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课堂观察中学会了“两个转变”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观察是一种旨在通过改进教研组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改善教学行为,进而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方法。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微观研究中引发的一场头脑风暴,是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在课堂中观察什么,是由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决定的;在课堂中观察到了什么,又会对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产生影响。教师的科研能力,就在这种观察与思考的双向互动中得到了提升。
  近两年来,在市教科室的课堂观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观察和认真及时的反思,我在课堂观察理念方面实现了两个转变。
  
  一、从关注环节到关注细节
  
  以前我听课,重在关注教学环节是不是为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环节设计是否完整,环节与环节之间是不是衔接有序、过渡自然。所以,听课记录的绝大部分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时来不及把课堂上的板书、投影的内容记下来,还要看看旁边听课人的笔记,而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细节很少关注。其实,一些高水平教师的教学风格或教学艺术往往不是通过教学环节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教学细节表现出来的。因此课堂观察就应该将细节放大,细细琢磨,耐心品味,从而领悟其中的奥秘。例如,听两位教师上《一面》(七年级语文下册)一课。课文中两次写到鲁迅的胡须。
  第一处:“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第二处:“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两位老师都采用了先让学生诵朗、然后品味的方法。其中,甲老师按照教参的提示,从修辞和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两处写鲁迅胡须的句子。而乙老师则引导学生四步走——“读‘一’字”(读出感情),“画‘一’字(强调用“隶体”),“看‘一’字”(展示鲁迅肖像画,看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传神),“品‘一’字”(品味肖像描写背后所揭示的人物精神性格)。显然,乙老师抓住了《一面》这篇文章的精髓,创造性地处理了这一细节。这四个“一”,也成为他这堂课的亮点。
  课堂教学的细节,粗看似乎不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但教育无小事,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涵着或折射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所以,对听课人来说,“留意细节皆学问”啊。
  
  二、从关注他人到关注自身
  
  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课堂观察,观察的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反思的却应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时,我往往会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情形,从而在对比中汲取经验或教训,很多时候还会生发出基于自己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教学假设。比如,在欣赏丙老师的教学研究课《“诺曼底”号遇难记》(七年级上册)时,丙老师是这样处理课文“练习一”中第二个“谜”的:
  题目:文章中有两个“谜”,请你解开。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讨论。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自己吗?
  下面是师生对话:
  甲同学:生命是最可贵的,哈尔威船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逃生。
  教师:能说一说具体的逃生方法吗?
  乙同学:哈尔威船长可以利用最后的时间寻找船上的木头、塑料之类的可以浮起来的东西。
  丙同学:他应该马上跳入大海,救生艇上的人不会不救他。
  ……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讲得很有道理。看来,我们学校近来组织的逃生演习使得同学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又有新的提高。在突发的灾难来临的紧急关头,我们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恪尽职守、舍己救人,但最后时刻,也应该想方设法把自己救出去,毕竟生命是最可贵的。”
  我认为,尽管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不设标准答案,允许发表不同见解,但同学们的讨论脱离了课文暗示的条件:1、“大海上夜色正浓。”2、“救生圈也不够。”3、在船长用枪指挥之前,“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4、哈尔威是船长。这正是哈尔威船长抱定一死的原因。当学生的讨论集中于“逃生的方法”时,我会让学生想象:原先争先恐后逃生的救生艇上的人们看到哈尔威船长沉下去的情景,会有什么感想?
  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探讨,学生会明白:其实,哈尔威船长是珍爱自己生命的,但他更爱他人的生命。他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感召他人、拯救他人。
  以上“两个转变”,使我得益匪浅:能带着自己的听评课理念进入他人的课堂,不再随波逐流、茫然无措;在课堂观察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复习和运用着新课程的理念,恰如其分地品评出他人之课的优劣长短,评价较有说服力;通过借鉴和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越发觉得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探索无止境的艺术。
其他文献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又苦又累而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一、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现
期刊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英语的习惯都较差,这势必大大影响了初中英语习惯形成与培养,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对如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用心探索。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激发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逐步从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英语教学模式上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中充当了课堂教学设计者、资源提供者、学生活动监控管理者等角色,而不再是传统的语言知识的灌输者。在时间紧迫、强调高效的高考复习中,我们又当怎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将从词汇
期刊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科目之一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等智力因素,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意志、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因为它是提高学生智力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一、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学好本学科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中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否事关我们整个民族的兴衰,那么如何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各科教学中也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把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突出的重点,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列为第一项工程,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把素质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外语教学作为教育链的一环,不仅具有与语文教育同等的人文性,而且具有跨文化的人文性,对
期刊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种语言,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在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
期刊
摘 要:围绕减轻学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健全的人格,班级学习心理辅导为班级学生的学习进步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实施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辅导者要有尊重儿童的辅导意识,要以预防为主,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归因、学会合作,体验自信。  关键词:班级,学习心理辅导课,主导性,主体性,归因,合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教育工作者,却常常会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难教了,厌学逆反
期刊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知识,而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激发其创造上的巨大潜能,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教育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拟就英语课堂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要切实转变教和学的观念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学生学的观念,要使学生明
期刊
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幼儿期间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在学前期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是目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  幼儿识字活动是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与幼儿口头语言发展密切相关。尽管学前阶段是以发展口头语言——听、说为主,但在生活中幼儿表现出了一些“认”、“读”的要求。例如,他们通常对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