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我们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探索幼儿园的软式棍球活动。重点在体育游戏的创编,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使软式棍球游戏成为我园的特色体育活动。
一、器械安全。童趣为重,确立特色
软式棍球起源于冰球,是运动员手持直杆球棍击球,攻入对方球门的一项运动。此运动可以在室内平坦地面、室外平整草地及塑胶场地上进行。软式棍球的器材是球棍和球,球棍长约80cm,下部为直径10cm的圆柱体。与大家熟知的曲棍球、棒球、保龄球相比,软式棍球的棍和球都是由独特塑料泡沫制作的,为幼儿的运动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软式棍球的球,能够在压扁的情况下,自动充气恢复,更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
许多幼儿园引进软式棍球,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而且仅仅限于大班年龄段,不能让所有的孩子受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把探索目标定位于软式棍球游戏的开发和组织,中小班幼儿主要玩软式棍球的想象游戏,大班软式棍球游戏中具有较多的游戏规则和一定的竞赛性。
二、幼儿创意,教师提升,创编游戏
体育游戏是一种融合了运动、游戏和教育要求的身体练习活动,不仅是体育锻炼的手段,而且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在发展幼儿走、跑、跳、投掷、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的同时,培养幼儿身体的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素质。
幼儿作为游戏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软式棍球游戏开发的主人。从小班开始,我们坚持以幼儿为中心,让器械回到幼儿中间,让幼儿自己去玩棍球,与同伴合作玩棍球。幼儿的潜力是无穷的,一拿到球,就迫不及待地要拍拍、滚滚、踢踢、扔扔,这是我们创编游戏的素材。幼儿在探索时,教师不去干涉他们,只是监控器械、场地安全、天气等运动环境,并及时记录和整理孩子们的玩法。
在幼儿创意玩法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升和完善,总结出三个年龄段的软式棍球游戏并汇集成册。
1.按照幼儿基本动作的学习分类,我们总结了走的游戏,有小企鹅学走路、送货员等。比如小企鹅学走路的玩法是:幼儿把软球夹在两腿之间,位置南孩子自己选择,在保证球不掉下来的情况下,学小企鹅走路;跳的游戏,有魔棒转转转、跳跳棒等。比如跳跳棒游戏的玩法是:幼儿握住球棒,跳起来用脚去踢棒的底端,速度由慢到快:跑的游戏,比如接力棒游戏,打破以往“以小器械为主”的接力棒形式,孩子拿着跟自己身高差不多的球棒,跑去给下一个同伴,其乐无穷。
2.按照素质锻炼的重点分类,我们总结出灵敏和速度的游戏。有“小小消防员”“哈利波特与巫婆”等。如游戏“小小消防员”是通过对球宝宝的“营救”,锻炼孩子走、跑的能力,在和同伴一起营救球宝宝的过程中,学习躲闪和回避:力量游戏,有“躲避炮弹”“勇闯侏罗纪”等。如游戏“勇闯侏罗纪”,孩子用球棍去击软球(炮弹),学习根据“炮弹”距离的远近,来调整手臂力量挥棍击球;平衡游戏,有“弹力球”“转陀螺”等。如游戏“转陀螺”的玩法是:孩子扮演陀螺,原地自转起来。发展平衡能力。
三、依据年龄,确定层次,分别要求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按照难易程度将软式棍球游戏分为体验性游戏、合作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三个层次,分别在小班、中班和大班年龄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小班的体验性游戏采用棍、球分离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棍球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尽快熟悉软式棍球的器材,大胆尝试。中班的合作性游戏是以多人合作为主,在击球、带球、射球的基础上,熟悉软式棍球的动作,感受以个人为中心的方位变化,保持身体平衡。大班的竞赛性游戏是对抗性游戏,是软式棍球活动的高级活动。面对如今幼儿过于依赖、善于逃避等特点,对抗性的游戏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小班的体验性游戏和中班的合作性游戏,到了大班,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从初步的合作意识到自主规划、分配,幼儿逐渐在竞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体现了棍球活动的教育价值。
