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以廉治家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是近代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梳理治家方略,形成了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诀,“尚廉、尚谦、尚劳”三致祥为核心的家教家风,使之世代子孙从中受益。
  重俭朴
  曾国藩出身农家,俭朴习性跟随他始终。他在家书中写道:“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家传八字诀中,崇俭之意渗透其中。日常生活中,他要求妻子欧阳夫人带领女儿、媳妇每日纺纱若干两,每年须做布鞋若干双;要求新媳妇进门,不管出身何门第,须下厨房熟悉家务;在出行上,要求家人不得借侯府之家摆阔气,“后辈子侄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
  据曾国藩小女回忆,她十几岁时随母到两江总督府,下边穿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裤子的一条青色花边让父亲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指责她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赶快换掉,她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曾国藩虽远在军中,但通过查看家里寄来的鞋袜、衣服、干菜等,时刻检验俭朴家风,家人不敢丝毫怠慢。
  重力行
  曾國藩从不讲究吃,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被人谐称为“一品宰相”。布袍鞋袜,多系夫人、媳妇所做。30岁时,曾国藩曾制备一件缎马褂,以后每年只在喜庆日穿,珍藏30年,不曾另行制备。住所尚简,府中仆从少之又少,帷幔等什物质地一律以简约为准。
  在京城上朝,曾国藩不坐一品官轿,只坐普通的蓝呢轿子。他中年曾有吸烟和下围棋两样嗜好,后来硬是把水烟壶打碎,彻底戒掉了烟瘾。
  曾国藩后辈力行家教家风,以简养俭,以俭养廉,以廉明志。曾纪泽为曾国藩长子,爱好广泛,经学、乐律、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无不兼顾,一生勤奋好学,廉洁从政,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官。曾纪耀为曾国藩次女,夫家经济困窘,但她牢记父训,谦虚俭朴,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与家人和睦相处,广得社会赞赏。
  重耕读
  曾国藩把“且耕且读”作为立家之基、发家之道。视敛民财、谋名利、扰公差为损家败业之举,要求即使家境宽裕,家人也应勤耕种、好读书,只有自食其力、自求上进,才能力保代代兴旺。
  一是不置良田美宅。湘军收复南京后,曾国藩听说九弟曾国荃在家大肆置田建宅,非常生气,在信中以严厉的口吻进行了责备。他说:“良田美宅,来人指责,弟当三思,不可自是。吾位固高,弟位亦实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实不小。而犹沾沾培坟墓以永富贵,谋田庐以贻子孙,岂非过计哉。”当得知欧阳夫人背地里在娘家置田后,他批评夫人不明大义,“求澄侯弟将五马冲田产为我设法出脱”。同治五年,欧阳夫人回湘乡建成新居,名曰“富厚堂”,花了7000串銅钱,对此,曾国藩撰信:“余平生以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此后,曾国藩从未在此住过。
  二是不许家人以名牟利。同治三年秋,17岁的曾纪鸿要在长沙参加乡试。此时正当金陵克复,曾氏家族如日中天,曾国藩深恐儿子不懂事,在乡试期间依仗家势营私,遂写信告诫家人:“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须自知。”半个月后,曾国藩又再次写信,重申“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
  三是不许家人参与地方公事。曾国藩一再告诫家人不干扰公事,并授之与地方官员相处之法:“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抵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有庆吊,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他不许家人借他的名声牟利,不许家人参与地方公事,告诫子孙自强自立,不尚做官经商,正是他关心爱护家人、替子孙后代着想。
  自曾国藩起,曾氏家族代有美才,后辈大多留学海外,以科研专家、学者教授居多,依凭重俭朴、重力行、重耕读的严谨家风,为世人树立了良好榜样。
