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自传(十七)

来源 :棋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克阿瑟事件

  昭和二十一年(1946)五月,我妻子及另一个信徒奉玺光尊之命,拦阻了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的汽车,向他递交了玺光尊的亲笔信。于是,“麦克阿瑟事件"发生了。
  当时玺光尊认为,通过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理解玺宇的教义,进而必定能实现世界和平。她还认为只有她才能担负起这个重大使命。为此,她打算首先让占领军长官理解玺宇,令我们寻觅与麦克阿瑟相遇的机会。经过对他每日活动的详细调查,发现麦克阿瑟一到午餐时刻便离开GHQ司令部,乘车回美国大使馆。
  这样,我妻子与另一信徒奉命埋伏在麦克阿瑟回大使馆的途中,伺机递交玺光尊的亲笔信。那一天,她们很早就藏在美国大使馆的附近,当麦克阿瑟的汽车从远处开来时,她们猛然跑上前去将车拦住。对着正要下车的司令官,我妻子迎上去打了个招呼:“please!"(英文——请)然后又说了声:“是礼品!"随即将那封信递给了麦克阿瑟。这样一来,平素凶巴巴的麦克阿瑟只得尴尬地苦笑着将“礼品"收下。记得信中大致内容是这样:“请汝火速前来玺宇皇居神境!玺之光,承受乎!………”
  有关“麦克阿瑟事件"的报导,当时在日本完全禁止,但在美国各大报纸的社会消息版面上却纷纷发表了。
  我妻子她们被拘留了一天之后,翌日获释而归,当时真没想到那么快就出了班房,据说这多亏了GHQ司令部“事情不大,可马上释放"的指示,才开脱了她们。释放之前,警察还狠狠地训斥她们说:“有你们这帮疯子在,我们就难得清静!"不过,她俩都是玺光尊的心腹,任凭警察如何严历训斥,只当作是一阵耳旁风而已。
  从此后,每当玺光尊一行打着“天玺照妙"的幡出门时,都有便衣侦探尾随而来。
  我们不顾警察的严密监视,几天之后奉玺光尊之命再次潜入GHQ司令部。这次是我与清水先生等二男二女共四人,还将一些信徒进献的贡品--糌糕作为小礼品携带进去了。司令部的正面,戒备森严,设有"直属警察署"。我们窥视到一个绝好的机会,避开警戒,从正门跑进了司令部。
  进入办公大楼后,我们向传达室的一位日本雇员提出要见麦克阿瑟司令官。谁知对方看是我们,根本不予理睬。正当我们在传达室争吵不休的时候,从里面出来一位美国人,将我们带到大楼五层的一个房间里。房间里只有两把椅子,于是我和清水先生便一屁股坐下。不料还未坐稳,那 个美国人顿时表情凶狠地哇哩哇啦发起火来。我们不懂英文,面面相觑,全都目瞪口呆。后来,好不容易才弄懂了他的意思:男的起来,让女的坐!那时,我第一次了解到美国人还有这么个习惯,对他们那般尊重妇女,觉得既惊讶又新鲜。
  我们献上小礼品——糌糕,并讲明来意。也闹不清对方是否听懂了,就稀里糊涂地被他们送客了。正当我们要下楼返回之际,看到正面大门那里又增加了几名警察,他们早已发现我们的潜入,只等我们一出去就收网逮捕。这时,那位带路的美国人灵机一动,将我们引到后门去,悄悄地将我们放跑了。
  就在同一个时期,受玺光尊的指使,我还曾只身一人前往“中国代表团事务所"去充当说客。对出来接待我的秘书,我极力辩解说:“日本和中国乃同文同种之邦。希望我们不要计较战争的结果,务必和平友好下去!"“日本已战败,连天皇都低头认罪的时代,哪有你装模作样说话的地方!"对方狠狠地反唇相讥,“吴清源本应是中国人,可你什么时候摇身一变成了日本人?"就这样,我被奚落了一阵后只得怏怏而归。

