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应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可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还能通过尊重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性、有效安排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等形式,突显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性,真正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習需求。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还存在缺乏对分级教学实践工作重视、其实践方式单一、实践水平低下等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在了解其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工作的创新,培养可以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张宇晴(1981.07-),女,吉林白城人,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跨文化交际学。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本为本’理念下大学英语层级教学模式新探索”(课题编号:hdjy2013);2020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本为本’理念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新探索”(课题编号:Hnjg2020-25),项目负责人:张宇晴。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教育部门提出关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强调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不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同时,在推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工作的发展中,也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实际学习需求和需要。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含义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根据学生的特定情况,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还会通过分级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期末考试试题等形式,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英语交际用语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在A级学生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情景会话、辩论交际活动等形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这种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方法,可以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和限制性,以达到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目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还会落实以人为本的培育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学习中的个体和主体,帮助当代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而且这与传统落后和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也能更好地突出现代化教育的特点,以及发展学生全面能力的特征。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现状
  1.缺乏对分级教学实践的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英语在分级教学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部分高校缺乏对分级教学实践工作的重视,而且在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增加。这也需要高校提升对分级教学实践工作的重视,结合不同学生学习成绩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级教学。当前,部分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未能真正实践与应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也没有通过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级等形式,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在学生能力的考评方面,主要以单一和严格的评分标准为主,没有根据学生入学的适应情况和学习情况,加强多样化标准的创设,这势必会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发展以及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水平的提升。
  2.英语分级教学实践方式单一。英语分级教学工作中,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是因材施教的首要环节,还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实行分模块教学等形式,落实分级教学工作和因材施教教学工作。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未能结合不同班级的教学情况和实际需求,优化与创新多元化的英语分级教学实践方式,也没有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学内容的有效改进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化,这对帮助学生补充基础知识、提升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现阶段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工作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分级学习的机会,将分级教学工作的落实停留在表面,这对发展学生的潜力和学习能力也会产生不利因素,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升。此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英语的分级教学工作,但目前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进行分级等方面存在不足,也没有采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次学习等形式,将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工作落实,并不能提升其教育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3.英语分级教学实践水平低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英语分级教学实践水平低下的问题,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需要学校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育方法的分级。目前,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工作中,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除了讲授课本知识以外,还会让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文章分析等形式,提升英语学习效果。没有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引入与社会题材有关的英语内容、英语谈话、电视节目等听力训练知识,并且在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环节,还是以单一的形式为主,未能采用小组口语讨论、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形式,加强英语分级教学工作的应用和优化,从而使学生被动地进行英语阅读和听力的学习。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较少,也没有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文献等形式,提升学生在分级教学中的学习水平,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策略
  1.提升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工作的重视。首先,由于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域差异较大,所以在英语分级教学工作中,高校可以结合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级教学。入学后,可以通过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并且将学生分为ABC等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次教学。在分级中不仅要对学生情况进行有效的分层和分析,还要分级听力、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的知识内容,加强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分级和分班的过程中,高校也可以开设精英班,有效挑选英语专业的优等生,加强对不同班级学生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方法的制订。在班级分完后,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能力提升等形式进行有效分班,只要学生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升入到精英班,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考试成绩不好,那么就会进入普通班。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强化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分级和分班等教学工作的正确认识,学生也会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有效选择和定位自己最适合的班级,提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在英语分级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合理分级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对于优等生来说,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巩固的形式,提升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中等生,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分级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意识,   2.优化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工作的方式。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通过分级可以落实因材施教,这也需要英语教师在分级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工作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分级后,针对A等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还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训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和分析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考试、做题等形式,有效地用英语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和自我的观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也可以鼓励A等级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音和口语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另一方面,在针对B等级和C等级的学生培养和教学中,对于B等级的学生,可以在巩固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学习词汇和语法的能力,还要调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提升阅读和听说能力。针对C等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基本英语知识的培养,还要通过纠正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文章学习和课堂的学习中。
  3.创新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工作的内容。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学内容占据很大比重,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英语教材重点知识的讲解,还要让学生在了解英语教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探究课外与英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入网络化教学资源、网络素材等形式,培养其综合能力。对于中等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式,丰富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与课堂以外有关的英语学习内容。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认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等形式,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强大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此外,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工作中,还要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化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或者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分级、分层次等形式,将更多学习内容分享给学生。
  四、结语
  目前,高校扩招和教育教学工作正在向大众教育的方向转变,为有效应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方式,需要提升对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工作的重视。还要优化英语分级教学实践的工作方式、教学实践的工作内容,弥补传统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而也能增强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分级教学的工作优势,还可以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分级的形式,落实分级教学工作,丰富分级教学内容,提升分级教学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胡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J].海外英语,2019(21):82-83.
  [2]李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10):65,67.
  [3]吴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J].海外英语,2016(15):46-47.
  [4]张敏.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可行性模式探析[J].才智,2016(35):102-103.
  [5]陈晓波.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4):155-15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在激发兴趣、增强教学灵活性、引导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促进针对性教学等方面的积极意义,研究了实践中面临的教师信息技術素养偏低、微课制作耗时过多、微课选择与制作不合理、教学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并围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建立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合理选择与制作微课资源、构建翻转课堂、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相应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微课;翻转课
【摘要】资助在实现社会的公正方面,具有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效用。资助的效率和效果如何,大多取决于资助手段的利用。在自主性资助的方法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资助中有着实现手段作用低、对象不太准确、处理问题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有一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导致辍学,这需要国家资助政策的扶持,以及實现自助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工作中效如何提升,让优惠政策真正的帮助到那些需要被帮助的学生身上。制定严格的资助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广大教师都在探究核心素养渗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英语课程的特点,采取科学的策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英语品格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初中
【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能力。英语写作评价作为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英语写作的评价方式也开始多样化。各种评价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学情调整与充实评价方式,更好地做到“以评促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
【摘要】英语作为高校的重要学科,英语教学的良好实施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将合作学习法运用到高校英语教学中,能以合作学习的思维理念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助力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立足于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合作学习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合作学习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及对策。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应用;高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郑
【摘要】在新课标下,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通过不同形式的导入设计,分析在不同的英语课型中,如何恰当并高效运用导入环节,并结合课例,深入讨论如何避免在设计思路的一些误区和应用上的错位和不合理;如何灵活且有效地把不同形式的导入应用到不同课型中,这两方面,成为本文研究重点。笔者对不同形式的导入的设计思路及优缺利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不同课型  【作者简介】刘一泓,福建
【摘要】英语作为高中三大主科之一,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英语是国际上的主要沟通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熟练使用英語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必备要素之一。然而很多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尽管努力了却收效甚微,很多时候这是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为此,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学习经验,简要谈一谈英语学习方法,以供各位同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邱安琪,石家庄精英中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更是如此。小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让学生单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摆在每个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小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分析总结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导向,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策
【摘要】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同时,也是我国高中阶段的重点学习科目。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往来的频繁,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重在打造高效的英语知识课堂。英语教学和语文教学都属于语言类教学科目,但是英语科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英语科目并不是他们的母语,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情,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是全体英语教学工作者需要
【摘要】大多数的师生之间的交流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教师的提问是英语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问题,探究通过教师提问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品质;途径  【作者简介】赵聪,聊城大学。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一个模式占据了课堂的一大部分,无论是讲授新知还是回顾旧知的过程