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讨论中的条件运用

来源 :数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数二次方程讨论的基本理论是判别式定理与韦达定理,定理所叙述的条件对于方程的根来说都是充分而又必要的。但由于方程讨论时缺乏几何证明中的那种严谨性,所以有时常常忽略了条件的正确运用,有时又混淆了条件的必要性与充分性,而导致谬误。下面举例说明解法中常见到的一些错误。 例1.k为何值时,x的二次方程 The basic theories discussed in algebraic quadratic equations are the discriminant theorem and Vedic theorem. The conditions described by the theorem are both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for the root of the equ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strictness in the geometric proofs when discussing the equations, the correct use of conditions is sometimes overlooked, and sometimes the necessity and adequacy of the conditions are confused, leading to errors. The following examples illustrate some of the common mistakes in the solution. Example 1. The quadratic equation of x when the value of k is
其他文献
第 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 1 0题是 :半径为r、质量为m的 3个相同的球放在水平桌面上 ,两两互相接触 .用一个高 1 .5r的圆柱形圆筒 (上下均无底 )将此 3球套在筒内 ,圆
[测试题 1 ]图 1中 ,实线与虚线构成正弦交变电流 (峰值为 1 0 2A ,若只有处于实线部分的电流通过用电器 ,那么通过该用电器的电流的有效值是图 1A .0A .B .5 2A .C .1 0A .D
目前在中學裏,對於批改學生的作業還存在一定的缺點和困難,因此改進作業的批改方法,是目前中學數學教學中亟待解决的問題。最近在數學通報上刊登了壽望斗同志的“關於数學練
我担任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语法教学。为了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又连贯的语法知识,只按教材中出现什么
高中二年极代数课程中“数列”这个单元,过去由于所用课本(前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译的高级中学课本代数)中的教材内容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中所规定的教材纲要和要
一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出身韩国贵族,喜刑(形)名法术之学,口吃,不善说话,而善著书,著有《孤愤》《说难》等十余万言。韩非著
教材中环境描写有以下特点。 一、环境描写构成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为表达作品中心思想服务。 《在烈日和暴雨下》作家抓住柳树象病了似的,马路上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 The 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性因子或血管调理素,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促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转移、血管生成维持等作用。近来研究发现,VEGF的表达与某些肾脏疾病密切相
几何学的研究用演繹的方法来实现,借演繹法从空间形象的较少的、最一般的性质以及空间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用逻辑推理引出这些形象的新的、特殊的性质。从九年级中研究
在1956—1957年度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綱中指出“最好使学生用对数計算尺作計算上的練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高中二年級代数課本(初稿)里,也編入了“对数計算尺的初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