一、器械安全。童趣为重,确立特色
软式棍球起源于冰球,是运动员手持直杆球棍击球,攻入对方球门的一项运动。此运动可以在室内平坦地面、室外平整草地及塑胶场地上进行。软式棍球的器材是球棍和球,球棍长约80cm,下部为直径10cm的圆柱体。与大家熟知的曲棍球、棒球、保龄球相比,软式棍球的棍和球都是由独特塑料泡沫制作的,为幼儿的运动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软式棍球的球,能够在压扁的情况下,自动充气恢复,更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
许多幼儿园引进软式棍球,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而且仅仅限于大班年龄段,不能让所有的孩子受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把探索目标定位于软式棍球游戏的开发和组织,中小班幼儿主要玩软式棍球的想象游戏,大班软式棍球游戏中具有较多的游戏规则和一定的竞赛性。
二、幼儿创意,教师提升,创编游戏
体育游戏是一种融合了运动、游戏和教育要求的身体练习活动,不仅是体育锻炼的手段,而且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在发展幼儿走、跑、跳、投掷、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的同时,培养幼儿身体的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素质。
幼儿作为游戏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软式棍球游戏开发的主人。从小班开始,我们坚持以幼儿为中心,让器械回到幼儿中间,让幼儿自己去玩棍球,与同伴合作玩棍球。幼儿的潜力是无穷的,一拿到球,就迫不及待地要拍拍、滚滚、踢踢、扔扔,这是我们创编游戏的素材。幼儿在探索时,教师不去干涉他们,只是监控器械、场地安全、天气等运动环境,并及时记录和整理孩子们的玩法。
在幼儿创意玩法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升和完善,总结出三个年龄段的软式棍球游戏并汇集成册。
1.按照幼儿基本动作的学习分类,我们总结了走的游戏,有小企鹅学走路、送货员等。比如小企鹅学走路的玩法是:幼儿把软球夹在两腿之间,位置南孩子自己选择,在保证球不掉下来的情况下,学小企鹅走路;跳的游戏,有魔棒转转转、跳跳棒等。比如跳跳棒游戏的玩法是:幼儿握住球棒,跳起来用脚去踢棒的底端,速度由慢到快:跑的游戏,比如接力棒游戏,打破以往“以小器械为主”的接力棒形式,孩子拿着跟自己身高差不多的球棒,跑去给下一个同伴,其乐无穷。
2.按照素质锻炼的重点分类,我们总结出灵敏和速度的游戏。有“小小消防员”“哈利波特与巫婆”等。如游戏“小小消防员”是通过对球宝宝的“营救”,锻炼孩子走、跑的能力,在和同伴一起营救球宝宝的过程中,学习躲闪和回避:力量游戏,有“躲避炮弹”“勇闯侏罗纪”等。如游戏“勇闯侏罗纪”,孩子用球棍去击软球(炮弹),学习根据“炮弹”距离的远近,来调整手臂力量挥棍击球;平衡游戏,有“弹力球”“转陀螺”等。如游戏“转陀螺”的玩法是:孩子扮演陀螺,原地自转起来。发展平衡能力。
三、依据年龄,确定层次,分别要求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按照难易程度将软式棍球游戏分为体验性游戏、合作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三个层次,分别在小班、中班和大班年龄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小班的体验性游戏采用棍、球分离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棍球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尽快熟悉软式棍球的器材,大胆尝试。中班的合作性游戏是以多人合作为主,在击球、带球、射球的基础上,熟悉软式棍球的动作,感受以个人为中心的方位变化,保持身体平衡。大班的竞赛性游戏是对抗性游戏,是软式棍球活动的高级活动。面对如今幼儿过于依赖、善于逃避等特点,对抗性的游戏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小班的体验性游戏和中班的合作性游戏,到了大班,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从初步的合作意识到自主规划、分配,幼儿逐渐在竞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体现了棍球活动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