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学生潜能之我见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y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传承的必要,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而新课程标准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下面就怎样激发学生的潜能。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去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而一旦教师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药。学生就会还给教师灿烂的火花。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教师用心营造一种氛围,去创设一种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情景,就能使学生乐学,就能使学生感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就能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生命科学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能否开发这种潜能,关键是引导和激发。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初中学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让学生大胆实验,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而苏科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中DIY这一个环节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七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自己动手做一个生态瓶。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制作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瓶。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成功了,而有的同学却失败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生态瓶的同时,谈谈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让失败的生态瓶重新展现生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给予权利,让学生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例如七年级下册有一节是“地面上丰富的生物资源”。在这一节中,我安排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分组调查身边的经济生物,然后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咨询和质疑。由于是校外调查,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就要求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克服困难,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在这次调查中以主人的姿态积极自觉地参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习“生物的命名”这一节中,由于生物的学名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在学习生物的学名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设置了这么几个问题:谁提出了双名法?学名的组成?学名的优点?引发学生自学、探究。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素进行评议、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表达、变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索、思维的创新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妙引导,让学生去评价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评价是一种交流与沟通,它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沟通、彼此启发,共同分享协作。学生是否进行了学習,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学生的感觉最直接、最可靠。让学生参与评价,发表自己对课堂活动的评价,这对老师和同学都是有启发和帮助的。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这一节中观察血液循环的途径时,我采用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上台给大家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为了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在“小老师”上台讲解后,让“听众”修改补充并作出评价,这不仅让学生学会倾听,还增强了自评和互评意识。学生在这种评价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从而真正掌握。当然这种评价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对或错来评判,应对其他同学的讲解具体分析。评价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以激励为主。即使其他同学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种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用教材,让学生去体验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材不是对每位学生都合适的。加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生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基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善于进行再设计、再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空,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活动方式不失为活用教材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一节中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时,为了让学生们真实地体验环境中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我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几种生物,让其他学生猜猜这几种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角色扮演以生活性、思考性、趣味性为特色,它能激起兴趣,丰富想象。学生踊跃参与,有的扮演菟丝子和大豆,有的扮演海葵和寄居蟹,还有的扮演蛔虫和人等。在表演的同时,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通过观察、反思、感悟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深刻的、内化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事物。但是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创造精彩。但是除了以上所述外还可以采用哪些策略与途径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提炼,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为和谐的发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初中英沿教学中,完形填空一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语言考查内容。有助于准确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教学相长。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完形填空教学实践发现.注重对学生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的训练培养,能够有助于增强学生解答完形填空的熟练程度,便于学生能够准确完成解答学习任务。与此同时,依据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注重完形填空的特点,特出文章自主阅渎过程、解答技巧等方面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
介绍了P2P的技术背景、主要特征、关键技术及主要应用,展望了P2P技术未来的应用趋势。
为了使城市经济长期高速持久发展,必须建立并发展城市循环经济体系,这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重点对城市循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其直接服务于商品生产、促进制造业不断升级的强大功能,也得到飞速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作为生产和生产性消费的中介,是联接各个生产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性病变,与克罗恩病同属于炎症性肠病。其发病可能与感染、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
介绍了IPv4和IPv6,阐述了IPv4向IPv6的过渡的必要性,提出了IPv4向IPv6的过渡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一些有关IPv4向IPv6过渡的建议。
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出现对税收政策产生的影响。阐述了电子商务税收的种类及电子商务与关税的关系。并就建立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提出了看法。
目的用PAR指数评价骨性Ⅲ类错骀畸形非拔牙矫治及不同拔牙方式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正畸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治疗完成的骨性Ⅲ类错骀畸形的患者152例,通过PAR指数的评
探讨了学习型家庭的概念,论述了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性,指出了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芩术痛经膏贴中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