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教育的永恒旋律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关注每一个生命,让每个生命的潜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成为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的。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特殊的学生以智慧。
  【关键词】小学;生命教育;学生个性;心灵
  一、关注生命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几种与生俱来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作为教师,尤其不能因为成绩、家庭背景、特长、性格等忽视任何一位学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正确地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与建议,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对自身使命的认可。
  例如,教师节那天,笔者兴致勃勃地来到教室,因为笔者坚信会收到许多祝福。意料之中,卡片像雪花一样一张又一张地飞到笔者的手上,笔者的脸就像一朵灿烂的花儿。笔者无比惬意地打开一张留言,清秀的字迹立刻进入视线:“尊敬的苏老师,您是我见过的最亲切的老师,我很喜欢您。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值日生,可是因为我的成绩不是很好,而且曾经偷偷拿过别人的东西,所以同学们都不喜欢跟我在一起,甚至见到我就像见到瘟神一样,更别说选我当值日生了……但是,我是那么地想成为一名值日生啊,您能帮我实现这个梦想吗?”
  这是一个笔者平常没有很“在意”的学生,她的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特长。只知道她很乐意为笔者做事、为班集体效劳。如,帮笔者拿回忘在讲台上的课本;替笔者到办公室拿水;给笔者抱作业本;主动帮轮值的同学倒垃圾,检查卫生……但是笔者从来没有想过她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在承受着怎样的压力,饱尝着怎样的滋味,只在潜意识里觉得这是个可爱又纯朴的学生,却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她。看了她的留言,毋庸置疑,以前笔者口口声声说的“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爱和关怀”,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此时此刻,面对这个学生的请求,笔者不禁一怔:笔者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了吗?
  在反思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在教育方面真正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只是夸夸其谈,需要从实际出发,真正认识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
  又如,那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因为没有课业缠身,笔者身心感到分外轻松,不知不觉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忘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老师,你笑的时候真好看!”身边一个平时特别淘气的学生的话让笔者呆住了,原来笔者很久没有这么开心地笑、在学生面前毫不掩饰地笑了。为了树立教师所谓的“权威”和“尊严”,为了上课有一个严肃的课堂纪律,每次走近教室,笔者总要先绷紧脸。当笔者一本正经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喧闹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三尺讲台上,笔者觉得,自己仿佛是知识的化身、道德的化身。笔者用长者的口吻教育着一批又一批稚气的学生,自以为这就是教师责任的所在。而今,那位淘气的学生真诚的赞美如同温暖的春日,融化了笔者与学生之间的那一堵厚厚的冰墙,学生需要教师的爱,需要教师的笑。
  从此,笔者学会了在学生面前欢笑:当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笔者眼中的笑意充满着信任;当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时,笔者脸上挂的是欣喜的笑容;当学生在不经意中犯错时,笔者皱着眉头的嗔笑让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小脑袋;学生富有创意的想象,笔者的惊喜溢于言语;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笔者把欢喜写地脸上……笑,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笑,让笔者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笑,让笔者获得了另一种权威——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此,关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前提。
  二、关注生命的个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的氛围。
  记得在七月一日前夕,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笔者布置学生组织开展“童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班会活动。笔者无暇辅导,只在班会课上简单地说了几句,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开创这个班会活动,笔者全力支持。转眼间,主题班会课时间到了。笔者一走进教室,就被一股浓烈的氛围感染了,墙壁、黑板、屋顶都布置一新,就连日光灯上也蒙了一层漂亮的彩纸。活动开始了:学生们有的朗诵自己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写的诗歌;有的用画笔描绘家乡新貌;有的合作展览自己拍摄的照片,歌颂党恩……一节40分钟的班会课,学生们在自主的活动中自由地展示着自己的创意,生命呈现出斑斓的个性色彩。
  “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们用事实告诉笔者:什么是生命的个性。也促使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个性是丰富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宽松的氛围是个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是个性自由流淌的小溪,是个性自由穿透的阳光。教师任何的勃然大怒、严厉呵斥、横加干涉、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造的萌芽,使个性陷入依附、封闭和内敛。
  三、关注生命的发展
  在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看来,教育最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关于生命,他认为,可以理解为三重意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而教师在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时,应重视信赖的要素。有信赖才有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赖,是生命发展的助力。
  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在自由的平等对话中,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呵护备至,珍珠鸟对“我”充满了信赖,和“我”越来越亲近,体会到人与鸟之间那种美好的情意。在教学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这句话基础上,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说:“信赖,产生的基础是爱,是尊重,是理解,是关心。学了这篇文章,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吗?请在课文的插图旁边写上你对信赖的理解吧!”学生们在激情中欣然写下了这些语句: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信赖是一盏灯,让我们前进的路更明更亮;
  信赖是一首歌,让我们的生活在欢乐的歌声中飞扬;
  信赖是一幅画,让地球家园的每一个成员更融洽、更和谐;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信赖是一缕春风,让我们的笑声在美丽的春光中荡漾。
  ……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与鸟、人与自然的生命和谐的“感动与交融”。正是在这“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学生们通过思想碰撞,拓展着他们的生活经验,理解了信赖的含义,理解了“人”的生命意义。这样的课堂也必将在学生人生的底色上着上浓浓的一笔。
  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 要】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掌握学习信息的直接来源,改进教学方法的动力。现代教学评价的价值观要求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注重学习主体的自我发展,并充分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建立一种全面合理、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多维综合评价;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评价要求打破“一练定高低”的评价局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的推进,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怎样合理、有效地将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
【摘要】“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以问题逻辑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企业”专题复习课为例,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而展开,兼顾重要知识框架整合、典型例题剖析。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国内外社会变化如何引起国家应对政策和企业策略变化,国家政策导向和核心素养要求又是如何通过考题呈现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形成环环相扣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之“切块拼接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活动模式,有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针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对“切块拼接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切块拼接法;高中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的“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校、教师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
【摘要】高中数学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指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应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德育内容的渗透,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希望能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质。  【关键词
【编者按】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我们要紧紧抓住推进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这个关键点,找准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个突破点,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在这场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曾盛华校长的对话中,曾校长就课堂改革的众多热点问题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观点。曾校长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直观思维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音高的概念是相当迷惘的。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低年级孩子特别是一年级孩子他们往往误将音量的大小作为高音或低音的判定标准,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具象的高音低音。而柯尔文手势正是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让学生似乎“看到”音高,这种具象非常的直观,能很好的帮助孩子们树立起相对音高的概
【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塑造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主要内容,旨在系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凌边小学(以下简称“凌边小学”)把乞巧文化课程资源融入劳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内涵,不断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乞巧文化;劳动教育;新时
【摘要】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解题习惯呢?我的做法: 一是重视例题的典范作用,唤起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解题意识;二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三是创设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四是巧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11月28日8时26分,南极洲斯科舍海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南极地区图”,完成1~3 题。   1.震源地位于( )   A.南极点南侧 B. 60°S 50°W   C.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