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研究评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综述隐喻理论研究的发展史,包括传统隐喻观的替代论、比较论和互动论,以及以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为代表的现代隐喻观,特别是对现代隐喻观的认知与相关心理活动的解读,以丰富其在语言学内的研究。
  关键词:传统 认知 隐喻观 概念隐喻 概念整合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中西方都把隐喻研究归为语言修辞研究范畴,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上世纪80年代,人们将隐喻的研究对象从语言层面转变为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层面。隐喻理论分为传统隐喻观和现代隐喻观。传统隐喻观以替代论和比较论为代表,多数学者把互动论也归为传统隐喻观。笔者,认为互动论承前启后,是传统隐喻观和现代隐喻观的转折;现代隐喻观是隐喻的认知观,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代表。
  一 传统隐喻观
  1 比较论(the Comparison Theory)
  以Aristole为代表的“比较论”(又称“对比论”)认为,隐喻是种隐含的类比(an implied analogy),它以想象的方式将事物等同于另一物,并将前者的特性施加于后者或将后者的相关情感与想象因素赋予前者(王霜梅,2006)。亚里士多德(2003)指出,“隐喻是对借来之词的使用,或者从种借来用于属,或者从属借来用于种,或者从属借来用于属,或者通过使用类比”。“比较论”强调隐喻是两个事物相似性的比较(Holman&Huge,1960),以逻辑类比为基础、从隐喻指称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来解释隐喻机制,使人们能够洞察到其产生的心理基础,即“比较论”揭示隐喻深层机制内部人的思维和心理活动。“其不足是对隐喻的研究仅限于语言层面,片面地强调其作为语言外在的、附加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功能,而忽视其认知功能,因而不能全面解释隐喻的机制和实质。
  2 替代论(the Theory of Substitution)
  “替代论”的倡导者古罗马语言修辞研究者Quintillian认为,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束定芳,2000)。“metaphor”源自希腊语“metaphora”,意为“carrying across”即将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该词由两个词素“meta”和“pherein”组成,即“由此即彼”之意。“替代论”同样源于Aristole就隐喻本质问题的提出;王文斌(2005:13)指出“替代论”强调始源域与目标域(或本体与喻体)两者之间的替代性,代表彼事物的词完全替代表示此事物的词,而且用同一域的词来替代另一个。蓝纯(2003:5)认为隐喻的“替代论”是给一个事物起一个原本属于其他事物的名称。
  3 两者比较
  “比较论”和“替代论”将隐喻视为词语层次的修辞方式,其功能是种“附加的”、可有可无的“装饰”,是对正常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仅是修辞方法,定义也只限于同明喻等辞格的对比,没有涉及到思维方式(王霜梅,2006)。现代隐喻理论研究表明,隐喻使用者以经验为基础对客观事物一种独特的感知,不完全是为了比较或替代。
  二 互动论(the Interaction Theory)
  “互动论”以Richards和Black为代表,他们认为隐喻是两个表象A和B互相作用于对方,双方的部分特性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全新的非A非B的表象C。这个新意义的创生过程,用动态的视角考察隐喻产生的机制,将其视为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隐喻的理解在于两种意义冲突的消除(王霜梅,2006)。“互动论”突显了隐喻中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互动,并意识到隐喻的认知价值,为隐喻的认知研究方法的崛起铺平了道路(蓝纯,2003:12)。不足之处是,“互动论”预设隐喻产生于本义字句,但有些隐喻义并非来自句中各成分间的互动。如Searle(1981)指出“互动论”的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始终不会是隐喻性的句子意义与可能具有隐喻性的说话人意义或言语意义的区别,即“互动论”对隐喻产生过程中人和语用的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隐喻分为“比较论”与“互动论”两种,不承认“替代论”的存在。尽管“比较论”与“替代论”有兼容之处,但两者具有不可忽视的侧重点。
  笔者认为,“互动论”承前启后,是传统隐喻观向现代隐喻观的转折,它将隐喻看作始源域与目标域相互作用的结果,已涉及到认知思维的层面。“互动论”从隐喻意义产生的视角揭示其生成机制,进入抽象思维的层面,使人们对隐喻现象本质的认识前进了一步(王霜梅,2006)。
  三 现代隐喻观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1980)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的本质进行阐释,提出概念隐喻的观点,标志着认知观隐喻研究的全面开始。
  1 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Lakoff&Johnson(1980:)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验一种事物”。隐喻渗透于语言也存在于思维和活动中。人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上是隐喻的,即概念隐喻。隐喻“不仅是语言形式,又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以一个事物来认识另一个事物的潜在的隐喻思想”,故隐喻为人类普遍的认知工具,是一种事物来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是构筑概念系统的必要手段(Lakoff,G.&M.Johnson,1980)。