  摘自《金点子生意》
其他文献
小时候,仲夏之夜,我们兄妹几人总是用凳子搭几块门板在屋前的露天睡觉,从来没有挂过蚊帐。蚊子总喜欢咬我们这些睡得很沉的小孩,每當我们准备睡觉,母亲就端来一把椅子坐在我们中间,手拿一把扇子,给我们三个兄妹轮流扇,一扇又一扇、一遍又一遍地轮换着帮我们赶蚊子,一扇就是一通宵。耽误了磕睡,她只好在午休时在地上放一块门板将就着补休一下。记忆中其他小朋友身上往往被蚊子叮得全身都是疙瘩,而我们兄妹小时候基本没有被
期刊
报纸上登载,重庆的朋友预备为老舍兄举行写作二十年纪念,这确是一桩可喜的消息。因为二十年不算短的时间,一个人能不斷的写作下去,并不是容易的事,我也想写作过,——在十几年以前,也许有二十年了,可是开始之年,也就是终止之年,回想起来,惟有惘然,一个人生命的空虚,终归是悲哀的。  我在青岛山东大学教书时,一天,他到我宿舍来,送我一本新出版的《老牛破车》,我同他说,“我喜欢你的《骆驼祥子》”,那时似乎还没有
期刊
不久前,韩国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的新闻被爆出,一时间引人注目。自古以来,外戚干政、宦官干政、后宫干政等等层出不穷,可“闺蜜干政”这词儿还是第一次出现,让人感到无比新鲜。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闺蜜干政”的情形,只不过那时候还没人在意而已。这位干政的“闺蜜”大大有名,就是著名才女、历史学家班昭。她不仅续写了《汉书》,更在东汉和熹太后邓绥临朝执政的时代深度参与政事,协助太后处理国务,成为“闺蜜
期刊
老财主终于梦想成真:白眉老道传了他点金术。  从此,他住金屋,坐金椅,端金碗……  园子里开金花,长金树,树上有金鸟……  他抱着儿子,传他点金术:手指一点,咒语一念,金光一闪,糟糕,儿子变成了金子。他猛然发现,在点金术的世界里,花没有香,鸟不会叫,儿子不会喊爸爸……他,后悔了!  桃子秤砣  春风轻轻吹来,桃树浑身痒痒。桃花钻出来看,痒得笑红了脸。好心的蚂蚁排着队,在桃树身上爬来爬去挠痒痒。可越
期刊
那时候,每每与成功人士交往,我都会满怀憧憬,模仿他们,学习他们。  我总会想:“要怎样做才能变成他们那样的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仔细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特别会与他人打交道。他们经常面带笑容,讲究礼法,举止得体。  面带笑容,得体地与人寒暄,这既是一种良好的自我介绍,也是让他人了解你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面带笑容跟他人说一句“早上好”,这就宛如展现了自己的简历。通过
期刊
初识小不点,真的很偶然。  我在插画群里吆喝了一声,约插画。然后就喊来了小不点。  一开始,小不点给我看了她的绘画风格,很有自己的画风,色彩丰富、阳光明媚,挺适合我约插画的要求。于是把插画的几条具体要求以及稿酬标准一并发她,她很乐意。我很开心。毕竟,一幅插画的稿费并不算太高,当然单色的更低一点。而且还要根据插画要求,发线稿,上大颜色,成图,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要改,而且还不止一次。  第一次合作,小不
期刊
把曹操与孝道联系起来,在许多人看来很是勉强。曹操,从安徽亳州走向黄巾起义,后纵横乱世,成为一代枭雄,统帅魏军,又驰骋三国大地,杀人如麻,连政治表情也只有一种,就是冷酷无情。他只要杀人,就是没有罪状,也会假造罪状的。有关资料还透露一个信息:曹操夜以继日与宠妃合欢,床边还卧有一把利剑,吓得宠妃个个胆寒。这样一个人物会有孝道之心?  曹操,就是那个魏武帝。要知道,这个霸王还有另一面,他是书法家、文学家。
期刊
老子:骑青牛而出函谷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的最终归宿,一直是个谜团。  有一种说法是,老子101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大多数人认同的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下落不明了。大多数人接受出函谷关这一说法,出了函谷关又去哪里了呢?有可能经流沙
期刊
古代没有电视台、报刊之类的公共传媒,也没有可以让人自由交流的互联网。所以,群众的意见反馈不仅量少,速度也慢。特别是对于许多高官大吏而言,面对处处惊雷的官场,这些又慢又少的信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时局判断和自身安危把握的需求。因此,他们常常主动向身边人打探消息,喜欢问:“外间有何议论?”  而面对民意的“差评”,古代官员们又有怎样的反应?  群众的意见成了执政依据  民意评官的源头当是汉魏时代的乡议
期刊
还在为谢顶发愁吗?美国多项研究结果也许能让不少男士釋怀——谢顶者中更可能出现成熟有智慧、领导力和亲和力兼备的成功人士,而且他們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