字词、资料写得好的……让他们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然后也能得双重奖励,希望生便会动脑筋想明天哪能做的好,努力参与其中了。
  “激活”四,物质刺激。连续一周得表扬,便可以得一枚红花,张贴墙上,一个月排名,可以得本、可以得棒棒糖……奖励分层了,孩子们总是充满期待。记得常主任说“你班学生都这么大了,这招还管用,这一节课瞧你把学生忽悠的。”真的,孩子们的热情就是这样被点燃的,他们喜欢,觉得自己做了,老师发现了,肯定了,有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总是满血格的奋发状态。下面是我的奖励:
  第三,允许个性化预习。
  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教师给他搭个合适的平台,他们便会使用出浑身解数,预习也不列外。每天发现不同学生预习的长处,很多孩子便会效仿。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创造。
  “激活”五,不能天天一样,形式要变化,对比形成竞争机制。我们班的孩子有做预习卡的,有做预习单的、有做预习报的、有在书上预习标注的……真可谓百花齐放各争春了。
  “激活”六,大家品评。先肯定优点,然后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这样就让孩子们尝到了个性化展示的甜头,从而静心准备预习了。
  总之,因我的“激活”验证了 “罗森塔尔效应”的三个道理:第一,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外力“激活”的;第二,信任和期望是“激活”人们智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第三,人才资源贵在开发。于是,我们班的学生便有了不动笔墨不预习,不预习就不让老师讲课的习惯。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间的互促互学活动,搭建了学生展示自己,提高能力的舞台,这是发展学生能力, 实现高效课堂之捷径,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沃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发展 互促互学 高效课堂  《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大力倡导“小先生制”。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流教学方式,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需要我们作更多更扎实的研究与探索。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流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确
期刊
小学语文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老师们面对精读课文所采取的态度是精讲精练力求做到面面俱到、精雕细刻,把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花在精读课文上往往忽略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而在阅读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占的比例不容小视,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行,略读课文不单单只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穿插在其中,与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期刊
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就我所教学生情况来看,没有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不愿参加阅读训练和完成阅读材料;阅读能力不强,依赖老师的指导,惧怕考试等情况比比皆是,阅读教学有较大困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的至理名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我从教二十多年的经历来看,也总觉得学好语文当从培养强烈的
期刊
国内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第斯多惠都把兴趣的激发列为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尤其是赫尔巴特“关于多方面兴趣的论述,更把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的英语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效,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有研究表明,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最显著的是外语,教
期刊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听、说、读、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有精彩的导入、引人入胜的讲授、栩栩如生的板书、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课虽尽而意未尽”的结尾等等。我们教师只有把“乐趣”融进英语课堂教学中,把美带入课堂,将趣味融入课堂,让激情充满课堂,充分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提高教学效率。  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带着愉快、喜悦的心境学习、思考和获取知识,营造一个充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训练学生听说读写与坚持自学五个方面的习惯,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下面就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尤其是一年级孩子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它是动态的活泼的,它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合作、对话、交流碰撞中形成的。对活泼课堂的理解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很多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这里包括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常常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对更深层次的实质内容没有实践。如何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效率成为我课后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除了教材和教师的因素以外,对学生的关注和必要的练习也是影响效率的因
期刊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被许多学校当作校训刻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勉励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良好习惯对我们小学来讲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影响着孩子将来的学习、品性,而且对其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笔者在这谈谈自己的管见,抛砖引玉。  一、厘清良好的语文学习惯,小学生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是写工整字、说普通话的习
期刊
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带好一个班级,这是许多老师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有人认为:只要埋头苦干,下一番苦功,花一番力气就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其实不然,在埋头苦干的基础上,还需要多动脑筋,深入了解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究工作艺术,才能带好新时期的学生。班主任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教育学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和谐的教育,从各方面去发现深藏在每个学生内心的财富,这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