  概念隐喻涉及两个概念域:源域和目标域。概念隐喻从较熟悉、易理解的源域到不熟悉的、难以理解的目标域的映射过程,是基于意象图式。映射中源域和目标域所共有的关系结构,基于相关概念,形成关系结构中所扮演的类似角色两域间概念的对应关系,并从两域间相关成分的部分映射入手,进行扩展得出推论。映射反映了认知空间之间的关系,具有单向性、不完全性、一致性的特征(王蓉、张丽,2007)。
  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必须借已知之物,由已知喻未知,以此言彼,以简单代复杂,以具体说抽象的过程中离不开隐喻。隐喻经长期的演变,约定俗成,成为人们概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蓉、张丽,2007)。随着隐喻研究的深入,除具体隐喻抽象外,还存在抽象隐喻具体和抽象隐喻抽象,归因于隐喻本质上是抽象的。概念隐喻过分强调身体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交互作用、强调知觉经验,忽视人的主观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许多隐喻是心理空间通过相互映射而整合的结果,概念整合理论弥补了这些不足。
  2 概念整合(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概念整合又称合成空间理论,是从心理空间理论发展而来。Fauconnier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不停地构建心理空间及其内部分子和分子间的关系。心理空间是“人们进行思考、交谈时为达到局部理解和行动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Fauconnier,G.,1985)。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G.,1997)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建立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两输入空间类似概念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它们的对应成分存在部分映射关系,即存在相似的结构。类属空间对两输入空间进行映射,纳入了适用于两个输入空间的基本结构框架,反映了输入空间所共有的抽象结构与组织,并决定跨空间映射的内容。合成空间用于承载概念合成的“产品”空间,故称“输出”空间。层创结构是合成空间里的重要内容,不直接源于输入空间,而是认知主体对投射对象经过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而在大脑中形成的层创内容。Fauconnier(1997)认为新概念的产生,不是由输入空间的成分决定,而是经过组合、完善、扩展的三个认知过程。任何一阶段都可能出现新的内容是输入空间所不具备的。合成空间的推理和观念还可映射回其它空间中去,实现向任意一个心理空间的推理迁移来修正和补充原来的输入空间,并改变相关事件的看法,可解释两空间映射中看不到或解释不清的一些现象,是隐喻意义构建中的重要认知活动。
  但概念合成理论并未解决隐喻使用者和受众两个认知主体在隐喻构建与解读过程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王文斌(2005)提出,隐喻构建与解读的自洽原则使概念合成不断地得到完善。笔者认为,概念整合中的不足是类属空间与合成空间没有联结,类属空间应纳入两输入空间的共同特征继而被合成空间整合,合成空间将共同特征连同所有的输入空间经过层创结构后,组合、完善、扩展才合成其隐喻意义。
  3 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关系
  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对理解隐喻有很好的解释力。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1)隐喻都视为思维方式非仅仅是语言现象。(2)隐喻的生成是两概念域在语言、意象和推理结构的系统投射。(3)系统投射受到来自文化背景、语言结构和认知语境的制约。不同之处体现在:a、概念隐喻的生成是两对概念域之间的心理表征的关系,而合成空间理论则认为隐喻的生成是四空间之间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果。b、概念隐喻关注固着性的概念关系,后者则主要关注那些短暂的、实时的、新奇的隐喻。概念隐喻更好地阐释了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解释静态的稳定性极高的隐喻表达,而概念合成则解释那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的实时、动态的隐喻表达式(李勇忠,2003)。概念整合理论能够在四空间中经过投射、合成和整合等复杂的认知运作,对此整合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新颖的隐喻表达。
  笔者认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作为现代的认知隐喻观,本质上都把隐喻视为是思维认知的结果,概念合成理论可以看作概念隐喻的发展和提升,两者相辅互补且各具特色,无孰优孰劣之分。
  四 结语
