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几点做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总有一些学生感到困难重重。他们由于缺乏数学的学习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在平时学习对知识掌握欠佳,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思路。他们的思想压力太大,不敢去请教,怕别人认为“笨”,积重难返,由“不会学,不会做”变成“不想学,不想做”。教师若想打开这个局面,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偏爱差生”。教师首先应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然后不断给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对其取得的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其体会到成功的滋味,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会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一般来说,数学学习成绩好,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使“苦学”变为“乐学”。
  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用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
  2、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挖掘数学的美,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设障、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如,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设计问题:A、建房装门和窗户时,为什么要钉“拉子(农村木工俗语)”?B、大家用的课桌晃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知道:很多几何知识同学们已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过,只是不知道原理而已。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开始,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掌握新知,学生的学习既轻松又愉快,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和知识转化处,引起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二、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运用上述方法能够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这些还是不够的。当他们在学习中遭遇困难时,这种信心和兴趣不会持久,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失望和自卑,因此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困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 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教学。可运用如下几种方法:
  ①以所学内容本质基础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同类项的概念分两步进行讲解,先讨论所含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②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如在分式方程教学中,先由4/x=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2/x-3-4/x=1的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
  ③以学生掌握了解的知识、例子为起点。可通过新旧知识异同点的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
  ④以特殊例子的教学为起点。如在一次函数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先探讨特殊正比例函数为基础,然后过渡到一般一次函数的性质。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指引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三线八角平行线”教学中,由于图形较复杂,学生不易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I”。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地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教学中可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及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并适时开展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 做小动作、讲闲话的现象便大大减少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4、快反馈。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时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和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纠正和强化。
  同时,还可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快反馈能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的学习。
其他文献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科目之一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等智力因素,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意志、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因为它是提高学生智力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一、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学好本学科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中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否事关我们整个民族的兴衰,那么如何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各科教学中也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把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突出的重点,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列为第一项工程,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把素质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外语教学作为教育链的一环,不仅具有与语文教育同等的人文性,而且具有跨文化的人文性,对
期刊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种语言,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在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
期刊
摘 要:围绕减轻学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健全的人格,班级学习心理辅导为班级学生的学习进步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实施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辅导者要有尊重儿童的辅导意识,要以预防为主,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归因、学会合作,体验自信。  关键词:班级,学习心理辅导课,主导性,主体性,归因,合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教育工作者,却常常会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难教了,厌学逆反
期刊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知识,而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激发其创造上的巨大潜能,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教育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拟就英语课堂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要切实转变教和学的观念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学生学的观念,要使学生明
期刊
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幼儿期间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在学前期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是目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  幼儿识字活动是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与幼儿口头语言发展密切相关。尽管学前阶段是以发展口头语言——听、说为主,但在生活中幼儿表现出了一些“认”、“读”的要求。例如,他们通常对周
期刊
课堂观察是一种旨在通过改进教研组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改善教学行为,进而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方法。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微观研究中引发的一场头脑风暴,是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在课堂中观察什么,是由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决定的;在课堂中观察到了什么,又会对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产生影响。教师的科研能力,就在这种观察与思考的双向互动中得到了提升。  近两年来,在市教科室的课堂观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自己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是对其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误区,尤其受到教师自身各种素养的局限,实施起来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    一、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培养探究能力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把英语课的实践环节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给学生提供探索、研究、创新的机会,为运用英语、提高交际能力提供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一要求遵循了学生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规律。听、说在人类交际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认为,听是基础,说是关键。然而,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向是重读写、轻听说。“万千高楼平地起”,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必须从小抓起。我作为一名农村从事一线英语教学的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孩子的英语听力,真要好好琢磨一下。    一、标准发音,是说话的前提    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