  对桥本八段的十番棋

  昭和二十一年(1946)七月,玺光尊在杉并的并根叮借宿民宅。不久,若尾鸿太郎先生偕同读卖新闻社的文化部长原先生来访。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们此行只为交涉一件事:请我出山回归棋界,并希望我和当年与岩本八段争夺过本因坊的桥本宇太郎八段进行擂争十盘棋的对局。
  那时我觉得,既然与玺光尊同舟共济,再次驰骋棋坛的日子不会重返了。何况眼下我正专心于信仰,下棋的事从未考虑过。当然玺宇内盘俱无,我已两年多没有摸过棋子了。
  当若尾先生与原先生热情地提出擂争十盘棋的话题时,说实在的,我并不怎么想试试身手,只知道对玺光尊言听计从。尤其是时值日本战败之际,老百姓吃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愁明天。许多人为了弄到当天的粮食,挤进既不遮风又不挡雨、颠簸拥挤的列车,拼命地为采购粮食而东奔西走。再说列车上,一听说警察要搜查了,人们赶紧把“黑货"从车窗扔出去,然后纷纷跳车,拾起“黑货"再夺路而逃。可是,与拥挤不堪的车厢相连的“占领军专用"车厢里,那些驻军兵士们却悠闲自在地躺卧着。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我根本不相信"重新作为活跃棋士"的日子会再来叩门。况且,周围的环境亦不可能让我旧梦重温。
  由于若尾先生办事得法,在与我商谈之前首先和玺光尊交涉,并成功地征得她的同意。据若尾先生后来告诉我,玺光尊对围棋一窍不通,但她考虑到我若在十番棋中获胜,就能为玺宇大作宣传,因而才点头许诺。
  这就是战争风云消散之后,奉玺光尊之命,我第一次手握棋石重返棋坛的经过。
  鉴于非常时期,我提议限用时间采取一日终局制,桥本宇太郎八段也爽快地同意。双方还认为限用时间各为六小时为妙。但由于读卖新闻社觉得六小时不太尽兴,结果规定各为七小时,一日终局。对局费是每局每人一万日元,我那一份钱当然都被玺宇拿去敬“神"了。
其他文献
问题一:黑先(最后一手棋为△)  问题二:白先(最后一手棋为△)  问题一经过图△  森田: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业余棋手坂井秀至和九段棋手陈嘉锐的一盘棋。  秀行:坂井君在医学界工作十分努力,在围棋方面也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不过,这盘棋的问题很多啊,从大斜定式开始白24这手棋有些味道不正,黑25和黑27意在中腹,黑29断后白棋有损失。  森田:图一中的白1和白3则是依定式而行的。  行秀:是的,定式是这
期刊
关东大地震后不久,中央棋院的小岸壮二、小野田千代太郎等青年棋手就开始了与神圣社濑越宪作等人的合作谈判。小岸还曾是六华会的顾问,是大闻合论点的执着者,原中央棋院分裂为方圆社与本因坊派时,小野田与喜多文子就持反对意见,因此,倡导联合的思想可以说是他们一贯的追求。  最热心于大联合,作出贡献最大的当属喜多文子五段了。喜多文子与三派的棋手们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与财、政两界喜好围棋的大人物也多有往来。从少
期刊
中路佯攻 侧击奏凯  广东 许银川(先胜)广东 吕钦  (2001年1月10日弈于广州)  五六炮对屏风马  第21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由获得前四名的棋手参加传统的电视快棋赛。这是首场广东双雄之战,首局吕先胜许,这是第二局的角逐,结果许胜。第三局超快棋弈和,经抽签(55∶22)吕钦抽得大号胜出,进入了决赛,并最终获得冠军,这也是吕钦继不久前夺得五羊杯冠军后的又一胜利。  1、炮二
期刊
期刊
第一关  测试要点:这是一则小型排局,主要考查你的大局观。  测试时间:20分钟  第二关  测试要点:主要检验你对飞相VS挺卒布局的理解程度,并能否抓住挺卒方的弱点,巧妙布阵抢占先机。  测试时间:30分钟  第一关 过关导游  1、炮五进七(5分) …………  进炮底线既控制将位又可牵制黑车,系取胜的关键。  1、………… 车9平8  2、相一退三(2分) …………  攻不忘守,不给黑方进车叫
期刊
对于周鹤洋来说,目前他在国内的成绩已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等级分第一以及两个头衔在握,使他稳座国内第一的交椅,不过他现在急需在国际比赛上有所斩获,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真正得到棋迷的认可。这次“LG杯”是鹤洋一个绝好的机会,现已杀入四强的他只需拿下这盘便可实现他在国际比赛上的重大突破,在四强中与他遭遇的是韩国的天才少年李世石,尽管他俩之前从未交过手,但彼此之间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他俩在各自的国家都是热门人物
期刊
我国围棋经过清初的迅猛发展后,至范(西屏)、施(定庵)时达到顶峰。此后棋道慢慢趋于没落,到了晚清,虽有“十八国手”,但围棋造诣上较范施已有明显差距。  李湛源即为“晚清十八国手”之一,名许清,字海门,号湛源,江苏南通人。当时的扬州是经济、文化重镇,也是围棋活动盛地,汇集了各方棋艺大家。少年时的李湛源经常前去观摩习艺,只要是水平比他高的棋手,就虚心求教。只短短两年时间,李湛源已融汇百家所长,凌于众人
期刊
NEC杯是一项传统的国内大赛,不但奖金高,而且冠军得主还能获得参加中日NEC对抗赛的资格,因此棋手们对这项赛事都十分重视。  今年闯进决赛的两位棋手是周鹤洋与罗洗河,前者曾在去年连胜李昌镐,并以4:0的压倒优胜从常昊手中夺走“棋圣”称号,而后者则是去年的全国个人赛冠军得主,均可谓来者不善。但考虑到NEC杯是快棋赛,似乎平素就有“快刀”美誉的罗洗河对这种在“生死时速”中进行的比赛会适应一点。    
期刊
这里所说的“小考”,并不是什么“考古”和“考证”,而是想简单地“考评”一下中日韩三国棋院的功能、使命和职责,发出一点独立的声音,希望能被一些人听见。如果能有所反馈,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不过,这已经是奢望了,写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此,只是试图发现问题,最多也就是孔见一点解决问题的方案罢了。  满意,是一种非常愉快的感觉。不过目前,大家对于三国棋院的一些做法并不是非常愉快,多少都有那么一点意见。 
期刊
出发之前,人们总是最忙碌的,各种证件、资料全部要准备妥当。当我一路风尘地从南京来到北京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从嘴里吐出的哈气,气温很低。尽管我有着这样的思想准备,但还是觉得风很刺骨。当天夜里12点,飞往新加坡,长达7个小时的飞行,把我们折腾了一夜。12月12日早上6点30分,我们在新加坡机场顺利降落,等到办好一切手续,准备转机去古晋的时候,在候机机厅,我们碰上了新加坡队、澳大利亚队以及西马队,四队同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