  本文综述隐喻理论研究的发展史,从统隐喻观的替代论、比较论和互动论,到现代隐喻观。通过对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认知理论与相关心理活动的解读,以丰富认知观在语言学内的研究。传统的“比较论”和“替代论”将隐喻视为修辞方式,是对正常语言规则的偏离;笔者认为纳入抽象思维层面的“互动论”有别于“比较论”和“替代论”,承前启后是传统隐喻观向现代隐喻观的转折;其二,概念隐喻理论中除了具体始源和抽象始源并存外,还存在着以具体隐喻具体,抽象隐喻具体和抽象隐喻抽象的隐喻;其三,概念整合理论是概念隐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但其类属空间与合成空间缺乏联结,笔者认为纳入了两输入空间共同特征的类属空间继而被合成空间整合,合成空间将这些共同特征连同输入空间经过层创结构后进行组合、完善、扩展生成其隐喻意义,从而完善概念整合,丰富了现代隐喻的认知理论。
  
   注:本文系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Fauconnier,G.Mental Spaces[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2] Fauconnier,G.Mappings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49-155.
   [3] Holman&Huge,1960,A Handbook to Literature [M](rev.).New York:The Odyssey Press, Inc.281.
   [4] 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 Radman,Z.,1997.Metaphors:Figures of the Mind [M].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6] Searle,J.R.1981.Expressions and Mea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李勇忠:《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6期。
   [9]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10]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和英语的空间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11] 亚里士多德,颜一、崔延强译:《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4] 王文斌:《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治》,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15] 王蓉、张丽:《认知隐喻理论及隐喻能力培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4期。
   [16]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浙江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
   王瑛,女,1969—,陕西西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刘彦双,女,1982—,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工作单位:西安戴氏英语培训学校。
其他文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广西珍贵树种进行了调查研究,先后在龙州县金龙公社板闭联友埇等地发现了一种被当地群众誉为“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森林在地球生物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因而,仅仅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而横加破坏,导致了木材供需矛盾的日趋尖锐,生态性灾难频繁发生。随着现代
一道中考試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布加迪 EB16.4威龙 120万美元最贵理由:1+1=1两项打破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纪录:最高车速405.7km/h,比起历经10年未被打破的麦克拉伦车队在一级方程式大赛中创下的386.6km/h
藤类有草本和木本,都是喜光植物,采伐迹地上人工造林后,藤类旺盛生长,很快与幼树发生竞争。所以,藤类在人工林培育管理上是危害性很大的植物。据作者在北海道调查,藤类发生
在解决直线形问题时,适当添加辅助圆,为圆的丰富性质的使用创造条件,常能使问题获得简解或巧解.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一、过共端点的等长线段的另一端点作圆当已知条件中存在共
近期,记者在武汉市对各品牌轮胎的经销商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销售店的选址、销售店的功能、销售店工作人员的态度及专业技能等等。规模很小,功能很全,品牌宣传很到位记
植被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自然植被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生物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植被的冲击和压力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院的 386和 486微机 ,一般将作为淘汰品被处理。考虑到这些微机是应用于接口技术的好教具 ,只要加以应用开发 ,就能发挥新的作用。于是我们带领
国内外对裸子植物中松柏目植物的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研究不少,研究材料证明从传粉开始到受精,中间需要一个时期,不同树种长短不一,如松属需13个月,金钱松属2个月,南洋杉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