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983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是对其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误区,尤其受到教师自身各种素养的局限,实施起来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
  
  一、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培养探究能力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把英语课的实践环节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给学生提供探索、研究、创新的机会,为运用英语、提高交际能力提供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互相合作来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满足了好奇心、探索欲,从而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把研究性学习的精髓迁移至课堂教学中去,改变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究、合作”进行学习活动,师生一起共同提高英语教与学的质量。初中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渗透研究性学习,把英语教学活动变成生动活泼的英语研究探索交流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学习高潮。
  如:在Festival、Food、Wild animal这几个单元,我设计了“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的调查”、“食品与健康”、“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调查报告”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设立课题、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处理信息、实验比较、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英语应用知识和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认识学习探索的方法,掌握治学求知的技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习层次和效率。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发展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开展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可以再现教学所需要的情景,调动多种器官协同参与,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流,形成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究的时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开展网络教学,开阔学生视野。网络教学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通过活动,不仅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更打开了学习思维的闸门;不仅仅为学生提供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生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今天,掌握了一种学习的工具,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3、共享网络资源,开展课外阅读。我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到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Christmas,the April Pool’s Day,Thanksgiving Day等等,通过反思,让学生正确看待“洋节日”,要热爱自己的节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德育教育。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三、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培养实践能力
  
  利用网络查找搜索资料、使用多媒体课件不等于学科整合。学科整合是一种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并非是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是整合。比如在讲national flags:different colors and cultures与其在课上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查找各国的国旗极其颜色等所表达的概念,不如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来处理本内容。比如我国国旗的构成,黄色的五角星和红色表示什么概念。学生对于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旗还是很了解的,可以让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把自己所知道的国旗画下来并图上颜色,同时根据自己对于颜色指代的理解说明或猜测国旗颜色的概念和反映的文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为新的教学策略的构建提供了必须的条件,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网络英语情境的熏陶。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是新课程标准下新的英语教学活动的尝试,强调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认知习惯和身心特点等前提下,以实践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英语主题活动,为学生探索、研究、运用所学英语提供了重要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一种英语氛围,使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卫军 王陆 对教育技术中三个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4)。
  2、孙华修 张雪琴 利用专题学习网站 促进教与学的转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4)。
  3、佟元之 阎岩 张文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不等式。
  4、英语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英语的习惯都较差,这势必大大影响了初中英语习惯形成与培养,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对如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用心探索。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激发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逐步从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英语教学模式上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中充当了课堂教学设计者、资源提供者、学生活动监控管理者等角色,而不再是传统的语言知识的灌输者。在时间紧迫、强调高效的高考复习中,我们又当怎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将从词汇
期刊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科目之一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等智力因素,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意志、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因为它是提高学生智力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一、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学好本学科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中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否事关我们整个民族的兴衰,那么如何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各科教学中也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把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突出的重点,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列为第一项工程,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把素质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外语教学作为教育链的一环,不仅具有与语文教育同等的人文性,而且具有跨文化的人文性,对
期刊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种语言,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在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
期刊
摘 要:围绕减轻学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健全的人格,班级学习心理辅导为班级学生的学习进步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实施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辅导者要有尊重儿童的辅导意识,要以预防为主,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归因、学会合作,体验自信。  关键词:班级,学习心理辅导课,主导性,主体性,归因,合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教育工作者,却常常会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难教了,厌学逆反
期刊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知识,而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激发其创造上的巨大潜能,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教育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拟就英语课堂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要切实转变教和学的观念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学生学的观念,要使学生明
期刊
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幼儿期间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在学前期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是目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  幼儿识字活动是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与幼儿口头语言发展密切相关。尽管学前阶段是以发展口头语言——听、说为主,但在生活中幼儿表现出了一些“认”、“读”的要求。例如,他们通常对周
期刊
课堂观察是一种旨在通过改进教研组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改善教学行为,进而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方法。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微观研究中引发的一场头脑风暴,是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在课堂中观察什么,是由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决定的;在课堂中观察到了什么,又会对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产生影响。教师的科研能力,就在这种观察与思考的双向互动中得到了提升。  近两年来,在市教科室的课堂观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